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盡美 丁龍嘉 張業賞 97875098640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共黨史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王盡美
ISBN:9787509864050
出版社:中共黨史
著編譯者:丁龍嘉 張業賞
叢書名:中共一大代表叢書
頁數:2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71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王盡美是中共一大代表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濟南小組代表之一,還參与了國共合作,並擔任孫中山的特派員。他在革命活動中長期領導工運,取得了輝煌成就,顯示了他高超、成熟的領導藝術。王盡美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為黨的事業、為勞苦大眾、為共產主義奮鬥了一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名字:王盡美。他在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島,終年27歲,成為最早離世的中共一大代表。本書講述了王盡美27年的人生歷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共一大代表叢書之一,作者為丁龍嘉、張業賞。王盡美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黨的創建和早期革命活動中,作出了卓越貢獻。書稿分沉浮誰主問蒼茫、五四洪流中的學生領袖、創辦勵新學會、出席中共一大、莫斯科之行、點燃山東勞工運動之火、領導山海關鐵工廠工人罷工、在開灤煤礦罷工風潮中、建設山東黨團組織、指導青島黨團工作、開創山東國共合作新局面、掀起新的反帝高潮、傾力於國民會議運動、領導罷工鬥爭、斯人已去,風範長存15章。

作者簡介
丁龍嘉,1947年生,原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理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講師團特聘專家,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中共創建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泰山學院中國改革發展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錄
第一章 沉浮誰主問蒼茫
倔強不屈的苦孩子
陪讀生
立志救國救民
第二章 五四洪流中的學生領袖
考人山東省立第一師範
全身心投入五四運動
砸毀反動《昌言報》、驅逐昏庸校長
第三章 創辦勵新學會
建立康米尼斯特學會
組建勵新學會
呼籲改革舊教育制度
第四章 出席中共一大
創辦《濟南勞動周刊》
開展工人運動
「盡善盡美唯解放」
第五章 莫斯科之行
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
第六章 點燃山東勞工運動之火
建立濟南黨、團組織
主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
指導成立山東第一個產業工會
幫助建立山東礦業工會淄博部
第七章 領導山海關鐵工廠工人罷工
京奉鐵路特派員
風雲突起山海關
樹起京奉路第一面勝利的旗幟
第八章 在開灤煤礦罷工風潮中
參与領導大罷工
被捕前後
第九章 建設山東黨、團組織
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
無情揭露反動政府
領導濟南理髮工人大罷工
加強黨、團組織建設
第十章 指導青島黨、團工作
建立青島黨、團組織
改造四方機廠工人組織聖誕會
第十一章 開創山東國共合作新局面
推動山東國共合作
堅持團結、鬥爭的方針
第十二章 掀起新的反帝高潮
創辦《十日》旬刊
組織山東反帝國主義大同盟
領導山東非基督教運動
第十三章 傾力於國民會議運動
統一山東黨組織
成立山東國民會議促成會
奔赴山東各地開展國民會議運動
指導追悼孫中山的活動
第十四章 領導罷工鬥爭
幫助成立四方機廠工會
參与領導膠濟路和四方機廠罷工
帶病指揮大康紗廠工人罷工
領導紗廠工人第一次同盟罷工
第十五章 斯人已去,風範長存
病榻上
光輝而短暫的27年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倔強不屈的苦孩子
1898年6月14日(農曆戊戌年四月二十六日),山東省莒縣北杏村東南角一間矮小潮濕的茅草房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小生命的誕生,給正陷入極度痛苦中的這個家庭的兩個寡婦帶來了一點欣喜和寬慰。這個人丁不旺、三世單傳、香火瀕斷的家族的血脈,又能夠得以延續了。
這個嬰兒,就是後來的中共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創始人之一的王盡美。
北杏村,坐落在諸城、莒縣、日照、五蓮等縣交界處。其距莒縣城100餘里,離諸城縣城只有幾十里。隨著行政區劃的不斷變更,北杏村的歸屬也時有變化,王盡美出生的那年,北杏村屬莒縣;後來又一度劃歸五蓮;1965年北杏村劃歸諸城縣(現為諸城市)枳溝鎮。
北杏村,位於平原與山地的連接處。村北面是一望無際的昌濰平原,村南面是綿?起伏的沂山山脈。一條水流湍急的濰河繞村而過,而綠了又黃,黃了又綠的喬有山終年伴隨著這個小村。
19世紀末的北杏村,四周築有高大的圍牆,村內前後東西四條大街成「井」字形,人們稱為棋盤街。在這塊空間中,雕樑畫棟的高大瓦房與殘壁斷垣的茅草土屋形成鮮明的對照,10多戶地主與200多戶雇佃貧農階級分明。那時的北杏村,成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村的一個縮影。
