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醫疫病經方臨證實錄 ISBN:9787513284967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著編譯者:陳玉飛 頁數:1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67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疫病為主題,與當下疫情熱點密切相關。全書分為張佩江對甘草瀉心湯的繼承和應用、張佩江特色用藥、疫病述古、疫病發作期診治、疫病恢復期診治五章,並在每章中細分若干小節,其中中醫診斷主要以證為主。 全書的病案內容為感染疫病發作期和恢復期的患者,發作期一般為感染疫病1周之內的患者,恢復期包括感染疫病半月及以上的患者。自2022年12月以來,感染疫病的來診患者均屬中醫學「疫病」範疇,書中所列病案均有相關檢查支持,在確定診斷時結合患者的主訴和癥狀,並參考相關國家標準,因此,在病案中不再另行註明。作者簡介 陳玉飛,男,河南南陽人。中共黨員,醫學碩士,師從河南省第二批中醫藥青苗人才指導老師張佩江教授、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李鮮教授。參与課題3項,主編參編著作三部,獲獎1項,發表論文1篇,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要從事中醫名詞術語規範、中醫藥防治內科疑難雜病的研究。 在學術上,以傳承李發枝教授和張佩江教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特異性辨證」的學術思想為主,汲取李鮮教授從「圓運動」「開路法」「賓士法」治療脾胃病的學術經驗,熟讀經典,衷中參西,勤于臨證。 臨證主張「醫之伐病,葯不貴繁,但宜精湛」。尊崇仲景學說、葉天士之法,活用經方、時方,兼習諸家,擅長針葯結合,治療脾胃病、失眠、便秘、咳嗽、鼻炎、落枕、痤瘡、白塞病、濕疹、中風後遺症、帶狀皰疹、風濕、坐骨神經痛、各類結節及危重症。目錄 第一章 張佩江對甘草瀉心湯的繼承和應用一、「李發枝對張仲景甘草瀉心湯的繼承和發展」及研究背景 二、甘草瀉心湯的古為今用 三、《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中甘草瀉心湯治療疫病的依據 四、臨床實踐 第二章 張佩江特色用藥 一、疫病用藥 二、常用對葯 第三章 疫病述古 第一節 溫病與傷寒 一、首辨傷寒 二、辨時氣與非時之氣 三、辨傷寒與溫病 第二節 疫病的病因 第三節 疫病的傳播與流行 第四節 疫病的診法 第五節 疫病的傳變 第六節 疫病的辨證 第七節 疫病的治療 第八節 疫病的預防調護 第四章 疫病發作期診治 第一節 發熱 一、《外台》葛根湯 二、余氏清心涼膈散 三、侯氏感熱方 四、大柴胡湯 五、甘草瀉心湯 第二節 咳嗽 一、桂枝湯 二、麻杏苡甘湯 三、葉氏桑葉玉竹方 第三節 喉痹 一、桔梗湯 二、大柴胡湯 三、《外台》葛根湯 第四節 身痛 一、《外台》葛根湯 二、侯氏感熱方 第五節 眩暈 一、二陳湯 二、苓桂術甘湯 第六節 自汗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新加湯 第七節 鼻淵 谷精草合劑 第五章 疫病恢復期診治 第一節 發熱 一、清瘟敗毒飲 二、梔子豉湯合上焦宣痹湯 三、桂枝湯 四、青蒿鱉甲湯 五、四君子湯 六、侯氏感熱方 七、小達原飲 第二節 咳嗽 一、小青龍湯 二、麻杏石甘湯合蒼耳子散 三、麻杏苡甘湯 四、葉氏桑葉玉竹方 五、桂枝湯 六、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七、甘草瀉心湯 第三節 喘證 葉氏金水同治方 第四節 喉痹 一、葉氏桑葉玉竹方、上焦宣痹湯 二、柴胡桂枝幹薑湯 三、上焦宣痹湯合梔子豉湯 四、升降散 五、上焦宣痹湯、二陳湯 第五節 肺癉 梔子鼓湯 第六節 胃痞 一、芩連二陳湯 二、大柴胡湯 三、柴苓復元湯 第七節 胃痛 大柴胡湯 第八節 食積 龔氏兒科方 第九節 頭痛 一、柴胡桂枝幹薑湯 二、沙參麥冬湯合赤豆當歸散 三、荊防敗毒散 第十節 腰痛 余師愚治痿后腰痛方 第十一節 眩暈 一、葉氏桑葉玉竹方 二、二陳湯合左金丸 第十二節 耳鳴 柴苓復元湯 第十三節 不寐 一、柴苓復元湯 二、二陳湯合左金丸 第十四節 乏力 一、柴苓復元湯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第十五節 汗證 一、桂枝湯 二、甘草瀉心湯合赤豆當歸散 三、生脈飲合百合地黃湯合甘麥大棗湯 四、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五、二陳湯合小達原飲 六、梔子豉湯 第十六節 粉刺 甘草瀉心湯 第十七節 結節性紅斑 梔子豉湯合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第十八節 感復 烏梅丸 第十九節 痙證 升降散合芍藥甘草湯、二陳湯 第二十節 陽痿 梔子豉湯合赤豆當歸散 附:無效反思醫案 編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