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選-漢-孟加拉對照 鐘文 97871191329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外文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寓言選-漢-孟加拉對照
ISBN:9787119132945
出版社:外文
著編譯者:鐘文
叢書名:大中華文庫
頁數:29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06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寓言是一種歷史悠久而生命力強大的古老文體,雖多形制短小,卻有豐厚的內涵。中國古代寓言大多數以人物故事為載體,說理深刻透闢,包含許多人生智慧。
中國先秦時期寓言創作zui為興盛,不少寓言作者是世界一流的思想家。《莊子》《列子》中的寓言,想象飛馳,語言富麗,表現了道家重道、貴虛、齊物、逍遙的思想;《韓非子》中的寓言,文字簡潔準確,表現了法家因時變法、嚴刑峻法的主張;《戰國策》中的寓言,手法鋪張,氣勢宏偉,針對外交、內政、軍事方面的大事,隨機應變,往往能夠收到化險為夷的效果。
《中國古代寓言選(漢-孟加拉對照)》從這些中國先秦著名典籍中編選了代表性的寓言,同時還收錄了後世其他寓言佳作,共120篇。這些寓言名篇流傳廣泛,飽含智慧,對中國語言文學的發展,和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影響深遠。

目錄

前言/序言
中國寓言作家嚴文井先生把寓言比作魔袋,說明它雖然多數形制短小,卻有豐厚的內涵。用佛教的話說就是:「納須彌于芥子。」「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中國古代寓言,正是中國文化的一座寶庫;而且,精練有趣的寓言總是早於其他文學作品率先到達異國的土地,寓言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輕騎。
本書英譯者之一楊憲益先生,在《譯余偶拾》中曾經揭示了一段中西文化的因緣。他指出,19世紀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話《皇帝的新衣》,是受到了中國6世紀佛教史著作《高僧傳》中的《虛空細縷》故事的影響。《高僧傳》是中國6世紀問世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其中的《虛空細縷》故事說:有個狂人要求紡織出極細的紗,紡織匠把紗紡得像微塵一樣細,狂人還是嫌粗。紡織匠憤怒之極,指著虛空說:「這就是極細的紗,但是一般人看不見。」狂人大喜,重重地賞賜紡織匠。這個故事是一則寓言,用以諷刺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是中國4世紀末期大乘佛教理論家和著名佛經翻譯家,他宣傳「諸法皆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幻的)理論。小乘佛經的大師反對鳩摩羅什,認為他信奉的「諸法皆空」就好像狂人相信的虛空細縷。14世紀西班牙作家曼紐埃爾,在《盧卡諾爾伯爵》中移植改編了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三個騙子謊稱能夠紡織出看不見的衣料以欺騙國王。5個世紀之後,安徒生受曼紐埃爾的影響而創作了馳譽世界的《皇帝的新衣》。我們推測,大概在公元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佔領西班牙的時期,這個故事已經隨著其他東方文化傳入了歐洲。中國其他文學作品傳入歐洲的時間,跟這個寓言故事相比就晚得多了。直到公元1735年法國人杜赫德編印《中華帝國志》,才譯介了《詩經》10多首、《今古奇觀》小說4篇,以及元雜劇《趙氏孤兒》
無獨有偶,西方最早傳入中國的文學作品也是寓言。中國6世紀梁元帝著《金樓子》,其中的「富者求羊」故事,明顯吸收借鑒了《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中的「富戶取羊」故事。明朝末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到中國傳播基督教,他在1608年使用文言文寫作《畸人十篇》,其中就引用了好幾則伊索寓言的故事。1625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口授的伊索寓言漢語選譯本《況義》在西安刊行。歐洲其他文學作品傳入中國的時間,跟寓言故事相比,也晚了許多。西方小說、戲劇、史詩等被翻譯成漢語出版,始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中國與歐洲文學作品交流的情況就是如此。其實,據我研究所看到的資料,中國與印度文學作品交流的情況,印度與歐洲文學作品交流的情況,也是如此。寓言總是早於其他文學作品率先到達異國的土地,寓言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輕騎。其原因大概是:第一,寓言是世界大多數民族具備的文體。寓言的足跡遍布五大洲的各個國家。任何一個發展到了文明社會階段的民族,它可能沒有其他文體品種,而不可能沒有寓言。所以,各民族都具有接受外來寓言的機制。第二,寓言一般短小精悍而思想雋永,既以形象感染人,又以道理啟發人。所以,人們樂於接受寓言,能夠比較容易地記憶寓言,傳播寓言。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商旅或者是遠征的士兵,也可以成為寓言傳播的中介力量。第三,寓言是一種滲透性很強的邊緣文體,滲透到宗教、哲學、教育、政治等各個領域。所以,無論哪一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動,寓言往往都介入其中。例如,佛教徒與基督教傳教士在傳教過程中都充分利用了寓言故事,在散播宗教種子的同時也散播了寓言的種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