王盡美的祖籍並不是北杏村。他的祖父母從外地逃荒來到這裏,之後給村中地主「冠山堂」當了佃戶,才在村內定居下來。王家可謂地無一壟,房無半間,全家人靠租種地主幾畝山嶺薄地維持啼飢號寒的生活,靠租賃地主三間房子擋風避雨。王盡美的故居,是地主「冠山堂」家堆放雜物的地方,長9 24米,寬4 2米,山牆高3 12米,牆厚O 6米,一門兩窗,低矮潮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修復了故居,基本保持了當時的原貌。197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盡美的祖父王興業,本有五個兒子,但前四個都在艱難的生活中夭折了,只剩下了一個老生兒。老生兒子窮得沒有大號,人稱王五。王五,就是盡美的父親。王五在結婚後的第二年、盡美出生前四個月,就在貧困交加中離開人世。一時間,王家香火的延續出現了危機。王盡美的誕生,對於他的祖母和母親兩個寡婦來說,怎能說不是一件喜事呢?她們暫時忘卻剛剛失去兒子和丈夫的哀傷,感到生活有了一絲希望。
王盡美出生的那年,正是大荒年月。兩個寡婦帶著一個幼兒,生活倍加艱難。祖母忍屈受辱到地主家當傭人,母親除忙農活外,還披星戴月紡棉紡線,全家人靠著一點點收入,勉強糊口。
在苦難中泡大的王盡美,幼年時唯一的樂趣就是聽母親講故事。王盡美的母親,善良、純樸、勤勞,而且記憶力好、口才強,會講許許多多的故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母親一邊搖著嗡嗡作響的紡車,一邊講著娓娓動聽的故事。年幼的盡美,那思緒伴著故事的情節,飛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當母親說到悲傷處,盡美淌出了眼淚;當母親說到美好處,盡美髮出了會心的笑聲。盡美最喜歡聽的是義和團反洋教的故事。1897年,德國帝國主義以巨野教案為借口,強行佔領了膠州灣。此後,他們在魯東,驅趕居民,修建鐵路,掠奪礦產,建立教堂,弄得民眾苦不堪言。1899年,在王盡美外祖母的家鄉,發生了一起規模頗大的反洋教事件,義和團兩萬多人奮起燒毀了洋教堂,趕走了外國傳教士。盡美聽母親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更是分外激動。他對外國侵略者恨之入骨,對義和團的英雄由衷地崇拜。母親的故事,是盡美的精神食糧。有一次,盡美問母親有多少故事,母親詼諧地說:「一肚子,兩肋巴,脖子后還有一背褡。」盡美那幼小的心靈在母親眾多故事的熏陶下,逐漸萌發出伸張正義、剷除不平的思想。
聰慧的盡美,是母親故事的轉播者。有的故事,他聽母親講過一遍就能生動地複述出來。所以,同他年齡相仿的窮孩子,常常三五成群地圍攏在一起,聽他講故事。
苦難的生活,對正義的追求,對英雄的崇拜,使王盡美從小形成了倔強不屈的性格。五六歲的王盡美,因營養不良,瘦得可憐。祖母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有時去地主家上工前,悄悄地囑咐盡美:「餓了就去找我,見了東家,親熱地叫聲老爺、太太,他們會給你好吃的。」可是,盡美總是讓祖母失望,從不到地主家去乞求施捨。
陪讀生
諸城,原名東武,西漢初年置縣。隋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名諸城。這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縣。據考古發掘發現,早在5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居住。從秦漢到明清,歷代王朝都利用這塊寶地來賞賜貴戚、功臣,封王封侯,而勞動人民終年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諸城人傑地靈,名士備興。春秋時,有孔子弟子公冶長。漢朝時,有著名經學家貢禹、伏湛、伏無忌。宋朝時,有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和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清代時,有文壇名流丁耀元、李澄中、張侗,以及碩輔名臣劉統勛、劉墉、竇光鼐、劉鐶之。到了現代,王統照、王希堅、王願堅、臧克家、孟超 在文壇上各領風騷。值得提及的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蘇東坡,因

前言/序言
《中共一大代表叢書》
經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審
定,於1997年由河北人民
出版社推出第一版,時任中
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鄭
惠和全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
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靜
如擔任主編。該叢書收錄了
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傳記,
這些代表是:上海的李達、
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
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
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
,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
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
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
席了會議。叢書中《毛澤東
》《張國燾》《劉仁靜》等
9位傳主的傳記是當時國內
出版的第一本完整的傳記(
分別是45萬字到20萬字不
等)。叢書面世20多年來,
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贏得眾多讀者的廣泛關注
和好評。令人痛惜的是,叢
書的兩位主編已經分別於
2003年和2016年仙逝。中
國共產黨已走過百年奮鬥歷
程,歷經輾轉,我們分別和
各冊傳主的作者或家屬取得
聯繫,請他們對書稿內容進
行充實、文字進行完善、史
實進行校訂,由中共黨史出
版社再版發行。
叢書能夠再版,要特別
致敬鄭惠和張靜如兩位老先
生,也衷心感謝叢書的副主
編張樹軍、蕭寒、肖功柄。
並感謝為叢書出版付出過辛
苦努力的河北人民出版社馬
千海、荊彥周等同人。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24年1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