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獻帝去旅行 徐沖 978720818460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帶獻帝去旅行
ISBN:9787208184602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徐沖
叢書名:論衡
頁數:2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71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魏晉禪代之後,雖然西晉官方仍以曹魏為正統,情況卻開始起了變化。陳壽《三國志》將魏、蜀、吳三國並置卻為朝野精英所接受,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西晉滅吳完成南北統一,又為孫吳時代以敵國立場寫下的諸多傳聞之辭提供了流通舞台,使其逐漸進入主流視野。至永嘉南渡,在建康精英對中州往昔的頻頻回顧中,形勢終至徹底倒轉。習鑿齒《漢晉春秋》發其端,范曄《後漢書》定其讞,我們目睹了曹魏王權在歷史書寫中的跌落;獻帝本人則以一種戲劇化的悲劇形象,被獻祭于這場遲到的「復讎」。
本書圍繞「漢魏革命」和「北魏墓誌」兩大主題,對3—6世紀的中國史進行了多層次的探索。所謂「帶獻帝去旅行」,焦點並非獻帝劉協個人的旅行體驗,而是旅程本身的路徑與風景。作者遊走于文本的「表」「里」「內」「外」之間,力圖從歷史書寫的多重束縛中解放「風景」,重現「盲音」。

作者簡介
徐沖,1980年生,山東東營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史,興趣集中於歷史書寫、制度變革與石刻文化等主題。撰有專著《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與皇帝權力起源》《觀書辨音:歷史書寫與魏晉精英的政治文化》。主持學術集刊《中國中古史研究》、譯叢「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

目錄
自序 / 1
「禪讓」與魏晉王權的歷史特質 / 1
「二十四賢」與「漢魏革命」 / 20
帶獻帝去旅行 / 33
何以「漢賊」 / 53
曹植毀碑、蔡邕撰碑與魏晉「碑禁」 / 85
赫連夏歷史地位的再思考 / 108
「鐵弗」新解 / 130
兩方墓誌與三場葬禮: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另類風景 / 146
二重奏:北魏後期墓誌文化一瞥 / 176
尋找仇妃 / 198
《李暉儀墓誌》與魏收《魏書》 / 215
石碑在「大和」邊緣 / 232
歷史書寫與中古王權 / 238
京都學派?——學術史中的川勝義雄 / 245
「正史」不是通往古代世界的障礙,而是橋樑 / 261

前言/序言
自 序
從2008年博士畢業算起,成為一名「專業」的歷史學者,竟然也有十五年的時間了。
這個身份賦予我能夠棲身於大學教育機構經營學院生活的正當性與責任感,卻也因了歷史學的「返思」本質,對體制化的學者生涯始終抱有某種不安感。這種感覺持續而反覆地出現在每年秋季學期復旦歷史系本科生必修課「中國古代史(上)」的授課過程中。無論是深夜備課還是課堂講授,我時常能體驗到察覺歷史路徑的瞬間對人類心靈的直擊。這種體驗類似納博科夫形容狄更斯小說藝術時的評價:雖然讀書時用的是頭腦,可真正領略藝術帶來的欣悅的部位卻在兩塊肩胛骨之間。可以相當肯定地說,那背脊的微微震顫是人類發展純藝術、純科學的過程中所達到的最高的情感宣洩形式。(《文學講稿》,申慧輝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第72頁)我逐漸明了這種歷史學體驗無法用「學術論文」的專業方式來完整地記錄和表達,但它卻可能是當年驅使少年的我投身於歷史學研究的原動力之一。
大概是在這種情緒的作用之下,自2015年以來陸續撰寫了若干小文章,嘗試和更多並不具備專業身份的朋友分享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特別要感謝陸灝先生和李純一女士,允許這些文采全無的扭捏文字多次佔用了《文匯學人》的版面,也因此得到了不少師友的肯定。主持「論衡」叢書的張鈺翰先生鼓勵我把這些文字結集,同時也收錄其他一些已經發表的拉雜篇什,湊成了這本「雜拌兒」。書名「帶獻帝去旅行」本是書中一篇小文的標題,借用來隱喻全書的旨趣。對於作為文本的「歷史」和作為事實的「歷史」之間的關係,我向來抱持一種謹慎態度。後者一旦訴諸前者,就只能是帶有特定目的的歷史書寫;而前者卻是我們與後者之間唯一的橋樑。這一矛盾決定了站在時間的盡頭回望,縱然是具備專業訓練的學者,看到的也只是單調的風景。固然,連續的風景也可以構成故事,說不定也很有說服力。但有些人仍然懷抱奢望,妄想把風景從歷史書寫的多重束縛中解放出來。
這樣的工作確實也只能是「奢望」。當年撰寫小文《帶獻帝去旅行》時,感慨于各種文獻中的「獻帝」都戴假面而舞,在結尾處寫到:擱筆之際,不禁玄想,若可造訪過去,你希望去看看哪個歷史時刻的獻帝呢?我的答案是興平二年(195)十二月庚申。在那個寒冷冬夜,東歸的獻帝朝廷于弘農曹陽亭為李莈、郭汜軍所追及,慘遭屠戮。獻帝一行狼狽爬下十余丈的黃河高岸,方得登船北渡。其餘不得渡者甚眾,爭相赴水攀船,據說「船上人以刃櫟斷其指,舟中之指可掬」。面對一船公卿、后妃與殘指,回望漸行漸遠的高岸屠場,那個驚魂未定的少年天子,或曾有過轉瞬即逝的本色流露。
文章發表后,承老友游逸飛兄告知,「舟中之指可掬」的場景也是化用了《左傳•宣公十二年》書寫晉楚?之戰的典故,不禁啞然失笑。
「風景」無處不在,且聽風吟吧。
徐 沖
2023年9月25日草于海上柚廬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