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探索.2022 9787561591550 廈門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探索》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廈門大學
NT$56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探索.2022
ISBN:9787561591550
出版社:廈門大學
著編譯者:廈門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探索》編寫組
叢書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論叢
頁數:4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2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探索.2022 787561591550 廈門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稅收理論探索》編寫組
內容簡介
本書彙集了廈門大學濟學院財政系於19年至21年在稅收理論與實證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財政系科學研究水平高、成果豐碩,在財政基礎理論、稅收理論與政策、公共投資、公共濟與管理等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和優勢,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現已成為我國研究財政理論與政策、培養財政濟人才的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等學校財政學專業重要的具有骨幹和示範作用的教學、科研基地。全書內容豐富,內容涵蓋了稅收治理、稅收徵收管理、企業所得稅、其他稅收等內容。

目錄

部分稅收治理篇
第一章 中國”人民稅收”理念新論
第二章 資源配置方式變革中的人民稅收
第三章 思維方式與理財治稅
第四章 新時代我國自然人稅收治理現代化的思考
第五章 消費稅向地方稅轉型的改革研究
第二部分稅收政策篇
第六章 雙邊稅收協定與中國企業”“投資
第七章 企業所得稅有效稅率與資本結構
第八章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
第九章 產業政策、稅收優惠與企業技術創新
——基於我國09年十大產業振興規劃自然實驗的驗研究
第十章 家鄉效應與企業避稅
第十一章 性高管對企業稅收行為影響研究
第十二章 濟開放的稅收效應研究
第十三章 農產品關稅減讓口價格變動與農戶福利
第十四章 提高排汙費能企業創新嗎
——兼論對我國環保稅開徵的啟示
第十五章 交通改善、企業貿易與區域市場整合
——基於增值稅發票的驗研究
第三部分稅收征管篇
第十六章 稅收征管、稅收壓力與企業社保遵從
第十七章 稅收競爭、徵稅努力與企業稅負黏性
第十八章 遵循普遍合意法則的有限理性消費行為選擇:稅負感知度與”替代轉移效應”視角
第十九章 納稅信用評級制度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第二十章 自然資源稟賦與地方政府的徵稅能力建設
第二十一章 稅收分成、財政激勵與城市土地配置
第二十二章 稅收分成激勵與地方公共產品配置
——基於省以下稅收分成變化的實證檢驗

前言/序言
的十九大以來。在以為核心的帶領下,我國稅制改革實現了偉制、職能和原則上的重大突破。充分發揮了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其礎性支程性和保隨州4用在此基礎上,的二十大報一步指出,”健全現代預算制席 代化稅制結構,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對新時代下稅制改革提出了析的要求,可見,實義沒東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需要繼續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會、新,思路和新辦法。因此,本書通過彙集19-21年廈門大學財政學科各位師生在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上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對新時代稅收理論創新的語多可能性。
廈門大學財政學科源於1928年的”銀行學系”,1951年設立了廈門大學財政系,1981年開始招收財政學碩士研究生,1984年開始招收財政學博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了廈門大學財政科學。1987年獲評全國首批的財政學國家學科點,在01年與07年的評審中,再度獲評學科。財政系科學研究水平高、成果豐碩。過幾十年的積累,在財政基礎理論、稅收理論與政策、公共投資、公共濟與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和優勢,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現已成為我國研究財政理論與政策、培養財政濟人才的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是我國高等學校財政學專業重要的具有骨幹和示範作用的教學、科研基地。
本書將19-21年廈門大學財政系教師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的部分研究成果大致分為稅收治理篇、稅收政策篇和稅收征管篇三個專題,內容覆蓋稅制創新,治稅思想、政策效應、政企關係和央地關係等共22章 內容。各章 的主要作括;鄧力平(負責章 、第二章 和第六章 )、楊斌(負責第三章 )、王曄(負責第四章 )、謝貞發(負責第五章 、第二十一章 和第二十二章 )、鄧明(負責第七章 、第十三章 和第二十章 )、童錦治(負責第八章 )、雷根強(負責第九章 和第十九章 )、覃志剛(負責第十章 )、魏志華(負責第十一章 和第十七章 )、熊巍(負責第十二章 )、劉曄(負責第十四章 )、梁若冰(負責第十五章 和第十八章 )、蔡偉賢(負責第十六章 )、林細細(負責第十八章 )等。受能力所限,本書很多觀點可能還不成熟,,還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的研究和出版工作獲得廈門大學濟學院和王亞南濟研究院、福建省新型智庫一一社會濟政策量化評估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一一廈門大學公共濟研究中心、福建省財政廳績效處的資助,在此一併致謝。

