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空間權力視角下邊散村落治理-基於皖中一個佃戶村落的考察 ISBN:9787562299462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黃雪麗 叢書名:華中師範大學出版基金叢書 頁數:1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6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新時代面臨的重大困境。為此,國家先後啟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成效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空間上處於邊散地帶的村落仍是一個治理難點,且我國邊散村數量眾多,針對其發生機制以及治理策略目前並無系統的研究和掌握。伴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深入研究制約社會均衡發展的邊散村落問題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本研究的價值在於兩方面:一方面試圖回應傳統鄉土社會的「士紳治理」理論,並對徐勇教授提出的「非均衡的中國政治」論斷作進一步深化,為構建「空間權力—基層治理」新理論進行學理嘗試。另一方面是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提供政策參考。作者簡介 黃雪麗,陝西安康人,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博士后,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已在SSCI及CSSC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十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校級出版基金項目各1項,參編著作4部。長期關注農村治理問題,並多次參与駐村調研。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意識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述評 (一)鄉村治理的模式研究 (二)邊散村落治理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與研究單位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單位 四、研究視角與個案意義 (一)研究視角 (二)個案意義 五、研究思路與論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六、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方法 (二)資料來源 第二章 Z村落地域概況 一、自然概況 (一)自然氣候 (二)自然災害 二、地緣空間 (一)村落格局 (二)居住格局 三、區劃歷史 (一)傳統時期的村落建制 (二)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村落建制 四、小結 第三章 空間權力的損耗:代理型的經濟治理 一、代理型經濟治理的緣起 (一)佃戶村的形成 (二)代理型經濟治理的生成 二、代理型經濟治理的運作 (一)多層管理制 (二)庄頭代理制 三、代理型經濟治理的效果 (一)經濟秩序的相對穩定 (二)經濟資源的大量外流 四、小結 第四章 空間權力的彌散:分散化的社會治理 一、分散化的社會治理的緣起 (一)地緣格局的分散 (二)血緣空間的分離 二、分散化社會治理的運作 (一)血緣治理 (二)地緣治理 (三)信緣治理 三、分散化社會治理的效果 (一)家戶合作與公共治理 (二)家戶合作與社會危機 四、小結 第五章 空間權力的失衡:邊緣化的政權治理 一、邊緣化政權治理的緣起 (一)地域偏遠與國家力所不逮 (二)資源匱乏與國家治理忽視 二、邊緣化政權治理的運作 (一)政治空間結構 (二)資源給予 (三)政治汲取 三、邊散型村落的治理隱憂 (一)土匪的頻頻出現 (二)新興力量的崛起 四、小結 第六章 空間權力的時代轉換:從傳統到現代 一、邊緣村的中心化:集體化時期 (一)權力機構的設立 (二)治理資源的集聚 二、中心村的邊緣化:土地承包到戶至今 (一)制度權威的消弭 (二)新生力量的缺位 三、邊散村落的新農村建設困境 (一)經濟資源短缺 (二)組織化的斷裂 (三)公共性的匱乏 四、小結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問題回應 二、研究發現 (一)治理資源在地域空間分佈不均 (二)邊緣村落「散性」與「私性」意識較強 (三)邊緣地帶是國家治理的薄弱區 三、對策建議 (一)一體化治理:強化橫向聯結 (二)整合性治理:強化縱向整合 四、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