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 劉凱 97871002300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
ISBN:978710023007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劉凱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8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哲學研究者,哲學系學
1 以”時間”為出發點,重新解讀康德對美的思考。
2 以小見大,深入”時間”這個哲學領域的核心問題。
3 主題新穎,開拓美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內容簡介
時間問題是哲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20世紀現象學的興起和發展,將時間問題的研究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當代美學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審美時間性問題已經成為美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論域,從時間性的視域對西方美學傳統進行審視也成為一條重要的研究路徑。
《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從當代審美時間性問題入手,立足于古希臘以來的西方思想傳統,展開對康德美學中的時間性問題的系統研究,揭示出康德美學中時間性問題的思想淵源、理論基礎、整體表現、展開形式、主要模式、理論影響等內容,全面系統地呈現出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的整體面貌,凸顯出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的理論價值及其現代意義。

作者簡介
劉凱,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文藝學、美學。曾主持”審美與自由的會通——康德美學自由問題研究”“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代表著作有《康德美學中的自由問題研究》《實踐存在論美學片論》《西方美學經典導讀》等。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審美時間性問題作為現代美學問題
第一節 審美時間性問題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審美時間性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 當代審美時間性問題的問題性結構
第二章 康德思想的時間性內涵
第一節 認識論中的時間問題
第二節 實踐哲學中的時間問題
第三節 歷史與宗教哲學中的時間問題
第三章 康德美學的時間性特質
第一節 審美作為”過渡”的時間性
第二節 反思判斷力的時間性
第三節 先驗想像力的時間性
第四章 康德美學中的時間展開形式
第一節 “美的分析”中的時間展開形式
第二節 崇高分析中的時間展開形式
第三節 藝術論中的時間展開形式
第五章 康德美學中的時間模式
第一節 偶然性時間模式
第二節 循環性時間模式
第三節 目的性時間模式
第六章 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的延伸與拓展
第一節 席勒美學思想的時間性內涵
第二節 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時間性內涵
第三節 馬克思美學思想的時間性內涵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 記

精彩書摘
《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
敬重不僅僅是一種內心的情感,更是體現在當下的行動之中。所以康德說,愛上帝,就意味著樂意做上帝所命令的事,愛鄰人,就是樂意履行對鄰人的一切義務。敬重植根于人的道德實踐活動,當人看到了對自身義務的承擔,看到了道德律令的顯現的時候,就會產生敬重的情感。因此,敬重一定是和當下的道德實踐聯繫在一起的,道德實踐活動顯現出人的義務與尊嚴,是人之為人的體現。不過嚴格來說,道德實踐是當下的,卻又不完全是當下的,而是體現出對人的自由的追求。
最後,敬重作為向自由的提升。
對人類而言,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完全自覺地符合德性法則的神聖意志,而只能不斷地接近它,這是一個無限逼近的過程。因此,康德說:”意志的這種神聖性仍然是一個不可避免地必須用作原型的實踐理念,無限地逼近這個原型是一切有限的有理性的存在者有權去做的惟一的事,而這個實踐理念就把那自身因而也是神聖的純粹德性法則經常地和正確地向他們指出來,確保德性法則的準則之進向無限的進程及這些準則在不斷前進中的始終不渝,也就是確保德行,這是有限的實踐理性所能做到的極限,這種德行本身至少作為自然獲得的能力又是永遠不能完成的,因為這種確保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會成為無可置疑的確定性,而當做置信則是很危險的。”德性法則與自由相關,因此這種無限的提升也與自由存在密切聯繫。康德實際上由此賦予了人類以無限提升的空間。可以說,自由(道德)以其獨立於一切感性經驗的形式性、權威性激起人們的景仰和敬重,不斷地提升人們的人格,給人們”展示了一種不依賴於動物性、甚至不依賴於整個感性世界的生活”,這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提升。
實際上,敬重中也包含著一種不愉快。當我們的愛好和自尊被限制在對法則的遵守這一條件之下時,會有不愉快的感覺,產生謙卑的情感。
康德認為,那種按照其意志的主觀規定根據而使自己成為一般意志的客觀規定根據的偏好就是自愛,即關愛自己本身勝過一切。這種自愛如果把自己當作立法性的、無條件的實踐原則,就是自大。道德律使每個人把自己本性的感性偏好與道德法則相比較而感到謙卑。因而謙卑能夠阻止和消除自愛與自大。謙卑是對自身感性存在的自覺,也是對道德法則發自內心的肯定和認同。所以感性方面的謙卑在智性方面恰恰是對法則的尊重,即當人看到道德法則超越了自己的感性天性,在對法則的認同中就感到自身也被提高了。這樣,道德法則就讓我們發覺自己的超感性存在,引起了我們對自己更高使命的敬重。
基於這一理解,康德對敬重有個明確定義:”關於意志自由地、卻又與某種不可避免的、但只是由自己的理性加於一切愛好上的強制結合著而服從法則的意識,就是對法則的敬重。”2敬重之中包含著強制,這種強制立足於人的感性存在。敬重之中還包含著對道德法則的服從,這種服從不僅僅是行動上的,更是動機上的,即行動不僅僅是合乎法則,更是出於道德法則而採取某種行動。那些在客觀實踐上按照道德法則並排除一切出於愛好的規定根據的行動就是義務。康德明確區分了合乎義務所做的行動和出於義務,即出於對法則的敬重所做的行動,認為後者才具有道德價值。因此,敬重只是針對人的,因為只有人才能認同並遵守道德法則,只有人才能作為目的本身存在。
康德特別舉例來說明敬重。在一位出身微賤的普通市民面前,當我發現他身上有我在自己身上沒有看到的那種程度的正直品格時,即使對於他來說,我的確具有某種優越地位,我仍會對他感到敬重。因為”他的榜樣在我面前樹立了一條法則,當我用它來與我的行為相比較,並通過這個事實的證明而親眼看到了對這條法則的遵守、因而看到了這條法則的可行性時,它就消除了我的自大。即使我意識到自己有同樣程度的正直,這種敬重也仍會保持”。因此,敬重的情感是從一種否定性的情感過渡到了一種肯定性的情感,從謙卑過渡到了自我提升。
總的來看,敬重首先是對人的感性存在的自覺,由敬重的對象映照出自身的有限性,產生謙卑的感受。同時,敬重也是對對象的崇敬,在對象身上發現了道德法則的力量,並喚起自身的自由,意識到自己是可以接近甚至實現道德法則的,這就喚起了對自我的提升。敬重的實質就是對道德法則的認同與遵守。因此,敬重就是通過對義務的承擔,在人的感性存在之中追求至善。這裡我們可以描畫出敬重的時間結構:敬重首先植根於人的感性存在。人是在兩個世界中生存,謙卑就是人的感性存在的確證。同時敬重總是體現在當下對義務的擔當之中。敬重的時間性就是人在自己的感性存在中通過當下的實踐使自己獲得提升,指向對作為未來的至善的追求。如果說謙卑更多體現出人的感性存在的曾在維度,自愛或自大更多體現出當下的維度,那麼敬重就更多體現出未來的維度,並能將前兩種時間維度包容在其中。

