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研究 ISBN:9787205109363 出版社:遼寧人民 著編譯者:張建峰 頁數:22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17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列寧青年教育理論是以列寧為主要代表的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人,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青年教育理論同俄國青年教育事業具體實際相結合、同帝國主義時代特徵相結合的本土化和時代化的思想結晶,是對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培養什麼青年、為誰培養青年和怎樣培養青年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所作的科學回答和系統總結,是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青年教育理論是由教育目的、教育主體、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方法等部分構成的主題鮮明、要素完備、內涵豐富、層次清晰的科學理論體系,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綜觀列寧青年教育理論,開闢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新境界,對於新時代做好黨的青年教育工作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啟示作用。作者簡介 張建峰(1995—),男,遼寧新民人,現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列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完成吉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項;參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項目研究2項。在《吉林大學2019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論文集》《延邊大學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論文集(第一輯)》《清·晏:2019吉林大學深化作風建設論壇文集》等出版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篇。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二)國外研究綜述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創新及不足 (一)研究創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形成溯源 一、列寧青年教育理論形成的社會背景 (一)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國際背景 (二)俄國不同社會制度下問題交織的國內背景 (三)黨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需要青年的現實背景 二、列寧青年教育理論形成的理論依據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 (二)馬克思和思格斯的青年理論 (三)馬克思和思格斯的教育理論 三、列寧青年教育理論形成的歷史過程 (一)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產生階段 (二)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形成階段 (三)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發展階段 第三章 列寧關於青年教育的核心要旨 一、關於青年教育的目的 (一)造就品格「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青年人才 (二)培養「管理國家」和「建設新生活」的青年 (三)培養接班「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一代新人 二、關於青年教育的主體 (一)具有「主動性和首創精神」的共產主義青年團 (二)肩負「培養青年一代」重大任務的教育工作者 (三)要善於實現「真正的人民的願望」的教育部門 三、關於青年教育的內容 (一)「世界觀」「人生觀」「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二)「人類積累起來」「人們所必需」的知識教育 (三)與「電氣化計劃」相銜接的「綜合技術」教育 四、關於青年教育的環境 (一)青年發展和增進個人「思考力」的學校環境 (二)青年力爭做到「站在人民一邊」的軍隊環境 (三)青年學會「怎樣生活怎樣行動」的社會環境 第四章 列寧關於青年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在黨的全面領導下進行青年教育 (一)「不要對青年不放心」並建立「直接聯繫」 (二)「耐心對待」和「同志式的批評」青年錯誤 (三)嚴格「吸收」以及幫助「年輕的黨員成長」 二、將青年教育寓於社會生活實踐中 (一)與「工農的共同勞動」實踐相結合 (二)不能脫離「沸騰的實際生活」實踐 (三)要聯繫「日常各方面的工作」實踐 三、將青年教育置於無產階級鬥爭中 (一)應當確信「整個鬥爭的結局都將取決於青年」 (二)讓青年在「無產階級鬥爭的環境中受到鍛煉」 (三)通過鬥爭「學習共產主義」「成為自覺的人」 第五章 列寧關於青年教育的特色創造 一、首次提出引領青年教育的「共產主義道德」標誌性全新概念 (一)明確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青年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立場 (二)堅守融入社會生活實踐的青年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原則 (三)倡導理論與現實相統一的青年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策略 二、首次開發青年「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教育的創新載體 (一)開展星期六義務勞動鑄牢青年的勞動精神 (二)藉助星期六義務勞動鍛造青年的首創精神 (三)運用星期六義務勞動培育青年的鬥爭精神 三、首次擘畫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國家青年教育的嶄新行動方略 (一)將黨領導青年的制度安排作為青年教育的根本保障 (二)將借鑒他國青年培養經驗作為青年教育的豐富資源 (三)將投身本國的革命與建設作為青年教育的有效路徑 第六章 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價值啟示 一、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歷史評價 (一)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歷史貢獻 (二)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歷史局限 二、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現代轉化與發展 (一)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現代轉化 (二)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現代發展 (三)列寧青年教育理論的當代價值 三、列寧青年教育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匯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強大合力 (二)豐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內涵 (三)凸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踐指向 (四)優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協同效果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列寧關於青年及其教育問題論述的主要篇目索引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