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研究 任少波 97875218424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科學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面向2035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研究
ISBN:9787521842470
出版社:經濟科學
著編譯者:任少波
叢書名:「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
頁數:3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16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面對社會思潮紛紜激蕩、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的新形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應主動擔當新的歷史使命,深入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進一步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全方位服務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治國理政。切實擔負起鑄魂育人的歷史使命,聚焦培育時代新人、理論武裝人民的核心目標,進一步提升民眾的道德水平、文化認同和理論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理論上對諸多百年未有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內生邏輯作出深刻回答,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內涵和制度優勢,並針對如何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系統性、戰略性的規劃研究,為全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理論。增強國際性議題設置能力,善於利用話語領先優勢積極布局研究,力爭在新世界秩序、全球正義、全球治理等領域打造一批高水平原創研究成果,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增進文化理解認同提供豐富的理論支撐,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為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力量。
面向2035建構富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新成果加強學理化闡釋和學術化表達,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導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堅持紮根中國、鑄魂育人、範式迭代、文明互鑒,促進中國特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自主性、帶領性構建;堅持融通古今中外,利用好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學術資源,實現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協同發展,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強化制度設計、組織保障和文化建設,培育批判創新的研究氛圍,營造更有創新創造活力的學術生態,為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繁榮固本培元,提供不竭動力。

目錄
第一章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成就、經驗與問題
第一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成就
第二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經驗
第三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路徑特點
第四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使命與願景
第一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節 新時代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
第三節 面向2035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及願景目標
第三章 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內涵和邏輯結構
第一節 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蘊內涵
第二節 哲學社會科學的體系構成
第三節 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邏輯結構
第四章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演化與調整
第一節 學科體系及其演化規律
第二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軌跡與時代方位
第三節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自主性、引領性建構
第五章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的結構邏輯與戰略迭代
第一節 作為知識生產與組織方式的學術體系
第二節 確立開放包容動態調適的學術價值
第三節 構建符合特定科學範式的學術標準
第四節 推進面向世界與未來的範式迭代
第六章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突圍與化生
第一節 話語體系的內涵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基本屬性
第二節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歷史發展與現存問題
第三節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戰略突破
第四節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創生與傳播
第七章 國際哲學社會科學政策的現狀與特點
第一節 國際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現狀
第二節 國際哲學社會科學政策現狀
第三節 國際哲學社會科學政策發展的趨勢
第八章 國際一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特點與經驗
第一節 牛津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策略與特點
第二節 劍橋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策略與特點
第三節 哈佛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策略與特點
第四節 斯坦福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策略與特點
第五節 東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策略與特點
第六節 國際一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經驗
第九章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戰略重點與發展路徑
第一節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與戰略思路
第二節 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
第三節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第四節 發揮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育才功能
第五節 加快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範式轉型
第六節 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對外開放
第十章 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未來生態建構
第一節 價值引領與精神文化建設
第二節 組織制度與評價體系建設
第三節 政策支持與要素保障
結語: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擔當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文明激蕩、全球治理失衡、倫理價值重塑等重大挑戰呼喚思想理論突破性創新;當今中國正處於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期: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加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和要求。面對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需要自覺承擔新的歷史使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是對當代中國發展「生境」的研判;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國當前發展水平和未來前景的概括:中國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全面自信百年未有;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和世界影響力提升之快百年未有;中國對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貢獻百年未有;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百年未有新時代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在理論上對諸多百年未有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內生邏輯作出回答,更需要對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做出戰略上的規劃和論證,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主動助推中國立場、中國理論的全面出場。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
為了更好地回應時代要求,我們在2018年申報了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面向2035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研究」,嘗試以項目帶動科研攻關,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探究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內涵特徵、邏輯關係與建構路徑等一系列重要問題。課題組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攻關研究,形成了目前這本專著。
從結構上說,本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章、第二章是前提性基礎研究,主要聚焦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成就與經驗、問題與挑戰、使命與願景。第三章至第六章是學理性體系研究,主要聚焦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內涵特徵、邏輯關係和發展演變。第七章、第八章是比較研究,主要聚焦國際哲學社會科學的前沿政策與國際一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經驗與動向。第九章、第十章是戰略與政策研究,主要聚焦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戰略重點與發展路徑、政策支持與生態建構等問題。全書力求體現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戰略導向、未來導向。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於世界學術之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造,既不能沒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參与,也不能沒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貢獻。作為新時代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從業者,將自我的學術生命融入民族國家復興的宏願與偉業中,這是幸事,更是使命!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