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情系北師大-十年耕耘紀實 ISBN:9787303281732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魏禮群 頁數:2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02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這部《情系北師大——十年耕耘紀實》,以全景紀實的寫法,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對北京師範大學的真摯情懷和在退休后回報母校的部分工作歷程與主要活動。全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師大情緣,主要追憶作者在北師大求學的經歷和感悟,以及為母校建設和發展所做的一些往事。第二章智庫建設,主要記述作者十年來創建中國特色新型社會治理智庫所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第三章勵教育人,主要反映作者在社會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貢獻。第四章開放辦院,主要呈現作者在開展國內外合作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活動與成效。第五章支持母校其他事業發展,主要記錄作者關心和支持學校其他方面工作的經歷。這些真實的記錄、回憶和感悟,既是作者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生動縮影,是收藏於心底的美好記憶;于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和社會學院而言,也是創建中風雨路程的真實寫照,是未來踔厲奮進的歷史積淀。內容簡介 2011年—2021年,北京師範大學中社院智庫建設、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十年來,魏禮群院長甘願奉獻、辛勤耕耘,為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書以第一人稱敘述魏院長在退休后回報母校的工作經歷,回顧和總結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智庫和社會學科建設的歷程與成效。採用敘事結合、圖文並茂(圖片為主)的形式編撰。本書部分圖片首次公開,新穎性和可讀性都較強。作者簡介 魏禮群,江蘇省睢寧縣人,1944年12月生。歷任國家計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體制改革和法規司司長,國家計委黨組成員兼秘書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黨組書記,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吝詢委員會委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應用經濟組組長,國際行政院校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負責或參加過黨中央、國務院大量重要文件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人重要講話的起草工作,主持過80多項推進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重大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對國家決策有重要價值的學術、科研、決策諮詢成果。出版了《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等個人專著20多部,主編著作130多部。 2009年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2013年被評為「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先後入選「2014中國智庫建設十大代表人物」「2016年度十大智庫人物」,2018年入選「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智庫建設40人」。目錄 第一章 師大情緣一、求學歲月 二、心系母校 三、十年耕耘 第二章 智庫建設 一、組織召開11次諮詢委員會會議 二、連續舉辦11屆中國社會管理(治理)論壇 三、組織召開多次重要學術研討會 (一)出席3次「光明智庫」活動 (二)舉辦「鄉村振興與社會治理」主題研討會議 (三)出席2次嘉善縣示範建設研討會議 (四)組織召開4次中英社會治理現代化研討會議 四、組織編撰多部大型圖書 (一)組織編撰《當代中國社會大事典》 (二)組織編寫《中國社會治理通論》 (三)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 (四)組織撰寫系列智庫叢書 五、創辦《社會治理》雜誌 六、創辦內刊《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研究與建議》 七、創建「中國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信息庫」 八、提出並指導實施「百村社會治理調查」項目 九、咨政建言成果豐碩 第三章 勵教育人 一、學科建設 (一)助力國家社會學學科發展 (二)主持制定學校「十四五」時期社會學學科發展規劃 二、人才培養 (一)畢業典禮系列講話 (二)研究生教育 (三)學術研究與實踐活動 (四)桃李芬芳 三、團隊建設 (一)總結工作成績,展望未來方向 (二)深入學習黨中央重要會議和中央領導講話精神 四、制度建設 第四章 開放辦院 一、國內合作 二、國際交流 三、社會服務 (一)合作舉辦北京市工商系統培訓班 (二)承辦全國關工委系統幹部培訓班 (三)承辦「彩燭工程」培訓班 (四)舉辦深圳市領導幹部社會治理現代化培訓班 (五)合作舉辦青海省編辦系統幹部培訓班 第五章 支持母校其他事業發展 一、助力學校創辦國家高端智庫 二、解讀黨的重要會議精神 三、支持學校主辦專題培訓班 四、推動學校交叉學科建設 五、參与中國文化國際傳播 六、關心北師大智慧教育發展 附錄:大事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