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 周昌忠 978710022903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50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
ISBN:978710022903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周昌忠
叢書名:中西哲學比較與文明史研究叢書
頁數:2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8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校教師、學生以及對
1 作者滿載其在形而上學、邏輯學和語言哲學領域的深厚學養,回歸哲學的開端之處,重譯亞里士多德哲學的重要篇章,詮釋其中的艱澀之處。
2 本書主題明確,結構清晰,構建了一幅理解亞里士多德哲學(形而上學)體系的完整圖景。
3 漢語哲學界對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進行系統考察、深入解讀的經典力作。

內容簡介
《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中西哲學比較與文明史研究叢書》旨在呈現亞里士多德知識哲學之以形而上學為魂、形式邏輯為體的原貌,詳盡複原他對實存者作為知識對象的邏輯建構工作。
同時,《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中西哲學比較與文明史研究叢書》也澄清了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觀念,其關鍵點是他對類和個體關係的把捉:個體是絕對實存者,同時,又總是作為類的成員實存,個體以本體相同而結成類。因此,本體根本上是個體實存者的本體,即可感本體(首先,即原初本體,由「四標識」規定);同時,類成員之同一本體也是類的本體(第二,即派生本體,由「三標識」規定)。他表明,知識的對象是實存個體,知識的目標是其本體即其原因和本原,並轉歸於類的本體——個體本體的純粹形態。

作者簡介
周昌忠,1943年生於上海。1978年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7年受聘為哲學所副研究員,1992年受聘為研究員。復旦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獲聘上海社會科學院終身研究員。2006年獲聘上海社科院科學技術哲學特色學科帶頭人,2010年獲聘二級研究員。2006年退休。
主要從事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和西方哲學研究,兼及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已出版的個人專著有《科學研究的方法》《西方科學方法論史》《科學思維學》《〈公孫龍子〉新論》《馬克思主義辯證邏輯基本原理》《西方現代語言哲學》《西方科學的文化精神》《生活圈倫理學》《科學技術社會的倫理學》《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型》《公孫龍子答客問》《先秦名辯學及其科學思想》《科學的哲學基礎》等13部;另有合著7部,譯著12部。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總序:呼喚中國學術的原創時代 /方松華

第一章 總綱領:作為知識對象的實存者是語言的邏輯形式
一 整個邏輯哲學的三大支柱:知識、邏輯和語言
二 知識的目標是實存者的本體
三 實存者及其本體是邏輯的東西
四 實存者及其本體的邏輯是語言的邏輯
第二章 形式邏輯作為形而上學:實存者的哲學建構
一 實存者的「個體—類」格局:範疇邏輯
二 實存者的「本體—性質」模式:範疇命題邏輯
三 實存者的「本體—現象」結構:論證/ 推理邏輯
第三章 形式邏輯作為方法論:本質性知識和特性知識的邏輯原理
一 方法論基本原理
二 本質性知識的方法論:辯證推理、理性直觀和定義
三 特性知識的方法論:論證

