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村兒童生活變遷 (1949-1966) 朱麗麗 97870102625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NT$47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山東農村兒童生活變遷 (1949-1966)
ISBN:9787010262550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朱麗麗
頁數:3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88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政權進入基層,不僅宣傳兒童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觀念,而且推動執行相關培養措施,進而促使廣大民眾對兒童的認識及實踐發生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曾經長期主導兒童生活的傳統家族本位兒童觀不斷衰退和轉型,國家本位兒童觀迅速提升,個人本位兒童觀在夾縫中成長。作為三種兒童觀的關涉對象,佔中國兒童絕大多數的農村兒童,他們的健康、教育、日常生活狀況均開始發生改善,家庭地位及社會地位也開始得到提升。新中國早期成為「幼者本位」被廣泛接受和實踐的起點。

作者簡介

朱麗麗,山東東營人,歷史學博士,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中共黨史的教學和研究,先後參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項。曾在《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歷史教學問題》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近代的兒童觀及兒童境況
第一節 晚清時期國家本位兒童觀的提出及實踐
一、佔據主導地位的家族本位兒童觀
二、國家本位兒童觀的成因
三、國家本位兒童觀的體現
四、集中於官紳階層的兒童境況之改變
第二節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個人本位兒童觀的出現及實踐
一、個人本位兒童觀的成因
二、個人本位兒童觀的體現
三、集中於文化圈層的兒童境況之改變
第三節 國民黨統治區國家本位與個人本位的并行及實踐
一、國家本位兒童觀回歸的原因
二、國家本位與兒童本位并行的體現
三、集中於城市中上層社會的兒童生活境況之改變
第四節 革命根據地側重國家本位的兒童觀及實踐
一、側重國家本位兒童觀的體現
二、農村兒童生活境況的改變
第二章 以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的兒童衛生與保健
第一節 推行新法接生減少新生兒破傷風
一、培訓接生員、改造舊產婆
二、宣傳新法接生
三、新法接生的開展效果
第二節 兒童常見病的預防及治療
一、逐漸動搖的民間巫術
二、備受青睞的土醫與土方
三、救死扶危的現代醫學
第三節 托兒組織成為新法育兒的最佳實踐場所
一、成立初衷:保障受託兒童生命安全
二、勢在必行:將新法育兒引入托兒組織
三、進行調整:新法育兒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四、新法育兒在民間被廣泛接受
第三章 立足學校主陣地的農村兒童教育
第一節 山東農村幼兒園的教育之道
一、擴大招生範圍:從「無人看管者」到「盡收其中」
二、播撒紅色種子: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及方式
第二節 農村小學的教育活動變遷
一、普及小學教育,打破階級與性別
二、培養以「新式農民」為主的建設者
三、根據國家需要調整教學內容
第四章 勞動:兒童日常生活變化的重要場域
第一節 教師生活、學校運轉、國家建設目的共存的集體勞動
一、為輔助教師生活而勞動
二、為協助學校運轉而勞動
三、為支援國家建設而勞動
第二節 年齡、性別、行第因素交織下的家庭勞動新秩序
一、貫穿童年的勞動
二、性別與跨性別勞動並存
三、年長多勞,分工有序
結語 由童年生活變遷引發的幾點思考
一、實現兒童崛起的新中國
二、兒童培養中的「國家與社會」
三、齊頭並進的「婦女與兒童」
附錄:受訪人員信息一覽表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