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模式-中國少年法庭的運作 陳靜芳 97875109371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法院
NT$42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保護模式-中國少年法庭的運作
ISBN:9787510937101
出版社:人民法院
著編譯者:陳靜芳
頁數:2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5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保護模式(中國少年法庭的運作)》是作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善出版的,全書以中國少年司法保護模式為中心,介紹了域外經驗,該模式的思想基礎、現狀、少年司法語言、少年法庭布置、庭審特色、實踐效果。該書創新性地提出年司法保護模式,明確了少年司法實質正義觀,實現了從懲罰到保護的理念革新,對少年司法語言的研究是本書的又一大亮點。 本書通過以少年司法保護模式為研究對象,對保護模式下的少年司法語言、少年法庭布置、社會調查、前科封存、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法庭教育等進行描述,以試圖初步描繪出少年司法保護模式的輪廓。其概括少年司法保護的現行狀況,並通過域外經驗與我國的少年司法工作模式對比分析,提出保護模式這一概念,著重系統性地介紹少年司法語言。我國少年司法的實踐過程中,探索了一系列適合未成年人的司法工作機制,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少年司法制度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等,少年法庭也初具規模,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以保護模式為特色的中國特色少年司法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書的出版將對我國少年司法制度的發展有所裨益。

目錄

導論
一、研究目的、意義與現狀
二、篇章結構
三、研究方法
四、本書的創新之處和需要說明的問題
第一章 少年司法工作模式域外經驗
一、美國少年司法模式概述
(一)美國關於「少年」的概念及其演變
(二)美國少年法院的產生原因
二、美國少年法院工作模式考察
(一)理念變遷
(二)美國少年法院的庭審模式
三、中美少年司法模式比較
(一)少年司法理念比較
(二)判后矯正工作比較
(三)中美少年審判制度比較
四、反思美國少年法院之啟示
(一)推進理論研究和立法完善
(二)完善組織架構
(三)淡化訴訟色彩
(四)強化社會介入
(五)提升專業水準
第二章 少年司法保護模式的思想基礎
一、少年法院工作模式借鑒與評價
(一)自然主義模式欠缺科學精神
(二)福利模式難以體現罪刑相適原則
(三)嚴罰型模式欠缺人性關懷
二、保護模式概念的提出
(一)概念定位——保護模式的稱謂與辨析
(二)明確中心——少年司法的實質正義觀
(三)理念革新——從懲罰到保護
三、司法保護模式的功能定位
(一)實現對罪錯少年犯罪的社會控制
(二)幫助罪錯少年回歸社會
四、保護模式的獨特之處
(一)訴訟目標的獨立性
(二)程序設計的非正式性
(三)以罪錯少年為中心的訴訟模式
(四)法庭設置獨立性和少年司法語言的獨特性
第三章 我國少年司法保護的基本狀況
一、少年之地位
(一)研究對象界定
(二)少年在家庭中之地位
(三)少年在學校中之地位
(四)少年在法律上之地位
二、中國少年法庭
(一)中國少年法庭的由來
(二)少年法庭組織形式的發展歷程
(三)少年法庭與法院內的其他法庭之區別
三、少年司法保護的方式
(一)幫教方式
(二)一體化方式
(三)恢復性司法方式
(四)「大少審」方式
第四章 保護模式下的少年司法語言
一、司法語言概述
(一)司法語言的一般性特徵
(二)司法語言的實踐性要求
二、保護模式下的少年司法語言
(一)少年——少年司法語言之對象
(二)女法官——少年司法語言之主體
(三)少年司法語言的情感性特徵
(四)情感貫穿始終的語言表達
三、情感過濾與保護模式
四、宏觀話語
(一)訓斥話語
(二)鼓勵話語
(三)治療話語
五、微觀話語
(一)實踐中的少年司法語言摘錄
(二)少年司法語言策略
六、你可以成為一株等待春天的風信子
第五章 少年法庭布置
一、刑事法庭布局的歷史嬗變
(一)域外法治國家的刑事法庭布局
(二)我國刑事法庭布局的發展軌跡
(三)現代法庭布局的價值理念
二、少年法庭設施布局考察
(一)域外少年法庭布局
(二)少年法庭設施布局的實踐探索
(三)司法保護模式下少年法庭布局模式的可行性探索
三、司法保護模式下少年法庭氛圍塑造
(一)法庭格局
(二)背景設施
(三)附屬設施
(四)庭審安排
第六章 司法保護模式庭審程序特點之一——「社會調查」與「前科封存」
一、社會調查
(一)域外社會調查探索
(二)社會調查的法理依據
(三)實踐案例
(四)我國的社會調查制度
二、前科封存
(一)域外立法實踐
(二)我國的司法實踐
(三)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86條的內涵解讀
(四)審判實踐中存在的衝突性問題
(五)法律對策分析
第七章 司法保護模式庭審程序特點之二——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與法庭教育
一、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
(一)「國家親權理論」與合適成年人
(二)我國傳統誤區
(三)合適成年人的職責
(四)實踐價值和理論貢獻
二、法庭教育
(一)法庭教育實例
(二)法庭教育的理論基礎
(三)法庭教育的內容
(四)流程及主體
(五)法庭教育的作用
第八章 司法保護模式的實踐效果
一、實踐成效
(一)未成年人犯罪率總體下降
(二)理論、實踐不斷創新,效果明顯
(三)機構隊伍明顯加強
(四)社會效果顯著
二、司法保護模式的貢獻
(一)促成審判模式的改良
(二)司法實踐的規則支持
三、江蘇法院少年司法專業特色實踐
(一)圓桌審判
(二)社會調查
(三)庭審教育
(四)合適成年人
(五)分案審理
(六)專業心理疏導
(七)幫教基地社區矯正
(八)前科封存制度
(九)法制教育
四、對保護模式的批評觀點
(一)類職權主義的庭審模式是理念的倒退
(二)可能導致少年犯罪惡化
(三)有違法官中立的立場
(四)少年司法語言有損法官威嚴和司法效果
五、司法保護模式之回應
(一)「兒童利益最大化」是少年司法理念的進步
(二)司法保護模式能有效降低少年犯罪率
(三)司法保護模式是實質上的法官中立
(四)少年司法語言有利於保護少年利益,最終維護法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