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 (第三版) 林樹坤 張敏 97875772049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34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物理化學 (第三版)
ISBN:9787577204901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林樹坤 張敏
頁數:3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50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突出工科專業特色,針對性強;實用,成熟;有配套的電子課件,使用方便。

內容簡介
《物理化學(第3版)》是根據近年來我國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1995年審定的《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由福州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的物理化學教師共同修訂編寫的。本書共分十章,內容包括緒論、氣體、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相平衡、電化學、化學動力學基礎、界面現象、膠體分散系統與大分子溶液。在本書的編寫和修訂過程中,本著”由淺入深”和”少而精”的原則,力求內容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強調應用、開啟學生思路,便於學生自學。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化工、輕工、石油、生物工程、材料、食品、環境、高分子、製藥等本科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其他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林樹坤,福州大學教授。承擔一門研究生課程,講授過五門本科生課程。在教學工作中態度認真負責,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先後共六次獲校教學優秀獎,四次獲得省、校級教學成果獎,校優秀教師。《物理化學》校級精品課程負責人。編寫國家精品課程教材《結晶化學》和全國工科規劃教材《物理化學》各一部,發表教研教改論文10篇。近年來主持3項省、部級自然科學項目,參加3項國家自然科學項目(排名第二)。獲獎情況1、教學優秀獎: 1996—1997年度 福州大學教學優秀三等獎;2000—2001年度 福州大學教學優秀二等獎;2001—2002年度 福州大學教學優秀三等獎;2002—2003年度 福州大學教學優秀三等獎;2004—年度 福州大學教學優秀二等獎;2009—2010年度 福州大學教學優秀二等獎;2008年 福州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排名第一。

目錄

緒論(1)
第1章 氣體(5)
1 1氣體經驗定律和理想氣體狀態方程(5)
1 1 1氣體經驗定律(5)
1 1 2理想氣體狀態方程(6)
1 1 3分子間力與理想氣體模型(6)
1 1 4摩爾氣體常數(7)
1 2道爾頓分壓定律和阿馬格分體積定律(7)
1 2 1理想氣體混合物組成的表示方法(8)
1 2 2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對理想氣體混合物的應用(8)
1 2 3道爾頓分壓定律(9)
1 2 4阿馬格分體積定律(9)
1 3實際氣體狀態方程(9)
1 3 1實際氣體的行為(10)
1 3 2范德華方程(10)
1 3 3其他重要實際氣體狀態方程(12)
1 4臨界狀態和對應狀態原理(12)
1 4 1液體的飽和蒸氣壓(12)
1 4 2臨界參數(13)
1 4 3實際氣體的pV圖及氣體的液化(14)
1 4 4對應狀態原理(14)
1 4 5普遍化壓縮因子圖(15)
習題(16)
第2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19)
2 1基本概念及術語(20)
2 1 1系統和環境(20)
2 1 2狀態函數和系統性質(20)
2 1 3過程和途徑(22)
2 2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有關概念和數學表達式(22)
2 2 1熱(22)
2 2 2功(23)
2 2 3熱力學能(25)
2 2 4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數學表達式(25)
