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歎的世界昆蟲圖鑒 保羅.茲波羅夫斯基 978757251278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
NT$1,1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令人驚歎的世界昆蟲圖鑒
ISBN:9787572512780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保羅.茲波羅夫斯基
頁數:4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99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所有昆蟲的33個目全景式知識呈現, 2000多張令人驚嘆的昆蟲生態照片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版第一次引進。包括所有33個昆蟲目,每個目的代表科代表種及總數均有介紹。本書提綱挈領介紹昆蟲家族,包括我們熟知的蝴蝶、蛾、螳螂、蜻蜓、甲蟲、螞蟻和蜜蜂等。這本精美的插圖書介紹了世界上各種迷人的昆蟲。本書附有2000多張令人驚嘆的昆蟲照片,每種昆蟲介紹相關鑒定、有趣的特徵、習性和地理分佈的文字說明。

作者簡介
作者保羅•茲博羅夫斯基是英國一名昆蟲學家和攝影師,擁有超過25年的野外研究經驗。他曾與來自英國BBC、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的不同電影攝製組合作。
譯者:王吉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副教授,翻譯過《昆蟲精彩瞬間》等。

目錄
引言 8
(一)演化 8
(二)昆蟲的身體 9
(三)分類 12
一、石蛃
石蛃目Archaeognatha 17
二、衣魚
纓尾目Thysanura 18
三、蜉蝣
蜉蝣目Ephemeroptera 20
四、蜻蜓和豆娘
蜻蜓目Odonata 22
五、石蠅
翅目Plecoptera 33
六、蜚蠊
蜚蠊目Blattodea 36
七、白蟻
蜚蠊目Blattodea(原等翅目
Isoptera) 42
八、螳螂
螳螂目Mantodea 47
九、螳
螳 目Mantaphasmatodea 56
(原歸屬於蛩蠊目Notoptera)
十、蛩蠊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58
十一、蠼?
革翅目Dermaptera 60
十二、蟋蟀和蝗蟲
直翅目Orthoptera 64
十三、竹節蟲和葉
目Phasmida(原竹節蟲目
Phasmatodea) 88
十四、足絲蟻
紡足目Embioptera 97
十五、缺翅蟲
缺翅目Zoraptera 98
十六、嚙蟲
嚙蟲目Psocoptera 100
十七、虱子
嚙蟲目socoptera(原虱目
Phthiraptera) 103
十八、?、蠟蟬、蟬、蚜蟲和介殼
蟲半翅目Hemiptera 106
十九、薊馬
纓翅目Thysanoptera 128
二十、泥蛉和齒蛉
廣翅目Megaloptera 130
二十一、蛇蛉
蛇蛉目Raphidioptera 130
二十二、草蛉和蟻蛉
脈翅目Neuroptera 132
二十三、甲蟲
鞘翅目Coleoptera 141
二十四、捻翅蟲
捻翅目Strepsiptera 230
二十五、蝎蛉
長翅目Mecoptera 232
二十六、跳蚤
蚤目Siphonaptera 234
二十七、蠅類
雙翅目Diptera 236
二十八、石蛾
毛翅目Trichoptera 297
二十九、蛾子和蝴蝶
鱗翅目Lepidoptera 301
三十、胡蜂、葉蜂、螞蟻和
蜜蜂膜翅目Hymenoptera 379
術語解釋 437
拓展閱讀 442

前言/序言
引言
??昆蟲可以說是字面意義上自然界中最龐大的群體了。要在一本書中介紹、討論和講解這些無比迷人的生物,該從何開始、從何結束呢?
