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1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通天河流域岩畫 ISBN:9787501072385 出版社:文物 著編譯者: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頁數:18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016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報告刊布的是2012∼2014年期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聯合開展岩畫調查的主要收穫和初步研究成果。報告分為六章,分別介紹了青南高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岩畫田野調查工作的概要情況,記錄了治多、曲麻萊、玉樹、稱多四縣市的19處岩畫遺存,發表了調查者對這批岩畫遺存的初步分析與認識。 19處岩畫遺存皆位於長江河源段(即通天河)及其南、北兩側支流的河谷地帶,地處北緯33°44’∼34°89’、東經94°77’∼96°70’之間,海拔高程3615∼4479米。田野調查共發現1250個單體圖像,分佈在19處地點的142個岩石面上,其中可辨識確認的圖像約1000個,包括動物圖像742個,人物、神靈、建築物、圖形符號、車輛、工具、器物等類圖像約200個。岩畫內容主要表現了古代畜牧、狩獵及神靈崇拜等主題。 調查者的初步分析和研究認為:通天河流域岩畫展現了公元前一千紀以來該地區的早期畜牧/遊牧文化的諸多特徵,早期岩畫大致距今3000∼1300年,晚期岩畫大致距今1300∼500年。在近2 8萬平方千米的岩畫分布區內,通天河流域岩畫顯示出由西向東、從北及南擴散的趨勢,即以通天河為縱軸,上游及其北側支流的岩畫在整體上可能早於下游及其南側支流的岩畫遺存。 調查者還認為:岩畫中氂牛和公鹿圖像占動物圖像的絕大多數(合佔80%,其中氂牛佔58%,公鹿佔22%),其他動物圖像如羊、馬等數量較少,這與中亞岩畫和中國北方岩畫所表現的動物結構(羊、馬佔有較大比重)明顯不同,體現了青南高原岩畫在地理環境和文化傳統兩個方面的獨特之點,以及與整個青藏高原古代文明之間密切的關聯性。通天河流域岩畫與藏北羌塘高原岩畫、藏西阿里高原岩畫構成了一條東西走向的「高原岩畫走廊」,是青藏高原早期遊牧部落主要活動的「北方台地」。 通天河流域岩畫尤其是早期岩畫的發現與研究,將為青藏高原新石器時代之後、吐蕃政權建立之前這個重要時段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圖像化史料。目錄 總序:續寫青藏高原考古的新篇章內容簡介 前言 第一章 概況 一、青南高原地理 (一)自然地理 (二)人文地理 二、岩畫調查工作概況 (一)既往工作簡況 (二)2012∼2014年調查概況 (三)岩畫調查方法 三、岩畫遺存概況 (一)遺存環境 (二)分佈與數量 (三)製作方法 (四)遺存類型 第二章 治多縣岩畫 一、登額曲岩畫群概況 二、畢色岩畫 三、普卡貢瑪岩畫 四、冷培塔岩畫 五、角考岩畫 六、尕瓊岩畫 七、章其達岩畫 八、崗龍俄瑪岩畫 第三章 曲麻萊縣岩畫 一、昂拉岩畫 二、治龍岩畫 三、章囊岩畫 四、樟瑪岩畫 五、巴干岩畫 六、章木岩畫 七、葉西倫巴岩畫 第四章 玉樹市岩畫 一、夏英章那岩畫 二、麥松岩畫 第五章 稱多縣岩畫 一、木秀岩畫 二、卡龍岩畫 三、賽康岩畫 第六章 通天河流域岩畫的初步研究 一、通天河流域岩畫的地域性 (一)岩畫的地理特徵 (二)岩畫的區系特徵 二、通天河流域岩畫的內容分析 (一)岩畫的圖像分類 (二)岩畫的畫面主題 (三)岩畫的岩面特點 (四)岩畫的圖像風格 三、通天河流域岩畫的時代分析 (一)岩畫的製作工具分析 (二)岩畫表現的產業技術 (三)岩畫的早期宗教特徵 (四)岩畫時代的相對早晚 四、通天河流域岩畫的文化意義 附錄 附錄一 通天河流域岩畫遺存地點統計表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英文提要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