2 3恒容熱、恒壓熱、焓(26)
2 3 1恒容熱(26)
2 3 2恒壓熱與焓(26)
2 4焦實驗及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焓(27)
2 5熱容(27)
2 5 1熱容的定義(27)
2 5 2摩爾定容熱容和摩爾定壓熱容(28)
2 5 3熱容與溫度的關係(28)
2 6可逆過程和功(29)
2 7理想氣體絕熱可逆過程(33)
2 8熱化學(34)
2 8 1化學反應熱效應(35)
2 8 2熱化學方程式(35)
2 8 3赫斯定律(36)
2 9標準摩爾生成焓(36)
2 9 1標準摩爾生成焓的定義(36)
2 9 2由標準摩爾生成焓求標準摩爾反應焓(37)
2 10標準摩爾燃燒焓(38)
2 10 1標準摩爾燃燒焓的定義(38)
2 10 2由標準摩爾燃燒焓求標準摩爾反應焓(38)
2 11反應熱效應與溫度的關係(38)
2 12相變焓(40)
2 13節 流膨脹與焦湯姆遜效應(41)
習題(42)
第3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46)
3 1卡諾循環(47)
3 2自發過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描述(48)
3 2 1自發過程及其共同特徵(48)
3 2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表述(49)
3 3熵(49)
3 3 1熵(50)
3 3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51)
3 3 3熵變的計算(52)
3 3 4熱力學第三定律和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55)
3 4亥姆霍茲函數和吉布斯函數(57)
3 4 1亥姆霍茲函數(58)
3 4 2吉布斯函數(58)
3 4 3變化的方向及平衡條件(59)
3 4 4吉布斯函數變的計算(60)
3 5熱力學狀態函數基本關係式(61)
3 5 1熱力學基本方程(61)
3 5 2麥克斯韋關係式及其應用(62)
3 5 3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64)
3 6克拉貝龍方程(65)
3 6 1克拉貝龍方程(65)
3 6 2液固平衡、固固平衡時克拉貝龍方程積分式(65)
3 6 3液氣、固氣平衡時——克勞修斯克拉貝龍方程(66)
3 7非平衡態熱力學簡介(68)
3 7 1熱力學從平衡態向非平衡態的發展(68)
3 7 2局域平衡假設(69)
3 7 3熵流和熵產生(69)
3 7 4熵產生速率的基本方程(70)
3 7 5昂薩格倒易關係(71)
3 7 6最小熵產生原理(71)
3 7 7非線性非平衡態熱力學(72)
習題(73)
第4章 多組分系統熱力學(76)
4 1偏摩爾量(76)
4 1 1偏摩爾量的定義(77)
4 1 2偏摩爾量與摩爾量的關係(78)
4 1 3集合公式(78)
4 1 4吉布斯杜亥姆公式(78)
*4 1 5偏摩爾量的計算舉例(79)
4 2化學勢(79)
4 2 1化學勢的定義(79)
4 2 2過程自發性的化學勢判據(80)
4 2 3化學勢的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81)
4 2 4化學勢與壓力、溫度的關係(81)
4 3氣體的化學勢(82)
4 3 1純理想氣體的化學勢(82)
4 3 2混合理想氣體的化學勢(82)
4 3 3實際氣體的化學勢——逸度的概念(82)
4 3 4純液體或純固體的化學勢(83)
4 4拉烏爾定律和亨利定律(83)
4 4 1拉烏爾定律(83)
4 4 2亨利定律(84)
4 4 3拉烏爾定律與亨利定律的對比(84)
4 5理想液態混合物(84)
4 5 1理想液態混合物的定義(84)
4 5 2理想液態混合物中組分的化學勢(85)
4 5 3理想液態混合物的特性(85)
4 5 4組成理想液態混合物過程中熱力學函數的改變(86)
4 6理想稀溶液(87)
4 6 1理想稀溶液的定義(87)
4 6 2理想稀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88)
4 6 3理想稀溶液與其晶態溶質間的平衡(88)
4 6 4分配定律——溶質在兩互不相溶的液相中的分配(89)
4 7稀溶液的依數性(89)
4 7 1溶劑蒸氣壓下降(90)
4 7 2沸點升高(90)
4 7 3凝固點降低(91)
4 7 4滲透壓(92)
4 8真實液態混合物(94)
4 8 1真實液態混合物對理想液態混合物的偏差(94)
4 8 2活度與活度因子的概念(95)
4 8 3真實稀溶液(95)
習題(97)
第5章 化學平衡(98)
5 1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98)
5 1 1化學反應系統的吉布斯函數(99)