已知的昆蟲物種已超過100萬種,很多物種還沒有被人類發現和命名,每種昆蟲的故事累積起來是幾乎無窮無盡的。俗話說「一圖勝千言」,這本書中1000多幅圖片都配有相應的解說,將讀者帶入探索發現的過程中。人有無數種生活方式,昆蟲也一樣。昆蟲的具體行為、行為背後的原因、在哪裡以及如何展現這些行為,這些簡單的事實,包含著與眾不同、匪夷所思的故事。
將全世界的昆蟲展示出來,也就意味著對許多不同生活環境的呈現。昆蟲適應了地球上所有的主要環境類型,這裏面包括了一些十分令人吃驚的地方。它們取食植物、真菌、碎屑,甚至其他動物,還包括我們人類的寄生蟲。眾所周知,熱帶雨林擁有最多的昆蟲物種,但普通人的家中也會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昆蟲。在最乾燥的沙漠中,也有昆蟲適應了幾乎不可能生存的環境。昆蟲是冷血動物,有些成員卻能生活在被冰雪覆蓋的地表。在熱泉表面有蠅類在飛舞和捕獵,在洞穴和地下暗河中也有昆蟲終生不見天日。
(一)演化
昆蟲遠在恐龍時代之前就已經出現,最早的昆蟲化石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昆蟲極高的繁殖速率以及每一代的大量個體提高了一些隨機突變的發生機會,而這些突變恰恰可能對生存有好處。一段基因若是能夠讓感覺器官更加敏銳,或者延長捕獵距離、提高速度,就更有可能在後代中取得優勢。然而,關於能夠表達的隨機突變最為神奇的事情,是它對昆蟲外表的影響。昆蟲外表各不相同,有的鮮艷多姿、光彩奪目,有的低調暗淡,有的長滿尖刺,有的渾身是毛,這些特別的性狀都可能是昆蟲賴以謀生的手段。
不過,一般的奇形怪狀和多變斑紋可能僅僅是一些「沒有害處」的性狀。如果一段基因的表達並不會對這個物種帶來不利影響,那麼它很有可能在一些甚至所有的種群中持續存在。關於昆蟲為何如此興盛和多樣的解釋可能是不合邏輯的,而是較為中性的論斷。這既不會幫助什麼也不會阻礙什麼,因此它被沿用至今。
「欺騙」也是值得探究的有趣現象。紅色、橙色和黃色是捕食性昆蟲的常用配色,發揮著警示作用。比如,對比鮮明的紅色、黑色、黃色和白色時常意味著這種昆蟲取食有毒植物,並將其毒素儲存在體內。鳥類若是吃了這樣的昆蟲,常會將其吐出而不會被毒死,於是就學會了識別這種預示著危險的配色。然而,有一些其實沒有毒性的昆蟲,也會演化出類似的配色,可以通過這種「欺詐」的方式騙過捕食者,這種現象被稱作「擬態」。這相當於一場無法預知結果的賭博,太多的擬態者會使得捕食者不能從足夠多的警示中學習,因此這些昆蟲還是可能會被吃掉。這種針對自然選擇的不斷博弈,至少部分解釋了昆蟲物種為何如此繁多。破碎化的生活環境、互相隔絕的種群、環境的變化(比如全球變暖),以及突然的環境災難也驅動著物種的演化。
這本書按照演化的順序介紹昆蟲,從最古老的昆蟲衣魚等開始,到最新出現的類群如蜂類結束。
(二)昆蟲的身體昆蟲是龐大的節肢動物門的成員。「節肢」,顧名思義,指的是「分節的足」。它們身體的各部分都有分節,體表還覆蓋有堅硬的外骨骼。這層替代皮膚的外骨骼十分堅
固,使得這些生物不需要內骨骼的支持。外骨骼都很輕,可以保護從任何高度掉下來的昆蟲,使其不至於受傷,還能讓它們在儀式性或真實的打鬥中存活下來。外骨骼有時也可以比較柔軟,比如毛蟲的外骨骼。所有的外骨骼都是由一種特殊的多糖物質:幾丁質〔譯者按:幾丁質並不是蛋白質,而是多糖,此處不可逐字翻譯〕構成的。這種物質不僅足夠堅硬,而且還能防水,因此一些昆蟲可以在火熱的沙漠中存活而不至於馬上被烤乾。
昆蟲沒有肺或類似的呼吸器官。它們通過身體兩側叫作「氣門」的開口呼吸〔編者按:此處可加入:「氣門通向體內的氣管系統」〕。氣門吸入空氣后,還能主動關閉,特別是在水生昆蟲中。這套系統的工作十分高效,但卻成為了限制昆蟲個體大小的因素之一。昆蟲的個體大小變化很大,從肉眼幾一頭保存完好的巨大蜻蜓化石,來自大約1 4億年前。注意它非比尋常的巨大翅膀。這些昆蟲與恐龍共享了地球,侏羅紀晚期是它們最繁盛的時代。然而,更早一些的原始蜻蜓,翅展達70cm的巨物,早在2億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幾乎看不見、體長僅0 4mm的寄生蜂,到比一些小型哺乳動物還重、體長達16cm的甲蟲。昆蟲的「腰圍」——身體的粗細,受限於有多少空氣能滲透到其內部。世界上最長的昆蟲——一種竹節蟲,可以長到大約60cm;而非洲的大王花金龜只有約6cm長。有些能夠長距離飛行的昆蟲如蝗蟲,身體較為柔軟,能夠利用翅膀上下拍打時產生的動能,在胸部形成一個氣泵,提高呼吸的效率。
