《十王經》信仰-經本成變 圖畫像雕與東亞葬俗 (全三冊) 張總 978754582314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書店
NT$5,59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十王經》信仰-經本成變 圖畫像雕與東亞葬俗 (全三冊)
ISBN:9787545823141
出版社:上海書店
著編譯者:張總
頁數:9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24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十王經》的研究專著,旨將東亞地區人民的喪儀習俗——十王信仰的由來與發展變化闡清釋明。全書七章。前兩章探源世界諸大宗教相關地獄審判的觀念,說明中國本土十王信仰產生的基礎。第三章為全書核心,詳述中古時期《十王經》文圖的出現與演變發展。第四章介紹中國各地與十王信仰相關的窟像寺殿雕繪。第五章介紹十王信仰下的齋事踐行與追福法會。第六章討論十王信仰由中國東傳影響日本與朝鮮半島。第七章簡述近古及現代,各種藝術表達和宗教儀式中呈現的十王信仰。本書不但對敦煌與各地發現和傳世的文圖經本詳加梳理,並且實地考察、歸納十王龕像設和絹紙壁畫圖像,闡明地藏菩薩十殿冥王的信仰習俗之生成流變,說明此一喪祭習俗是由佛教觀念與傳統儒家思想為核心、結合融匯中外文化一些具體內涵,從而形成喪禮祭儀之風俗習慣,成為眾多亞洲民眾的集體潛意識,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與融匯的成功例證。本書包含900幅彩色插圖,多為十王信仰相關的窟像寺殿雕繪,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有助於讀者了解古今喪祭儀式與生死修福習俗的產生與演變。

作者簡介

張總,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文化中心客座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中心、藝術史系訪問學者,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佛教美術、佛教宗派史、宗教藝術基礎等。著有《中國三階教史:一個佛教史上湮滅的教派》《地藏信仰研究》《引經據典圖說:說不盡的觀世音》等,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序 榮新江
導論
第一章 幽冥審判源說
第一節 諸宗教說
一、埃及宗教的死後審判
二、一神教的末日審判
(一)猶太教
(二)基督教
(三)伊斯蘭教
三、拜火教與摩尼教說
(一)拜火一祆教
(二)摩尼一明教
四、佛教
第二節 中土原說
一、道教陰曹地府觀
二、中土民間信仰
第二章 天竺中土觀念融合
第一節 中國傳統幽冥觀念
一、黃泉與後土
二、泰山主死與治鬼
(一)鎮墓文與買地券
(二)緯書史說
(三)泰山之神
第二節 閻羅地獄說傳入
一、佛典里的太山地獄
二、獄主閻羅王
三、佛教諸經
(一)類書略理
(二)五官之府
(三)中陰及《梵網經》
(四)《大灌頂經》
四、五趣六道與七七齋
(一)五趣
(二)六道
(三)七七齋
第三節 中土喪葬制度風俗
一、傳統喪葬制度
(一)禮儀文化
(二)喪葬制度
(三)披麻戴孝
二、唐前融匯
(一)王玄威與胡國珍
(二)姚崇順俗
三、后三關津
第四節 閻羅五道與太山
一、閻羅王與五道大神
二、三王匯聚
(一)懺儀中初現
(二)雕鐫與淺刻
第三章 《十王經》圖文成變
第一節 雛形期雕繪
一、碑像窟繪
(一)樊奴子造像碑
(二)麥積山石窟壁畫
(三)齊士員造像碑座
(四)經幢配雕
二、法界救度與齋神
(一)法界趣道

第四章 窟像寺殿調繪
第五章 修福踐行與法會齋事
第六章 傳諸海東
第七章 承延普及
結語
附錄一 《十王經》諸系經文實錄
附錄二 藏文《十王經》——兼及漢文化
對藏地死後觀念之影響附:梵典宮本節譯
插圖

目錄


縮略語與約定名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