精彩書摘
古希臘哲學的出發點及其一以貫之的發展路線始終圍繞知識問題展開。古希臘哲學家們「系統地表述了哲學的所有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問題,並以古希臘人所特有的透澈的清晰去解答這些問題。他們為哲學思想,並且,由於哲學和物理學最初是不可分的,在相當大程度上為自然科學構成了基本的觀念,後來整個歐洲的哲學和科學,都是在這些基本觀念之內活動並至今仍在運用它們」。
這個發展鏈條中, 尤其可以提到泰勒斯(Thales )、巴門尼德(Parmenides )和柏拉圖(Plato ),當然更不用說本書論主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古希臘哲學的主幹旨在為自然事物探尋其不變性的基礎,那就是知識的任務。公認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泰勒斯正是在這方面立下首功。萊昂· 羅斑(L Robin )指出:「在那些創世論中已經隱含著的、關於變化的一種恆久基礎及一種原始物質的觀念,在泰勒斯這裏首次突出地明白表現了出來,從而引起了亞里士多德的注意。」「巴門尼德在歷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創造了一種形而上學的論證形式。」這就是他把「存在」作為不變性之基礎引入,把哲學引離依附於物質事物的自然哲學,使之走上思辨的形而上學也即可說是真正哲學的軌道。柏拉圖以理念論「言說何物存在,言說我們如何知道此物,言說我們應當做什麼」。他表明,我們應當以思維去認識事物的真正存在即「理念」,由此獲取知識。
亞里士多德把「理念」發展成「本體」,把關於不變性東西的哲學發展成邏輯學即他的形式邏輯。「亞里士多德邏輯同他的形而上學設想有極其密切的關係」,「並發展成一完整的體系,在這完整的體系中我們發現了希臘科學成熟的自我認識」。其實,形而上學的這種路向,一開始就已定奪。羅素提出:「人們常常說他〔指巴門尼德——引者〕曾創造了邏輯,但他真正創造的卻是基於邏輯的形而上學。」當然,揆諸史實,這頂桂冠無疑非亞里士多德莫屬。不寧唯是,他的貢獻還在於,他把形式邏輯安置在語言層面,使之成為語言的邏輯。於是,他的哲學的核心觀念便呼之欲出:作為知識對象的實存者「本體」是語言的邏輯形式。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之「總綱領」。
顯然,如此說來,本書之名為《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其所指實際上也就是亞里士多德之以形而上學為本的全部關於知識這個核心問題的哲學。一句話,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其主體為形而上學,也即關於知識對象——個體實存者的「可感本體」之作為邏輯東西的學說。此外,這邏輯哲學還連帶地論及知識本身的邏輯,換句話說,也還包含方法論。它是這主次兩個部分——形式邏輯作為形而上學和作為方法論——構成的整體。

前言/序言
「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這個書名很有必要做一番題解。從字面上說,它可以做兩種解。一為「亞里士多德關於邏輯的哲學(philosophy of logic)」,其意為「亞里士多德的關於他的形式邏輯的哲學理論」。二為「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的哲學(logical philosophy)」,其意為「亞里士多德的出之以邏輯的哲學」。確切地嚴格地說,前者並不存在,在他那裡,邏輯就是哲學。若此,本書即以後者為對象。
邏輯實證主義主要代表人物石里克(M Schlick)說,西方哲學史上每一次革命都伴隨著對邏輯的哲學本質做重新把捉。這個哲學洞見之重要意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康德(I Kant)指出,「形式邏輯」在亞里士多德之後脫離了哲學軌道,被抽離出來成為「普通邏輯」,走進所謂「西方邏輯史」。如果說西方哲學史上最早發生過從自然哲學到形而上學的哲學革命,其完成者為亞里士多德,那麼,這場哲學革命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誕生了作為形而上學的形式邏輯(連帶還派生了方法論)。這就是說,形式邏輯作為哲學乃是形而上學。從笛卡爾(R Descartes)到康德的認識論革命則是產生了作為認識論的「先驗邏輯」。石里克參与的現代哲學革命給現代「語言邏輯」鑄就了作為方法論的哲學本質。可以說,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康德先驗邏輯和現代分析哲學的語言邏輯是西方哲學史上邏輯先後出現的三種歷史形態。「亞里士多德邏輯哲學」正是應當放到這個歷史脈絡中去考量。
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作為形而上學和方法論構成宏大嚴整的體系。這主要由他的《形而上學》、《邏輯學》(《工具論》)和《物理學》呈現給我們。只有準確復現了這個整體,才能如森林之於樹木,貫通掌握他的諸多具體學說和論點。當然,兩者相輔相成。
這個工作讓我們清晰看到,亞里士多德哲學作為知識理論開創階段,乃是形而上學為魂、形式邏輯為身的合體。由此看去,一切豁然開朗。
原來,形而上學乃以形式邏輯從語言層面建構實存者,為此用範疇/詞項、命題/語句和推理/議論,把它建構成以其實存作為原因和本原以及以它因這存在本性而固有的屬性作為現象的二元體,出諸邏輯-語言形態。
我們尤其看清了,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核心範疇「本體」是索解這整個理論的鑰匙。這裏,關鍵是抓住「可感本體」這個範疇。實存個體是絕對在先的實存,所以它的本體是「第一本體」(「原初本體」)。問題是實存個體作為認識對象總是作為類的成員實存,它們以本體相同而結成類。故而類作為「第二本體」乃同一于「第一本體」,從而兩者貫通。顯見,「第一本體」作為「可感本體」載著「本體」之本義——實存個體之本原、其現象之原因。緣于兩者貫通,知識乃從超越的類本體(由思維去對接)去通達個體的本體。
陳明了此數端,也就可以轉入正文。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