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行為經濟制度分析 ISBN:978730031928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豐雷 叢書名:土地管理與房地產前沿叢書 頁數:2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13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中國農村改革拉開了成功的序幕,成為農村改革的核心與基石,也為城市改革乃至整體經濟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礎。豐雷教授的《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行為經濟制度分析》是一部旨在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經驗與教訓的著作。本書綜合運用理論建模、計量檢驗、問卷調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變遷理論及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構建了一個動態制度變遷模型,將強制性變遷與誘致性變遷納入統一分析框架,綜合考察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中正式規則、非正式約束及其實施特徵的互動關係。本書應用連續性的大規模全國調查數據及豐富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確權登記頒證改革、「三項試點」改革等),對上述理論模型進行實證檢驗,深入探討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路徑特徵和改革成效,重點分析改革過程中中央、地方、農戶三者的有機互動和共生演化,並對農地使用權改革的階段性成功及農地轉讓權改革的相對滯后做出解釋。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吸引各種要素向鄉村流動,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書強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是朝著明晰產權、穩定地權的方向前進的,以產權明晰為支撐的市場化改革正是解釋「中國奇?」的關鍵所在。中國的未來在於繼續改革、深化改革、創新改革,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的創新型、包容性、可持續發展。作者簡介 豐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房地產信息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土地學會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然資源部法律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住房政策和市場調控研究專業委員會專家、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土地科學》《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不動產經濟、統計和計量分析方法應用、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分析。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及Land Use Policy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土地與宏觀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實踐》《房地產經濟學》等專著和教材20餘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國家部委和機構的科研項目數十項。曾獲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等獎項和榮譽稱號。目錄 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 現實與理論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框架 第二章 制度變遷理論與行為經濟學 第一節 新制度經濟學的輝煌與困境 第二節 行為經濟制度分析的起源 第三章 中國農地制度變遷理論模型構建 第一節 現實背景與新制度經濟學應用 第二節 新制度經濟學理論模型構建 第三節 行為經濟學理論模型構建:誘致性-強制性變遷的融合 第四章 農地使用權改革的階段性成功 第一節 資料庫構建 第二節 中國農地制度變遷70年 第三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 第四節 「不得調地」制度改革 第五節 農戶行為:農戶態度及學習效應 第六節 農戶行為:農地流轉與決策偏差 第五章 農地轉讓權改革的探索與突破 第一節 農地轉讓權改革:效率-公平權衡難題 第二節 農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中央主導的政策實驗 第三節 農地轉讓權改革的關鍵:33個試點地區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測算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