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管理信用風險-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挑戰 (第2版) ISBN:9787121466564 出版社:電子工業 著編譯者:約翰.B.考埃特 頁數:46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22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專業金融人士編寫,詳細討論了全球信用市場的情況,涉及從對沖基金作為主要參与者的出現,到評級機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等各方面。在對這些問題有了深入理解之後,讀者將閱讀到一些目前最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技術和可用的工具,包括針對小型企業、房地產和新興市場公司的信用模型、信用風險建模和實踐中的違約回收率和違約損失、基於會計數據和市場價值的信用風險模型、信用風險模型的測試和實施、最流行的信用衍生品形式,以及用於分析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方法等。 在討論信用風險管理的同時,作者巧妙地將金融市場中的新興趨勢與所提到的新方法結合起來,這將使讀者能夠迅速將書中概述的教訓應用於當今充滿活力的信用環境。作者簡介 保羅·納拉亞南(Paul Narayanan)是美國(紐約)國際集團公司的信用組合分析總監。他的職責包括研究信用組合風險問題、結構性融資、再保險信用風險、風險和限額的計量和管理,以及為公司構建經濟資本分配系統。在此之前,他是開發和部署貿易信用保險系統的主要演算法架構師,該系統利用來自各種來源的信用信息為18個國家的公共或私營企業承保和設定信用額度。目錄 第1章 信用風險:全球經濟的巨大挑戰1 1 改變對信貸的態度 1 2 越來越多的國家借貸 1 3 更多的槓桿,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風險 1 4 銀行業的黃金時代 1 5 由市場驅動的信用風險定價 1 6 信用管理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 1 7 新的交易,新的風險 1 8 新貸款人 1 9 管理信用風險的新方法 1 10 技術拯救 原書參考文獻 第2章 信用文化 2 1 一個現代化的風險管理框架 2 2 工作中的信用文化 2 3 高盛:通過信用文化進行管理 2 4 摩根大通:根據傳統塑造新文化 2 5 是什麼讓信用文化發揮作用 原書參考文獻 第3章 傳統金融行業參与者:銀行、儲蓄機構、保險公司、金融公司和特殊目的實體 3 1 銀行及儲蓄機構 3 2 競爭、集中和變化 3 3 經驗和教訓 3 4 流動性:一種銀行特有的資源 3 5 保險公司 3 6 金融公司 3 7 特殊目的實體 原書參考文獻 第4章 組合管理者:投資管理者、共同基金、養老基金和對沖基金 4 1 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策略 4 2 對沖基金 原書參考文獻 第5章 結構化中樞:清算所、衍生產品交易商和交易所 5 1 交易所 5 2 清算所 5 3 凈額結算、抵押品和信用降級觸發器 5 4 信用衍生產品公司 5 5 結構化中樞的局限性 原書參考文獻 第6章 評級機構 6 1 遍及世界各地的評級機構 6 2 經評級發行債券的數量增長 6 3 評級過程 6 4 信用評級的業績表現 6 5 信用評級與監管者 6 6 新興趨勢 原書參考文獻 第7章 古典信用分析 7 1 信用分析是一個專家系統 7 2 將分析重點從資產負債表轉向現金流 7 3 信用分析:「上帝」在細節中 7 4 財務比率:沙灘上的腳印 7 5 中長期借款的行業分析 7 6 傳統的信貸基礎依然存在,但銀行業實踐已經向前發展 7 7 你可以吃蛋糕,但只能吃一小塊 原書參考文獻 第8章 資產保證型貸款和融資租賃 8 1 風險管理 8 2 越來越多的尊重 8 3 資產保證型貸款的替代品 8 4 融資租賃 8 5 證券化和槓桿收購的根源 8 6 有利的結果 原書參考文獻 第9章 信用風險模型簡介 9 1 模型——誰需要它們 9 2 模型分類 9 3 投資組合管理模型 9 4 重點前瞻 原書參考文獻 第10章 基於會計數據和市場價值的信用風險模型 10 1 專家系統和主觀分析 10 2 基於財務數據的信用評分系統 10 3 從單變數模型到多變數模型 10 4 Altman的Z-Score模型(1968) 10 5 Z-Score模型和債券評級 10 6 非上市公司的Z-Score模型 10 7 非製造企業的Z-Score模型 10 8 新興市場評分模型與評分過程 11 12 KMV模型的改良(1995—2006年) 11 13 結束語 原書參考文獻 第12章 消費者金融模型 12 1 消費者信用評分模型 12 2 消費者信用評分模型的設計 12 3 模型充分性的檢驗 12 4 樣本外檢驗 12 5 優點和缺陷 12 6 動態信用風險管理系統 12 7 決策樹模型 12 8 神經網路模型 12 9 建立基於市場份額的信用評分模型 12 10 下一步 原書參考文獻 第13章 小企業、房地產和金融機構的信用模型 13 1 小企業模型 13 2 住宅房地產模型 13 3 商業房地產模型 13 4 銀行模型 13 4 1 資產質量 13 4 2 管理 13 5 異常臨界比率:離群值/匹配組 13 6 多變數或綜合測度 13 7 基於市場價值的測度 原書參考文獻 第14章 信用風險模型的測試與實施 14 1 內在信用價值模型 14 2 有效模型的組成部分 14 2 1 風險事件的定義 14 2 2 目標群體 14 2 3 模型開發質量 14 2 4 模型穩定性 14 2 5 違約模型的預測能力 14 2 6 追蹤記錄 14 2 7 模型對非上市公司的適用性 14 2 8 模型識別 14 2 9 《巴塞爾協議Ⅱ》與模型驗證 14 2 10 實施 14 2 11 引導測試 14 3 信用風險模型的發展 原書參考文獻 第15章 關於公司違約率 15 1 高收益債券違約率 15 2 死亡率和累積違約率 15 3 比較累積違約率 15 4 違約年限 15 5 「墮落天使」的違約 15 6 行業違約 15 7 預測違約率 15 8 基於發行人的違約率預測 15 9 基於美元的死亡率方法 15 10 關於預測違約率的最後一點說明 15 11 槓桿貸款違約率 15 12 結構化金融產品違約率 原書參考文獻 第16章 信用風險建模與實踐中的違約回收率和違約損失率 16 1 引言 16 2 第一代結構化模型:默頓模型 16 3 第二代結構化模型 16 4 簡約化模型 16 5 信用風險價值模型 16 6 PD-RR關係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影響 16 7 相關結果的影響和低迷期LGD 16 8 一些參考資料 16 9 回收率評級 16 10 回收率和順周期性 16 11 進一步的經驗證據 16 11 1 早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