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蔣建農 978750986439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共黨史
NT$63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毛澤東
ISBN:9787509864395
出版社:中共黨史
著編譯者:蔣建農
叢書名:中共一大代表叢書
頁數:6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8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大書,一位永遠道不盡的偉人。
寫歷史人物的傳記,尤其是寫革命家兼思想家、理論家的傳記,如何把他的一生的實踐活動同思想活動、理論創造有機地結合起來,說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蔣建農的《毛澤東》,把毛澤東的生平、著作、思想糅在一起,寫得比較好。
《毛澤東》中通過敘述毛澤東的實踐活動、理論活動的獨特貢獻,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毛澤東為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奮鬥的一生。這可以說是《毛澤東》的一個特點。

作者簡介
蔣建農,男,漢族,河南信陽人。自1978年起,先後就讀於河南大學歷史系和吉林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1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現為華南師範大學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國抗日戰爭學會副會長。著有《毛澤東傳》《知識分子與當代中國社會》《毛澤東著作版本編年紀事》《當代中國統一戰線思想史》《長征改變中國》《中國共產黨何以成就輝煌——調查研究》等專著十余種:主編《復興文庫·中國共產黨的建設》(4冊)、《復興文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毛澤東思想》(6冊)等書籍40餘種,其中有兩種書籍分別獲得1993年度和1998年度中國圖書獎: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毛澤東口述史料的搜集、校勘、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改造中國與世界」
故鄉、家世
走出韶山
在湖南一師
五四運動的風雲際會
第二章 參加建黨
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播種「聖火」
參与創建中國共產黨
領導湘區工運
第三章 在大革命中
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
分析社會各階級
致力於農村大革命
第四章 開闢中國革命之路
把紅旗插上羅霄山脈
星火燎原
分田分地真忙
橫掃千軍
第五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
逆境中的執著
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
扭轉戰局的一次次努力
長征途中的英勇抗爭
第六章 奠基西北
第七章 領導民族抗戰
第八章 為了光明的中國
第九章 開國立業
第十章 探索中國式建設道路
第十一章 偉人暮年
附錄 毛澤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
後記
再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精彩書摘
《毛澤東》:
毛澤東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唐家蚝的外婆家度過的。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大小20餘口人,生活也比較富裕。在一大群孫男孫女中,多了個「根基不穩」的小外孫,外婆自然是對他格外寵愛。毛澤東在這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群體生活,同表兄弟姐妹們一塊嬉戲,一道去放牛、打豬草等。從6歲開始,他就來到田裡幫助勞動。
1902年,毛澤東9歲了。父親把他從唐家士乇接回來,送到離家不到200米的南岸私塾受啟蒙教育,塾師鄒春培。毛澤東同舊時所有私塾學生一樣,先是從《三字經》讀起,接著讀《論語》《孟子》《詩經》等。毛澤東天資聰明,讀書很用心,塾師教過的書,他都能背得。由於他自己學會了使用《康熙字典》,一些先生沒有教的書,他也能讀懂。在學習上,他不需要先生太勞神,因此大家都叫他「省先生」。1904年秋,毛澤東轉學到關公橋私塾,塾師毛詠生。1905年春,又就讀於橋頭灣、鍾家灣私塾,塾師周少希。
1906年秋,又到井裡灣私塾就讀,塾師毛宇居。在井裡灣私塾,毛澤東繼續讀四書五經,並開始練習書法。毛澤東在這裏讀的是《公羊春秋》《左傳》等經史書籍,但是他不喜歡讀這些書,而是喜歡讀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關於造反的故事。他曾背著老師讀過《精忠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隋唐演義》等。毛宇居後來回憶說:「當時私塾的規矩,認為小說是雜書,不準學生看,因此,他(毛澤東)總是偷著看,見我來了,就把正書放在上面。後來被我發覺了,就故意多點書,叫他背,但他都背得出來。」後來,毛澤東回憶自己喜歡讀中國古典小說,認為這些書對自己影響很大。
1907年至1908年,毛澤東停學在家務農,白天同成年人一樣在田間勞動,學會了扶犁、掌耙、揚谷、下種等農活,晚上則替父親記賬。但是,毛澤東的興趣並不在這裏。晚上他很快地記完賬后,就躲進自己的?室,點起桐油燈,讀起書來。父母住在隔壁,總是催他早點睡,第二天早上好做工去。毛澤東聽到催促聲,便用布遮住燈光,繼續看,並且常常讀到深夜。精明的父親很快就看出他的把戲,反對道:你這樣一夜熬掉了多少桐油,一個月下來就是幾百文錢,這樣下去,還了得?毛澤東如饑似渴地閱讀當時能找到的一切書籍。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小說里有一點很特別,裏面沒有種田的農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個農民做主人公。毛澤東對此困惑不解,詢問了許多人也都回答不出來。後來,他分析了小說的內容,發現它們頌揚的全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這些人是不必種田的,因為土地歸他們所有和控制,農民替他們種田。
他讀完在韶山所能借到的書,還跑到外婆家,從表兄文運昌那裡借了一些書來讀,其中有一本改良主義者鄭觀應所著的《盛世危言》,這是毛澤東非常喜歡的一本書。作者以為中國之所以弱,在於缺乏西洋的器械——鐵路、電話、電報、輪船,所以想把這些東西傳人中國。書中提出「主以中學,輔以西學」的主張。這一時期,他還讀了另一位改良主義者馮桂芬著的《校邠廬抗議》,此書對外國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表示了不滿,並提出一些富國強兵的主張。這些書,開闊了毛澤東的視野,激起了他要恢復學業的願望。但是,父親對兒子讀這類書和小說是不贊成的,認為讀這些書是浪費時間,他要兒子讀一些經世致用的東西。有一次因為山林糾紛,毛順生與人打了一場官司,對方本來是沒有理由的,但由於人家知書識字,在大堂上引經據典,把無理說成了有理,而他自己則有理說不清,一片山地就這樣被人家佔了去。因此,父親希望兒子能熟讀經書,以後可以幫助他打贏官司。毛澤東後來繼續求學能夠得到父親的同意和支持,這也是一個原因。

