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與中國當代民間文學-劉錫誠口述 ISBN:978710022412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 劉錫誠 丁紅美 叢書名:民間文化新探書系 頁數:23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450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我與中國當代民間文學-劉錫誠口述 787100224123 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 劉錫誠 丁紅美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劉錫誠從事民間文學的經歷,以具有影響力的大事件為標誌,彙編串聯了八篇劉錫誠的口述文章,系統地展示了劉錫誠在民間文學方面做出的重要成就,並由此為讀者從一個側面描繪出中國當代民間文學的成長之路。作者簡介 劉錫誠(1935 2—),男,山東昌樂縣人。文藝評論家、民間文藝學家、文化學者,中共黨員。歷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編輯研究人員,新華社翻譯、編輯、記者,《人民文學》編輯部評論組長,《文藝報》編輯部副主任、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黨的領導小組(分黨組)組長、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員,《民間文學》《民間文學論壇》《評論選刊》《中國熱點文學》主編。1997年退休。2004年獲文化部授予的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藝術科學國家重點項目「十部文藝集成志書」「特殊貢獻個人獎」。2007年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成就獎」。2019年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榮譽稱號。目錄 總序序一 墾拓之光 序二 「農民」劉錫誠 與民間文學為伴 一、小小農民(1935-1953年) 二、北大學生(1953-1957年) 三、文藝工作者(1957-1977年) 四、文學編輯與評論家(1977-1983年) 五、主持民研會工作(1983-1989年) 六、民間文藝學家(1989年以來) 整體研究與建構中國特色民間文藝學 一、我與民間文學的不解之緣 二、整體研究與民間文藝學 三、「三套集成」始末 我與「民間文學三套集成」 一、闡述性質定位,促成工作走上正軌 二、主持編纂《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工作手冊》 三、組織建立編委班子和總編委會辦公室 四、資料的編輯出版和保存 我所經歷的中芬民間文學聯合考察 一、成為學者 二、峨眉山會議:開啟中外民間文學學術交流先聲 三、中芬民間文學聯合調查緣起 四、在三江做田野作業 五、調查後續 我的民間文學學術編撰小史 一、在民研會的初期階段 二、編《民間文學》雜誌始末 三、編輯《民間文學論壇》 四、退休之後 我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一、搶救中國民間文化 二、「民間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係 三、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 四、我的「非遺」理論探索 五、「非遺」需要分類保護 六、如何認識「非遺」保護中出現的問題 七、「非遺」保護的關鍵是對傳承人的保護 八、「非遺」的數字化採錄 九、「非遺」保護成敗在於核心技藝和價值是否得到完整保護 十、讓每個學生掌握「非遺」知識是國之大計 我是怎樣研究原始藝術的——兼談藝術人類學 一、《中國原始藝術》的寫作 二、象徵研究與《中國象徵辭典》的編輯 三、藝術人類學在「非遺」保護中的作為 四、藝術人類學的學科構建 21世紀:民間文學研究的當代使命 一、民間文學要回歸文學 二、「非遺時代」的民間文學研究 三、應恢復民間文學的二級學科地位 附錄:劉錫誠簡介 編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