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日本現代文學研究史論-轉型期的理論與中國視角 ISBN:9787507853759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王志松 叢書名:中日文學關係史叢書 頁數:3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75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三編。書名題「史論」旨在拉開距離反思日本文學研究本身,考察其文藝理論和研究制度的歷史性,解構「國文學」觀。研究對象雖然是日本現代文學,但因中日現代文學密切的互文關係,這種解構也聯動對中國的現代文學觀念和研究框架的反思以及重塑。 作者簡介王志松,北京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比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中日比較文學,著有《小說翻譯與文化建構》(清華大學出版社)、《20世紀日本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等,編有《文化移植與方法——東亞的訓讀·翻案·翻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 目錄第一編 轉型期的理論 第一章 日本現代文學研究的困境與轉型 第一節 現代化理論的破綻與文學研究的閉塞 第二節 研究範式的轉換 第三節 語言論轉向 第二章 日本的敘事學與物語論 第一節 敘事人與作家的自我形象 第二節 敘事方式的社會性與歷史性 第三節 物語論中的敘事人 第四節 故事結構與類型 第三章 讀者論:文化研究的日本譜系 第一節 語言學和社會學視野下的大眾讀者 第二節 「國民文學論」和讀者論的歷史學研究 第三節 前田愛的現代讀者論 第四節 媒介研究與讀者視角的文學史 結語:重審讀者的主體性 第四章 感性的現象學:日本的身體論 第一節 歐洲的身心觀與梅洛-龐蒂的現象學 第二節 作為精神的身體 第三節 語言與主體性 第四節 現代化與身體規訓 第五章 「魔女的理論」:日本女性主義批評 第一節 女性主義批評的三次浪潮 第二節 重新評價男性作家及其經典作品 第三節 挖掘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第四節 第三種類型的研究 第六章 后殖民主義批評與日語文學研究 第一節 東方主義與日本的殖民地問題 第二節 殖民地文學研究的興起 第三節 日本島外與島內的「日語文學」 第四節 日本版東方主義 第五節 對國別文學研究制度的反省 結語 第二編 重審文學史制度 第七章 日本大眾文學研究與文學史的重構 第一節 日本學界:從時代小說到推理小說 第二節 中國學界:大眾文學現實主義觀及其瓦解 第三節 超越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的二元對立 第八章 漢語翻譯與漢語寫作——「日本文學」的另一個面向 第一節 北京官話翻譯與現代漢語寫作 第二節 蕭蕭及其翻譯作品 第三節 21世紀的漢語寫作——新井一二三的「日本趣味」結語 第九章 日本現代文學在當代中國的接受 第一節 冷戰結構下的翻譯 第二節 新時期的翻譯熱潮與文學觀的轉型 第三節 大眾文學與翻譯的商業化 第十章 從「小說之發達」到「新文學的源流」——周作人的文學史觀與夏目漱石文藝理論 引言 第一節 文學史書寫與現代文化制度 第二節 周作人與夏目漱石的「餘裕論」 第三節 「餘裕論」再認識與「美文」的提倡 第四節 夏目漱石的《文學論》 第五節 心理學觀照下的文藝思潮推移論 結語:「文」與現代文學史書寫 第三編 學術史與學術共同體 第十一章 中國的日本文學史述評 第一節 謝六逸的《日本文學史》 第二節 教科書中的文學史 第三節 面向一般讀者的文學史結語 第十二章 中國的日本現代文學研究史——課題與方法 第一節 20世紀80、90年代的研究狀況 第二節 21世紀初的研究趨勢 第三節 最受關注的五位作家 第四節 第四節其他作家和文學流派 第五節 第五節女性文學 第六節 第六節文藝理論 第七節 第七節翻譯文學 第八節 第八節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日本因素 第九節 第九節日本現代文學中的中國因素 第十節 第十節戰爭文學、偽滿洲國文學和淪陷區文學 第十一節 總結與展望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