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美國戰後的研究政策-無盡的前沿的政治學 ISBN:9787301344033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丹尼爾.李.克萊因曼 叢書名:科學技術政策譯叢 頁數:1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22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美國政府支持科學技術研究的目的是什麼?過去的遺產和機構如何影響和限制當前重組聯邦政府研究政策的各項工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對這些問題還從未感到如此緊迫,因此需要重新討論聯邦政府的研究資助議程及其需求和目的。本書通過探究戰後聯邦政府研究政策制定體制所體現的價值觀,梳理了辯論這些問題時所呈現的各種觀點與說法,揭示了試圖重組這一體制的利害關係。 儘管國家科學基金會最終只是諸多美國聯邦政府研究政策制定機構之一,但是其最初卻被設想為聯邦政府研究政策制定的中心機構。克萊因曼對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歷史進行了研究,從社會學和政治學的視角,展示了聯邦政府研究政策制定體制的運行方式,特別是少數科學精英對政策制定過程的塑造,並對基金會的組織結構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勾畫與闡釋。從1945年萬尼瓦爾·布希的宣言式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出發,作者考察了科學精英和民粹派對成立戰後研究政策制定機構的不同願景,展示了美國國家體制導致一個碎片化且不協調的聯邦政府研究政策制定體制建立的過程。在結論部分,克萊因曼還分析了當前經濟陷入競爭力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在調整研究政策和重塑聯邦政府研究政策制定機構方面所做的努力。目錄 第一章 關於科學政治學與科學政策的思考「回到」未來 選題的學術背景和研究方法 科學與社會 科學與政府的歷史 國家與社會 政策制定與非正式網路 本研究的結構 本書的寫作計劃 第二章 勾勒科學體制:美國的科學場域(1850-1940年) 科學與學術界 基金會對科學的資助 科學與產業界 科學與/為國家 結論 第三章 科學家的戰爭:制度性優勢、社會關係和信譽 科學先鋒隊與科學家的集體地位提 讓科學家發揮重要作用:國防研究委員會的誕生 從國防研究委員會到科學研發局:科學精英上升為組織權力 科學研發局的技術成就和科學地位 結論 第四章 寄予厚望:為戰後研究政策爭奪議程設定權 哈利·基爾戈與研究新政 《科學———無盡的前沿》:布希與最好的科學 結論 第五章 塵埃落定:國家體制構建與國家科學基金會成立 立法爭論的背景:國家與公民社會的結構 科學家、工商界與軍方 布希和基爾戈在國家體制中的地位 耍弄與欺騙:成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早期立法努力 從黨內爭端到體制內衝突 屢敗屢戰:國家科學基金會成立 為國家科學立法的曲折歷程 第六章 從大願景到小夥伴:分權體制與美國研究政策拼盤 填補軍事相關研發的空白 國家科學基金會缺席下的醫學研究 早期的國家科學基金會 宏大願景的失敗:一項比較研究 結論 第七章 可能性與前景:新制度分歧下的研究政策 組織創新和冷戰 20世紀80年代的機構變遷法案 從老布希到柯林頓政府的技術轉移政策 科學技術政策的變與不變 結論 參考文獻 館藏檔案來源 索引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