前言/序言
我與建農在年齡上是兩代人,最初是通過我的學生同他有了交往,他也一直奉我為老師。近些年來,這種交往就更多起來了。建農從事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在資料的積累和理性的思考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並且著述頗豐。單就毛澤東的傳記來說,早在1991年,他就和吳正裕為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輯的《中共黨史人物傳》第50卷,撰寫了一個15萬字的毛澤東傳略。這應該說是建國以來第一篇嚴格意義上的毛澤東傳,填補了一個空白。1996年,鄭惠和我主編了一套《中共一大代表叢書》,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的《毛澤東》一書,在這套叢書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要寫得有些分量。建農承擔並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比較好地把握了毛澤東這樣一個歷史人物,體現了我們編撰這套書的意圖。現在,出版社用另一種形式再版這本書,約我作序。多年的交情,不好推辭,寫點感想,權為序。
寫歷史人物的傳記,尤其是寫革命家兼思想家、理論家的傳記,如何把他的一生的實踐活動同思想活動、理論創造有機地結合起來,說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農的這本書,把毛澤東的生平、著作、思想糅在一起,寫得比較好。書中通過敘述毛澤東的實踐活動、理論活動的獨特貢獻,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毛澤東為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奮鬥的一生。這可以說是該書的一個特點。
寫人物評傳要堅持科學性,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進行敘述、分析、評論。譬如,對一個歷史人物的一生作評論,既要有總的評價,又要有分階段的估價,不能籠而統之,簡單處理。一個人一生幾十年,由於環境和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化,思想和行為都要發生變化,其社會作用在不同階段也不同。評價毛澤東這樣一個歷史人物,當然要以《歷史決議》為基本準繩,因為《歷史決議》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上的,是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的。但是,《歷史決議》是站在宏觀的角度來把握和評價毛澤東的。要寫好毛澤東的傳記,除了宏觀地把握以外,也需要微觀的、具體的分析。不僅要分析一個人一生的功過,還要分析一生中的不同階段,甚至要分析一些具體事件中的正確與否。這本書,通過實事求是的敘述、分析和評論,對毛澤東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這不僅表現在總體評價上,,也表現在對不同歷史階段以及不同問題的評價上。比如對於毛澤東在「大躍進」中的失誤問題,有些論著不去分析原因,而是濃彩重墨地渲染一些現象。建農在書中比較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他把毛澤東在「大躍進」中的錯誤作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全過程中的一段背景來寫。他認為毛澤東對中國式建設道路的探索分為三個階段,1956年至1957年春為開端;1958年秋至1959年夏為第二階段;1961年冬開始的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第三階段,而把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的錯誤和廬山會議後期的「反右傾」,看作探索中的錯誤。這樣,就把孤立的歷史現象聯繫起來了,挖掘其深層的原因,展示毛澤東的思想發展脈絡。我認為他的這種處理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寫人物評傳要努力探索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對社會的作用,避免千人一面。所以,對思想、觀點、品格、眼光、學歷、學識、才能、愛好、人際交往等個人特點,都應該進行認真的考察。我不能說建農的這本書已經完全寫出了毛澤東這個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對社會的作用,但是作者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這是很好的。
我歷來主張,寫人物傳記,應當研究其與一些同時代人物的關係。作為毛澤東這樣一個共產黨的領袖人物,他交往的不僅有自己的同志,有自己的敵人,還有大量的是屬於朋友的關係。這與中國革命所處的環境有關。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進行革命,無產階級不僅有自己可靠的同盟軍——農民,還要與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結成統一戰線,在一些特殊的階段還要與自己的敵人結成統一戰線,以反抗共同的外敵人侵。這樣,在毛澤東的政治生涯中,與各方面人士的關係就成為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建農的這本書,在這個方面是有所突破的。建農一直很注意這方面的研究,曾出版過這方面的專著。由於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寫到這方面的內容時就能夠比較得心應手。這應該說是這本書的特色之一。
當然,這本書也有不少遺憾和欠缺。1998年12月,我在出席建農主編的《毛澤東全書》的出版座談會時說,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特質的東西,每個歷史人物的思想理論都有其核心的東西。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的核心是新民主主義理論,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論和新民主主義社會論。我提出要特別注意研究新民主主義理論與現代化的關係,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關係。建農的這本書專門列一節,概括地敘述了毛澤東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內容,但並沒有深入地加以展開分析,對這個理論同毛澤東後來的一些認識的關係也沒有加以充分的注意。當然,這個不足,並不影響這本書在其他方面的價值。
建農在毛澤東的生平、著作和思想研究方面,可以說是很有成就的。作為一個年輕學者,希望他繼續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成果,為繁榮毛澤東研究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