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唐,五代時期的尚書省研究 ISBN:9787010261089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王孫盈政 頁數:44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5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自唐至五代,尚書省始終是國家承認的「天下政本」。但「天下政本」的含義卻在行政體制轉型過程中,經歷了從宰相機構到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再到國家名義上最高行政機構(保有一定的政令權)的轉變。其中每一階段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尚書省「天下政本」含義的轉變,即尚書省與宰相(宰相機構)權力、職能、地位和作用的交替變換,是唐、五代時期行政體制轉型的實質內容,亦是中央官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這種轉變,中央其他行政機構、職官系統性質亦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職掌趨於模糊。反之又對尚書省在國家政務運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衝擊。在此衝擊之下,尚書省或積極調整,或被動回應,內部從建制、運行模式到機構之間的關係都隨之演進。這種變化正是唐、五代時期官制發展的縮影,充分展現出唐宋變革時期的諸種特色。作者簡介 王孫盈政,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研究。在《中國史研究》《唐研究》《國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目錄 緒論上篇 第一章 唐代前期尚書省的發展——兼及三省制演進進程 第一節 高祖、太宗兩朝對三省制的構想與嘗試 第二節 高宗、武后權力之爭下的尚書省地位、職能演變 第三節 女主稱帝、儲位之爭與三省制的階段性變化 第四節 玄宗繼位與中書門下體制的初步確立、調整 第二章 唐代後期尚書省的發展階段 第一節 混亂停滯時期:至德元載(756)至廣德元年(763) 第二節 恢復舊制時期:廣德二年(764)至貞元三年(787) 第三節 轉型期:貞元四年(788)至寶曆二年(826) 第四節 再度恢復舊制期:大和元年(827)至大中十三年(859) 第五節 逐漸衰落期:咸通元年(860)至天祐四年(907) 第三章 五代時期諸政權的政務運作與官制變革——以尚書省為中心 第一節 後梁時期 第二節 後唐時期 第三節 後晉時期 第四節 後周時期 中篇 第一章 唐代「救牒」考 第一節 敕牒所奉之「敕」的含義 第二節 對敕牒定義的再思考 第三節 敕牒及相關王言的發布程序 第四節 唐代前期尚書省的地位、職能與王言運行 第五節 中書門下宰相機構地位確立與敕牒形成 第六節 公文運行與開元十一年以後唐代行政運行體制的定位 第二章 堂案、堂判與唐、五代中書門下體制下的政務運作 第一節 行政運行體制轉型與堂案內容變化 第二節 唐、五代時期中書門下體制下的堂判文書 第三節 堂判、王言與政務裁決 第三章 五代時期的「宣」 第一節 宣類公文的格式和類型 第二節 宣類公文與國家政務裁決 下篇 第一章 官文書與唐代中書門下體制下的尚書省 第一節 諸官文書的內容及應用範圍 第二節 中書門下體制下尚書省與諸官府機構的關係——以官文書為中心 第三節 財政三司的下「符」權與尚書省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 論唐代後期御史台的政務官化 第一節 肅宗至德宗前期的御史台長官 第二節 御史台職能的政務官化 第三節 御史台對尚書省政令權和事務權的侵奪 第三章 再論唐代的使職、差遣 第一節 職事官系統內部的使職化運作 第二節 職事官與使職、差遣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唐王朝促使使職、差遣回歸職事官系統的努力 第四節 再度使職化傾向的出現 第四章 再論唐代的宣徽使 第一節 宣徽殿與宣徽院 第二節 宣徽使與掌庶務內諸司使地位之比較 第三節 宣徽使的職掌 第四節 餘論 第五章 五代時期官制發展與尚書省所存重要職掌——以禮部侍郎與知貢舉任職情況為中心 第一節 五代諸朝禮部侍郎與知貢舉者考證 第二節 五代諸朝禮部侍郎和知貢舉的任職特色 第三節 五代時期行政運行體制的發展 結語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