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天理與秩序-宋代政治倫理思想研究 ISBN:978752282691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鄭濟洲 張洪銘 頁數:2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7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宋儒對政治的討論是倫理化的,其以天理為依循,在士大夫思想的引導下,推進著政治秩序的理性安排。「得君行道」與「共治天下」是由宋儒所主導的政治倫理思想的旨歸,但在現實的政治秩序中存在著士人主體性和官僚化的矛盾,這一矛盾的本質是君道與臣道的博弈。在宋代倫理思想的歷史演進中,天理與事功的矛盾,衍生出王霸之辨、義利之別等學理爭鳴。從宋代政治倫理思想的發展向度來看,其特質是在古禮復活下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對功利化的統攝。作者簡介 鄭濟洲,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副教授,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實學研究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哲學與政治文化。在《河北學刊》《齊魯學刊》《福建論壇》《黨史研究與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課題1項,參与國家課題2項,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學術專著《以道導政:儒家制衡君權思想史概述》《教化即為政:「子奚不為政」章發微》《君子之師:孔子政治性教化思想研究》等。目錄 導論一 「士治」之自覺與政治倫理願景 二 士人的道德主體性與官僚化 三 「君臣共治」的理智與政治悖難 第一章 宋代近世說:宋儒政治倫理思想的時代境遇 一 宋代「近世說」的含義及其分析 二 宋代近世論述的分歧與認同 三 天理修德與宋代理性主義政治倫理的開啟 第二章 天人一本:周敦頤的政治倫理思想 一 周敦頤「天人合一」理念與政治倫理思想的天道觀 二 學、道、政合一:政治倫理思想的展開 三 人倫與修養:立人極以合天道 第三章 以道導政:二程政治倫理思想研究 一 天理與理學概念形成 二 道與理的本體論 三 先王之道的歷史發展 四 責任政治與師道理想 第四章 太虛即氣:張載的政治倫理思想 一 太虛即氣與氣化為道 二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三 變化氣質與禮體觀念 四 民胞物與及封建論 五 「大心窮理」與「感氣」工夫論 第五章 理一分殊:朱熹的政治倫理思想 一 政治倫理的天道秩序 二 朱熹對政治倫理的證明 三 性「生於理」及其普遍性 四 天理與政治倫理的合一方式 五 情禮相合:朱子政治倫理的現實呈現 第六章 心與理一:陸九 淵的政治倫理思想 一 「心即理」的政治倫理本體論 二 「君民一體」的政治原則 三 君主「本心」之仁政追求 第七章 王霸之辨:宋代功利主義學派的爭鳴 一 事功的導向:陳亮的政治倫理思想 二 合「利」與「宜」:葉適的政治倫理思想 三 宋代理性主義學派政治倫理思想的偏失 第八章 古禮復興:宋代政治倫理思想的特質 一 仁道一體論:倫理政治一體、家國一體 二 君主與士人政治的價值目標:養民、教民與牧民 三 理、心為本與格君心之非中的責任倫理問題 附錄 中國政治哲學的古今之辨 孔、孟、苟「天下」思想的「主體」審思 ——從當代「天下主義」論爭說起 《春秋》為漢製法:董子「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古今辨義 朱子「共治」思想研究 ——從「道統」對「政統」的引導說起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