摘要
第一章 中國”人民稅收”理念新論
鄧力平
19年6月,筆者在《東南學術》上發表了《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濟下的稅收定位)一文,提出”人民稅收”(即稅收的人民性)這一中國社會主義稅收到令。而後筆者在多個場合重申了”人民稅收”理念,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年,是新時代我國稅收發展的人民性做了初步論述。19年底,的十九屆匹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伍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明確要求,這是加快中國社會主義稅收制度發展、稅收治理現代化的指導田相也是中國稅收理論體系形成的指導思想。學這此要求,筆者更堅定地認為,”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對應的就是要堅持”人民稅收”的本質屬性,就是稅收發展要與制度安排相適應,就是要回答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稅收”表現形式的重大回顆。基於此、筆者將這段時間對”人民稅收”理念的研究體會做更全面的梳理,分四個部分加以闡述。
第一節 把握”人民稅收”理念必須明確回答的四個基本問題
縱觀”人民稅收”理念提出後近一年的研究發展,筆者認為,把握這一理念必須回答四個方面基本問題。
(一)堅持”人民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和稅收的共同本質屬性這一基本判定
今中外,任何國家都有財政和對應的稅收,就其與國家聯繫而言,都是國家財政和國家稅收,這是共性。但各國國家性質、制度安排、國體政體的差異,決定了特定國家的財政和稅收有其的、更為深沉的本質屬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應的國家財政和稅收從來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財政和稅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位從來都要求我國財政和稅收應該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取之於民,用之于民”從來是財政稅收一切活動必須堅持的本質屬性,都是財政稅收戰線一以貫之堅持的標誌性口號。從這一判斷出發,”人民財政”和”人民稅收”應該是始終與共和國財政稅收同在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範疇。事實上,在計劃濟年代 老一裴財政理論工作者就鮮明地提出”人民財政”概念,並將其作為社會主義財政的性和本質表現。這一概念始終是財政理論界的主流觀點,並曾在公有制與計劃濟結合中探尋人民財政的實現方式。改革開放後,我國在堅持公有制前提下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濟,在這種資源配置方式下共和國財政稅收和對應的財政稅收人民性應該如何體現,是無先例可循的新課題。應該說,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財政和稅收的發展,就是不斷深化財政和稅收人民性的實程。但也應看到,曾有一段時期,財政稅收理論界在這方面的研究相對滯後,對在社會主義市場濟下堅持財政和稅收的人民性研究不夠,觀念上、理論上都有此模糊。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和對研究現狀的思考,筆者強調新時代對我國財政和稅收人民性的研究。是19年,筆者先後發表《人民財政:共和國財政的本質特徵與時代內涵》和《資源配置方式變革中的人民稅收》兩篇文章,對財政和稅收的人民性做一步闡述的觀點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我國財政和稅收就體現出”人民性”這一特質,就是”人民財政”和”人民稅收”,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財政和稅收,就是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財政和稅收。七十多年來,”財政和稅收為人民”這一本質屬性一以貫之。今天,我們在以為核心的下新時代,就應既重申財政和稅收的人民性,更研究這一理論所具有的時代內涵。
筆者已在相關文章 中從共性與個性、歷史與現狀、理論與實踐、制度與機制等角度論證了人民性是共和國財政和稅收共同的本質屬性。而之所以在新時代再次強調財政和稅收的人民性,原因有二:一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始終是共和國財政和稅收的本質特徵,與根本制度相關,不因資源配置方式選擇而改變;二是該理念在”以人民為中心”思相指引下必須尋求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表現形式。這就是筆者對個基本問題的回答,也是對基本立場的重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