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間經濟-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中國近代手工業-1840-1936-修訂版 ISBN:9787303284634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彭南生 叢書名:中華學人叢書 頁數:4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1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手工業何以長期存在?近代手工業的地位及作用如何?這兩個問題曾長期困擾著學術界。本書作者在馬克思主義手工業經濟史理論指導下,吸收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史學界的原始工業化理論,將1840年至1936年的中國近代手工業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試圖從宏觀上回答這兩個問題。本書認為,中國近代手工業是一種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中間經濟層次,在經濟形態變更中處於傳統向現代的過渡轉化當中,又是一種介於傳統農業與現代工業之間的中堅力量。既遭受西方機器工業的排斥和打擊,也與民族機器工業形成競爭與互補,近代中國的工業化實際上走的是一條移植與嫁接並舉的二元工業化道路。作者簡介 彭南生,男,湖北黃陂人,1963年10月生,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先後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楚天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等。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校科研部部長兼社科處處長,現為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長期從事中國近代經濟史、社會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多項基金課題,在《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史學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目錄 緒論 手工業經濟史理論與中國近代手工業經濟研究一、工業生產形態的演進模式 二、原始工業化與工業化 三、研究現狀與主要分歧 四、本書主旨與結構安排 第一章 傳統經濟下農民的貧困化 一、人口壓力:近代人口與土地比例的失調 二、離村現象:農村剩餘勞動力往何處去 三、手工業與城鄉經濟 第二章 民族工業的和弦與變奏 一、民族工業的雙重性發展 二、民族工業結構透視 三、競爭與互補:民族工業兩層次間的關係 第三章 近代手工業經濟中的政府行為 一、晚清振興手工業經濟的政策措施 二、北京政府對手工業的保護和倡導 三、南京國民政府對手工業的改造 第四章 中間技術:手工業生產力的變革取向 一、手工工具的緩慢趨新 二、手工業生產工藝的逐步改進 三、傳統與現代的契合:「石磨+蒸汽機」的技術模式 四、向大機器工業的過渡 第五章 手工業經營形式的近代性變遷 一、包買主制下的依附經營 二、業主制下的自主經營 三、合作制下的聯合經營 第六章 同業組織:近代手工業行業治理的趨新 一、行會制度下的主客共治制 二、同業公會制度下行業治理功能的趨新 三、從幫會到工會:手工業工人自組織管理的變化 第七章 學徒制度:近代手工業勞動管理的微變 一、晚清時期行會手工業學徒制度的重建 二、近代手工業學徒制度的變遷 三、手工業學徒的養成、勞動與待遇 四、學徒制度與近代手工業的興衰 結語 二元經濟中的資本主義手工業 一、二元經濟理論的歷史誤區 二、中間經濟:近代手工業的角色與功能 三、近代中國的二元工業化道路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