前言/序言
劉凱的新著《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就要出版了,央我給他寫一篇序言。作為他的博士生導師,我當然是非常樂意的,也從心底為他的學術上的成熟感到高興。
蔣先生的德國古典美學研究開創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德國古典美學研究的學術傳統。之後復旦幾輩學人在這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一批值得重視的學術成果。劉凱在復旦攻博期間就對德國古典美學,尤其是康德美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這方面用力甚勤,後來的博士畢業的學位論文也以康德美學作為選題,論文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這也為他畢業後在康德美學研究方面進一步的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康德美學和德國古典美學一直是美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近幾年國內也先後出版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學術著作,極大地推進了該領域的研究。可以說,康德美學和德國古典美學研究的繁榮,既是當代美學發展的重要成果,也為當代美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如何從當代的問題意識出發,深入挖掘德國古典美學尚待開掘的理論潛力,形成當代美學與德國古典美學的深層次對話,無疑是當前開展德國古典美學研究的一條重要路徑。在這方面,劉凱的這部《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研究》做了有意義的嘗試。
審美時間性是當代美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角,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本書從當代審美時間性的角度重新審視康德美學,體現出明確的問題意識。這一研究立足康德思想的整體性,提出時間性是理解康德整個哲學思想和康德美學的一條重要線索,並由此展開對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的細緻討論,較好地呈現出康德美學中時間性問題的整體面貌,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康德美學圖景。書中提出的一些具體觀點,如康德美學中的時間展開形式、三種時間模式等也頗具創新性和啟發性。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研究突出了康德美學與當代美學思想之間的精神聯繫,展示出康德美學所蘊含的巨大的理論潛力,這實際上也構成了康德美學與當代美學的深層次對話,無論是對於深化康德美學研究還是對於推進當代美學發展都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思路和方法。當然,本書也還存在一些可以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如果能夠談談康德美學時間性問題對20世紀西方美學發展的影響,相信會更具說服力。
近幾年,復旦大學中文系先後組織過幾次關於德國古典美學和康德美學新探的學術研討會,劉凱每次都積極參會,並提交和彙報他最新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從中我也能看到他這幾年在學術方面的不倦探索和不斷進步。我衷心希望劉凱博士能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大的進步。
是為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