5 1 2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和等溫方程(100)
5 2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103)
5 2 1標準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103)
5 2 2物質的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函數(103)
5 3平衡常數的表示方法(103)
5 3 1氣相反應(104)
5 3 2液相反應(105)
5 3 3複相反應(105)
5 3 4平衡常數與化學方程式寫法的關係(106)
5 4平衡常數的實驗測定(106)
5 4 1平衡常數的實驗直接測定(107)
5 4 2平衡常數的計算(107)
5 5溫度對平衡常數的影響(109)
5 6平衡混合物組成的計算(110)
5 7其他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12)
5 7 1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12)
5 7 2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13)
5 7 3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14)
5 8反應的耦合(119)
5 9ΔrGm與T關係的近似公式及其應用(120)
習題(121)
第6章 相平衡(124)
6 1相律(124)
6 1 1相(124)
6 1 2物種數和組分數(125)
6 1 3自由度(126)
6 1 4相律的推導(126)
6 2單組分系統的相平衡(127)
6 2 1單組分系統相平衡的理論基礎(127)
6 2 2水的三相平衡數據與相圖(128)
6 2 3固態物質的昇華提純(130)
6 2 4相圖的說明(131)
6 3二組分系統的相圖及其應用(131)
6 3 1二組分理想液態混合物的完全互溶雙液系平衡相圖(132)
6 3 2杠杆規則(134)
6 3 3蒸餾原理(134)
6 3 4精餾的原理(135)
6 3 5部分互溶的雙液系(137)
6 3 6完全不互溶雙液系——水蒸氣蒸餾(138)
6 3 7生成完全互溶固溶液的二組分固液系統(140)
6 3 8固相部分互溶的二組分固液系統(141)
6 3 9固相完全不互溶的二組分固液系統(141)
6 3 10生成穩定和不穩定化合物的固液系統(144)
*6 4三組分系統的相圖及其應用(145)
6 4 1等邊三角形坐標表示法(145)
6 4 2部分互溶的三液系(147)
6 4 3二固體和一液體的水鹽系統(148)
習題(151)
第7章 電化學(155)
7 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現象(155)
7 1 1第二類導體的導電機理(155)
7 1 2法拉第定律(156)
7 1 3離子的電遷移(156)
7 1 4電解質溶液的電導(159)
7 1 5離子獨立運動定律(162)
7 1 6離子極限摩爾電導率(162)
7 1 7電導測定的應用(163)
7 2電解質的平均活度與平均活度係數(164)
7 2 1平均離子活度與平均離子活度係數(164)
7 2 2離子強度(165)
7 2 3強電解質溶液的離子互吸理論(166)
7 3可逆電池的電動勢(168)
7 3 1可逆電池(168)
7 3 2電動勢的測定及標準電池(169)
7 3 3能斯特方程(171)
7 3 4可逆電池標準電動勢與平衡常數的關係(171)
7 3 5電動勢及其溫度係數與ΔrHm和ΔrSm的關係(172)
7 4電極電勢(172)
7 4 1雙電層(173)
7 4 2電極電勢(173)
7 4 3電極電勢與反應物活度的關係(174)
7 4 4液體接界電勢(177)
7 5可逆電極的種類和原電池設計(177)
7 5 1可逆電極的種類(177)
7 5 2原電池設計(179)
7 6電動勢測定的應用(180)
7 6 1計算電池反應的ΔrGm、ΔrHm、ΔrSm及Qr,m(180)
7 6 2計算電池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181)
7 6 3測定平均離子活度係數(181)
7 6 4測定難溶鹽的溶度積(181)
7 6 5測定溶液的pH值(182)
7 7電解和極化現象(182)
7 7 1分解電壓(182)
7 7 2濃差極化和電化學極化(184)
7 7 3極化曲線的測定(185)
7 7 4電解池與原電池極化的差別(186)
7 8電解時電極上的反應(187)
7 8 1陰極反應(187)
7 8 2陽極反應(188)
*7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