昆蟲身體主要分為三段:頭部、胸部和腹部。每一段又由許多分開的節和骨片組合到一起。當昆蟲需要生長時,會脫掉原來的一整個外骨骼,這時新的外骨骼在其下方形成,準備接觸空氣后變硬。這個過程被稱作「蛻皮」。對昆蟲生活史的描述時常涉及一隻幼蟲或若蟲要經歷多少次蛻皮。蛻皮一般在夜晚進行,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的昆蟲是十分脆弱的。
一些昆蟲沒有蛹期,它們的若蟲生下來就像一頭小型的成蟲,生活史中要經歷5~20次甚至更多次蛻皮。最後一次蛻皮時,它們才長出翅膀和生殖器官,變為成蟲。蝗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沒有成熟翅膀的蝗蝻逐漸成長為能飛的成蟲。這種生長發育方式,被稱作不完全變態。
生活史中經歷蛹期的昆蟲,其生長發育方式被稱作完全變態。它們要歷經幼蟲,或稱「毛蟲」階段,這時它們純粹是一些蠕蟲一樣的取食機器。經過6~8次蛻皮,它們進昆蟲的完全變態生活史是它們最為非凡的適應方式之一。圖中展現的是黃?蟻Oecophylla smaragdina從卵、幼蟲、蛹(最右)的發育過程。蛹是幼蟲的身體重組為成蟲的一個階段。這樣的歷程允許同一個物種在生活史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生存策略。
入蛹期,有時還會在蛹的外部織一個絲繭。在蛹內部,昆蟲完全地將它們的細胞重組成有翅、形態功能完全不一樣的成蟲。蝴蝶和甲蟲是這種完全變態方式最好的例子。這種變態方式的好處是,在生活史的幼蟲、成蟲階段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食物需求,甚至在短暫的成蟲期完全不需要吃東西。昆蟲的身體上的許多結構有著幾百個特別的稱謂。在這裏,我們只介紹一小部分。除了讓初學者了解一些基礎知識之外,還將通過這本書的圖注來講述更細緻的故事。
(三)分類
將物種進行描述,並將相近緣的物种放在特定的類群內的實踐,被稱作「分類學」。每一個人們新發現的物種,都可以被置於一棵巨大的「家族樹」上。目前,昆蟲綱(Insecta)被分為了26個目。目是昆蟲綱下最大的分類階元,可以把甲蟲類與蠅類區別開。在目之下,是科。科可以把甲蟲所屬的鞘翅目內的瓢蟲和金龜子區分開。在科之下,是屬和種。任何一個物種的科學名稱,是屬名和種加詞連在一起合成的(雙名法),屬名和種加詞一般是來自拉丁語或者希臘語,有時起到幫助描述物種的作用。例如,七星瓢蟲的拉丁學名是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種加詞「septempunctata」翻譯過來就是「7個斑點」的意思。需要注意的還有,拉丁學名必須用斜體印刷。
如果你知道一隻昆蟲屬於哪個科,那你大概也能猜測出它的生活史,也可能推知其生活習性。這本書主要是對昆蟲世界的圖文介紹,對所有出場的昆蟲都至少鑒定到了科,大多數鑒定到了屬,一些鑒定到了種。書里的昆蟲照片都是從世界各地的自然生境中拍攝到的。這些圖片展示了昆蟲如何站立、取食、捕獵、偽裝,以及更多的習性,每一個圖都有圖注來講述一個故事。然而,因為許多圖片沒有採集相應的標本以便後期分析,並不能完全做到準確鑒定。很多昆蟲只生活在世界最偏遠的角落,有的還未被科學認知,沒有被命名。本書的每一章,對昆蟲的目里一些代表性的科和種進行介紹。對每個目來說,隨著更多的物種被發現,或者現代分子生物學家對傳統、基於形態學的分類學單元進行修訂后,這些科和種的數量會一直處在變化中。
不完全變態,或者稱作外翅部(exopterygote)昆蟲的生活史。圖示為半翅目Hemiptera?科Pentatomidae的昆蟲:(A)卵;(B)1齡若蟲;(C)3齡若蟲,可見微小的翅芽;(D)末齡若蟲,可見成型的翅鞘;(E)成蟲,可見完全成型的翅。
請欣賞圖注中提供的大量故事,以及這些昆蟲驚人的多樣性。作者希望本書的內容能夠激發讀者更多的興趣,故一份包含了多種格式的文獻列表也被附在書的最後,可以讓讀者更進一步地邁進昆蟲世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