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安全.應急社會學 ISBN:9787519915322 出版社:研究 著編譯者:顏燁 叢書名:國家級新文科項目應急社會學叢書 頁數:6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02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本書佔有資料豐富,推理嚴密,論述清晰,使該書具有較高的理論深度和學術可信性。 本書著眼于「黑天鵝」「灰犀牛」「大白象」諸多突發事件的發生,從多維社會學理論視角,構建具有層次化意義的安全應急社會學理論體系,飽含社會力量、社會策略、社會機制、文化倫理、社會系統、社會結構等社會性元素的分析,有助於增強公眾的應急意識和應急能力,強化社會化應急能力體系建設,對全社會化解風險、減災止損、災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啟示。作者簡介 顏燁,男,1969年生,湖南衡南人,應急管理大學(華北科技學院校區)教授。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專業博士畢業。主要從事社會結構與社會建設、安全社會學研究。中國社會學會勞動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社會建設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農村社會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 已先後發表專業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2部,參著3部。已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參与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其他項目10餘項。獲得省部級研究成果一等獎3項(主持完成1項)、二等獎2項(獨立完成1項)、三等獎1項(參与)。 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3年榮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稱號。目錄 總論彌合道與器 一、基於人類理性中軸的風險類詞彙之辨析 二、社會學關於風險類議題的研究及其譜系 三、安全與應急社會學:社會學三維的審視 四、安全與應急社會學:風險的社會治理術 五、中國式現代化進人新常態社會及其風險 六、邁向中國式總體安全、應急管理現代化 上篇 安全社會學 第一節 日常社會實踐的安全類型學 第二節 安全的界定與相關詞語辨析 第三節 行動一結構邏輯與學科體系 第四節 安全社會學與相關學科關係 第一章 學科研究對象和研究體系 第二章 安全思想理論與學科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安全思想 第二節 西方社會學理論與安全思想 第三節 國內外安全社會學研究進程 第三章 安全的社會性與安全變遷 第一節 安全的社會屬性與社會功能 第二節 安全的歷時態社會變遷考察 第三節 安全變遷的當代形態及趨勢 第四章 安全行動:主體行動安全化 第一節 行動理論與安全行動概述 第二節 行動安全化及其社會過程 第三節 安全行動的內在心理基礎 第四節 安全行動的外在文化氛圍 第五章 安全理性:安全的社會理性 第一節 社會理性論與安全理性概述 第二節 安全預設理性的類型及原理 第三節 安全保障理性的內涵與類型 第四節 安全監控理性的內涵與類型 第五節 安全理性在實踐中的局限性 第六章 安全結構:安全的社會結構 第一節 社會結構論與安全結構概述 第二節 不同類社會結構的安全功能 第三節 社會結構變遷對安全的影響 第四節 安全的共時態社會結構特徵 第七章 安全倫理:安全的社會倫理 第一節 關於安全的倫理學及其社會倫理 第二節 安全誠信、安全責任、安全公正 第三節 安全主義的界定及其理念性類 第八章 安全系統:安全的社會系統 第一節 社會系統論與安全系統概述 第二節 現代社會具體的小安全系統 第三節 風險時代安全社會系統建設 第九章 研究方法與安全的社會評價 第一節 安全問題的調查研究方法簡述 第二節 安全問題的社會指標評價體系 第三節 安全問題調研評價過程之實例 下篇 應急社會學\ 第十章 研究對象與基礎 第一節 概念之爭與學科對象之爭 第二節 應急的元素、特性及功能 第三節 學科理論方法與分析框架 第四節 應急管理歷程與相關研究 第五節 研究意義及與相關學科關係 第十一章 應急社會工作論 第一節 社會工作與應急的關係概述 第二節 社會工作介入災害應急實踐 第三節 應急社會工作專業化的可能 第十二章 社會組織與應急 第一節 社會組織及其應急的意涵 第二節 社會組織應急歷程與方式 第三節 社會組織的應急能力建設 第十三章 社區的應急治理 第一節 社區內涵及其與應急的關係概述 第二節 社區作為一種集群性的應急方法 第三節 韌性社區應急體系和能力的建設 第十四章 應急的社會心理 第一節 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與應急的關係 第二節 災難社會心理呈現形態與社會特徵 第三節 風險感知的社會心理機制及其因素 第四節 從災難社會心理轉嚮應急社會心理 第十五章 應急的社會政策 第一節 社會政策與應急的關係 第二節 應急社會政策系統分析 第三節 應急社會政策運行過程 第十六章 社會結構與應急 第一節 社會結構及與應急的關係概述 第二節 應急的共時態社會結構性特徵 第三節 中國式應急職業群體結構分析 第十七章 應急的社會倫理 第一節 社會倫理學與應急的關係 第二節 不同應急主體的責任倫理 第三節 不同應急環節的社會倫理 第十八章 應急文化的建設 第一節 應急文化相關研究及其定位 第二節 應急文化的類型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 應急文化生髮機理及其建設 第十九章 社會系統與應急 第一節 應急管控與常態社會系統的協同 第二節 基於系統論的社會應急能力評價 第三節 風險場域論分析對系統論的超越 附錄(前三版自序/前言) 第一版「自序」 第二版「改撰前言」 第三版「自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