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視察紀實 劉金田 張愛茹 978721428247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鄧小平視察紀實
ISBN:9787214282477
出版社:江蘇人民
著編譯者:劉金田 張愛茹
頁數:50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8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選材別出心裁,史料全面準確。
本書以鄧小平從中共八屆一中全會後至辭世前這個時期到全國各地考察的活動為線索,形成一部系統全面且具有史料價值的作品,在鄧小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和生平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參考讀物。
2 呈現方式與眾不同,既有全景式呈現又詳略得當。
本書選取鄧小平考察中有重要內容的活動重點展開,在每個年份列出提要式
目錄和主題詞,使內容一目了然,便於讀者從整體上瞭解情況。

內容簡介
《鄧小平視察紀實》是一部全面、系統反映鄧小平視察活動的原創紀實作品。全書以編年體的形式全面記述了1956年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主要成員到1994年期間視察全國的主要活動,並對鄧小平每一次視察活動都作了更為詳盡和系統的分析。作者以鄧小平從中共八屆一中全會後至辭世前這個時期到全國各地考察的活動為線索,較好地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實踐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制定的經過、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一併反映出來,深入淺出,令人回味。

作者簡介
劉金田
江蘇東台人,1982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共黨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相關文獻的編輯和研究工作。參加《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編輯工作,參與撰寫《鄧小平年譜》《鄧小平傳》,並擔任《鄧小平傳》副主編。曾主編《鄧小平的歷程》《鄧小平生平全記錄》《鄧小平畫傳》《大國記憶——新中國七十年經典瞬間》等。著有《走出國門的鄧小平》《走出中南海的鄧小平》《鄧小平——一個世紀的傳奇》《鄧小平與第二個歷史決議》《鄧小平在1984》《鄧小平的政治信仰》《鄧小平在1992》《世紀偉人鄧小平》《北方談話:鄧小平在1978》等。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政府華表獎、中國圖書獎、”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等多個國家大獎。
張愛茹
河北邢臺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現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鄧小平思想生平和黨的文獻研究工作。參加撰寫《鄧小平年譜》《鄧小平傳(1904—1974)》。發表《鄧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歷史考察》《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形成和發展述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等數十篇研究文章 。著有《鄧小平與重大歷史事件》《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中國共產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

目錄

作為黨的總書記首次視察山西和大西北(1957年)
“大躍進”歲月(1958年)
最困難的日子(1960年)
事實求是年(1961年)
上草原,赴西北、東北(1964年)
經濟大備戰(1965年)
山雨欲來風滿樓(1966年)
非常歲月(1972年)
複出伊始(1973年)
山西大寨之行(1975年)
大轉折關頭(1978年)
東南行(1979年)
視察陝、川、鄂、豫(1980年)
西出陽關(1981年)
成都之旅(1982年)
下蘇杭,看上海,上東北(1983年)
第一次視察南方(1984年)
要進一步加快開放(1985年)
開發區大有希望(1986年)
第一次在上海過春節 (1988年)
開發浦東(1990年)
上海要取得國際金融地位(1991年)
南方談話(1992年)
一定要抓住機遇(1993年)
最後一次視察 (1994年)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956年9月15日,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
八屆一中全會上,鄧小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集體的重要成員。這是鄧小平政治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16歲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過一年。1927年回國。1928年在上海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29年和1930年在廣西發動百色、龍州起義,創建了紅七軍、紅八軍。1931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在這裡,他曾受到”左”傾錯誤所統治的中央的打擊,有著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下”。他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參加了遵義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出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和比他大12歲的師長劉伯承一起率部開闢了晉冀魯豫敵後抗日根據地。他曾代理過中共北方局書記,獨立主持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的全面工作。在黨的七大上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後任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和晉冀魯豫軍區政委。1947年和劉伯承率部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後任中共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委。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擔任總前委書記。1949年後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區政委。1952年調到中央工作,任政務院(後改為國務院)副總理兼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後又兼任政務院交通辦公室主任和財政部部長。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組織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七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推薦他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並說鄧小平比較會辦事,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
八大制定的路線是正確並富有創造性的,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八大之後,全國各族人民根據黨的八大所提出的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戰略任務,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為黨的總書記,鄧小平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八大路線,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加廢寢忘食地工作著。
但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在當時還缺乏足夠的理論和思想準備,只能在摸索中前進。
1956年秋冬,國內出現了一些不安定的情況。由於國際上受東歐波匈事件的影響,而國內又有在急促而深刻的社會改造和經濟建設中未能完全克服的冒進思想,致使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出現了某些風潮。一些幹部把群眾鬧事和尖銳批評一概視為階級鬥爭,企圖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進行壓制。於是,中共中央在調整經濟計劃和經濟關係的同時,著手開展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的整風運動。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題為《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系統地分析和闡明了正確處理各方面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和方法。會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和其他中央領導人,分別奔赴各地,宣傳八大的精神和傳達貫徹毛澤東的講話精神。
鄧小平去的是山西和西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