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聞傳播學? 陳力丹 陳俊妮 978756854650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
NT$25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什麼是新聞傳播學?
ISBN:9787568546508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
著編譯者:陳力丹 陳俊妮
頁數:1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41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八章,前四章關於新聞學,后四章關於傳播學。新聞學部分涉及新聞的性質(第一章)、大數據與虛擬技術下的多形態(第二章)、新聞人的操守與新聞觀(第三章)、受眾的新聞素養(第四章);傳播學部分涉及人際傳播(第五章)、群體傳播(第六章)、大眾傳播(第七章)和跨文化傳播(第八章)。

作者簡介

陳俊妮,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曾是美國伊利諾大學新聞學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有輿論學、新聞倫理、新聞法規。

目錄

第一部分 什麼是新聞學?
新聞是什麼?
新聞:建構擬態環境的信息
新聞與信息
擬態環境
新聞價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快新聞與慢新聞
你關注什麼國家政策?
雜交水稻之父的去世
貓被老鼠追
新聞生產,不再是「人間指南」的「編輯部的故事」
從報紙頭條到今日頭條
誰在看報紙?
演算法推薦:「我們」看到的新聞不一樣?
付費牆:免費午餐的時代終將過去?
虛擬現實:VR新聞
新聞體驗越來越刺激
成也技術,敗也技術
可以說話的數據:數據新聞
數據來說話
可視化:數據一點不枯燥
媒介的取長補短:融合新聞
一「魚」多吃
媒介融合
新聞人的操守與新聞觀
新聞人的操守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客觀與立場矛盾嗎?
定盤星: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新聞工作的首要原則:堅持黨性原則
新聞工作的落腳點:以人民為中心
先做記者還是先做人?
?底記者可不是「陳永仁」
有時,放棄採訪更可敬
新聞素養:參透新聞的本事
誰來生產新聞?
生產新聞的人
把關人
機器人記者和虛擬主播
不被垃圾信息遮蔽
如何甄別虛假新聞?
黃色新聞與新黃色新聞
第二部分 什麼是傳播學?
從面對面到隔屏相望
意義與情感:我們離不開人際傳播
社會交換與自我表露
自我概念與鏡中我
人際關係網:六度分離
身體、文字與表情包
無聲的語言:古老的身體傳播
「有事微信說」:面對面怎麼這麼難?
你有多少表情包?
想象互動、表演與傾聽
想象互動
舞台表演
學會傾聽
虛擬社群的真實互動
群體內的歸屬慾望與認同
群體意識與歸屬
群體壓力與動力
網路賦權與賦能
匿名與表達
參与文化:B站、彈幕和抖音
粉絲和飯圈
烏合之眾與輿論的「沉默螺旋」
鳥合之眾
反沉默螺旋與雙螺旋
信息的黑市
后真相
依舊無處不在的大眾傳播
媒體生產與媒介場
媒介是條魚?
合適的娛樂
媒介儀式:看春晚還可以搶紅包
做意義的生產者
沙發土豆變大拇指
商品與虛假需求
數字勞工
意義的生產者
與陌生人對話
跨文化:文化適應與生活方式
文化與跨文化
「世界是平的」
留學、移民與文化休克
社交媒體上的跨文化傳播
文化代碼
高語境與低語境
有聲與沉默的語言
文化身份
文化折扣
文化中的他者
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
迪斯尼的公主們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結語
「走進大學」叢書書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