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解決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策略 安東尼.唐斯 978757720092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1,0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交通擁堵-解決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策略
ISBN:9787577200927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安東尼.唐斯
頁數:3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09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交通擁堵》對唐斯早期交通擁堵的理論進行了深化,增加了專門的章節 來分析交通事故在交通擁堵中扮演的角色;研究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的世界各地的擁堵情況;分析了當時最新的治堵策略,並對其進行了綜合效益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引用了交通和城市規劃專家的大量研究成果,分析了近年來交通擁堵加劇的原因;闡述了治堵策略和有關交通擁堵的四項基本原則,如何減少事故造成的交通擁堵,如何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如何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提出了道路收費策略、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提升密度策略、改善職住比策略、崗位集聚策略、地方增長管理策略、區域性治堵策略等。並分析了各類常見治堵措施的優缺點、適用情況,以及各地治堵措施的借鑒意義。綜合來看,城市需要拋棄過去就交通論交通的方式,綜合考慮城市、地域、基礎服務設施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力圖有效地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作者簡介
安東尼 唐斯,1930年11月21日,美國經濟學家,專門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1952年獲得卡爾頓學院的國際關係和政治理論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56年從斯坦福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77年之前,唐斯在華盛頓特區布魯金斯學會(美國著名智庫)擔任高級研究員。之後,在一家知名的房地產諮詢公司擔任主席,為私人和公共決策者提供有關房地產投資、住房政策和城市事務相關的諮詢服務。
唐斯還曾擔任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以及美國許多大型公司和公共機構的顧問,包括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HUD)、白宮和蘭德公司等。全國城市問題委員會成員、經濟適用住房監管障礙諮詢委員會成員。唐斯共出版過24本書,發表了500多篇文章 。

目錄

1 引 言
1 1 為何要”減少交通擁堵”或”緩解交通擁堵”?
1 2 本書重點
2 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益處
2 1 問題的本質:交通高峰期對道路資源的”過度需求”
2 2 應對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理論方法
2 3 交通擁堵的益處
2 4 我們能做什麼?
3 交通擁堵有多嚴重?
3 1 交通擁堵與人口規模的關係
3 2 深入分析
3 3 交通擁堵與時間的關係
3 4 不同的視角
3 5 出行時間可靠性問題
3 6 社會擁堵成本估算
3 7 交通擁堵與區域經濟競爭力
3 8 公眾的看法
4 近年來高峰時段交通擁堵加劇的原因
4 1 原因概述
4 2 更高的機動車使用強度
4 3 私家車的價格下降和性能提升
4 4 燃料成本下降
4 5 決策制定:私營部門與公共部門之間的差異
4 6 低密度社區和單人駕駛車輛
4 7 複雜大都市經濟的後果
4 8 未來趨勢
5 造成交通擁堵的偶發事件和事故
5 1 “偶發事件”指的是什麼?
5 2 事故分析
5 3 關於高峰時段擁堵的結論
5 4 交通事故發生的頻率和性質
5 5 為什麼事故率下降了?
5 6 在地方使用國家統計數據
6 緩解擁堵的策略與交通的四個基本原則
6 1 基本策略
6 2 交通的四個基本原則
7 減少偶發事件導致的交通擁堵
7 1 應對由偶發事件引起的交通擁堵
7 2 建立和運行交通管理中心(TMC)
7 3 交通管理中心是否物有所值?
8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8 1 建造更多的道路
8 2 擴大道路容量是否會引發”誘導需求”?
8 3 高速公路的匝道流量控制
8 4 使用HOV 車道
8 5 HOV 車道應該通過拓寬道路來實現
8 6 拼車
8 7 提高道路效率的其他策略
9 提升公共交通的承載能力
9 1 公共交通和交通擁堵
9 2 為什麼減少交通擁堵不是提升公共交通承載力的正當理由
9 3 通勤交通中的公共交通使用比例
9 4 有多少人乘坐公共交通?
9 5 公共交通和私家車出行總量對比
9 6 為什麼美國公共交通的地位這麼薄弱?
9 7 擴容公共交通的幾個理由
9 8 在一種情況下,擴容公共交通可以緩解嚴重的交通擁堵
9 9 輕軌和快速公交(BRT)
9 10 擴容公共交通容量是否曾經緩解過交通擁堵?
9 11 資金在公共交通和高速道路之間的分配
9 12 如何改變現有的公共交通方式來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9 13 怎樣才能提升現有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
10 高峰時段和其他道路收費
10 1 高峰時段道路收費的經濟學原理
10 2 兩種不同的道路收費方式
10 3 假設案例研究
10 4 高峰時段出行和道路設施收費
10 5 HOT 車道──道路收費的一種形式
10 6 一種基於新技術的道路收費方式
10 7 其他形式的道路收費案例
10 8 維繫地面運輸所需的更多收入
10 9 道路收費的未來趨勢
10 10 道路收費政策的其他影響
10 11 有必要建立一個區域性的管理機構嗎
11 基於需求端的行動策略
11 1 將高峰時段的出行安排在一天中的其他時間
11 2 鼓勵更多的人居家辦公
11 3 限制機動車出行
11 4 鼓勵拼車
11 5 智能交通系統
11 6 結論
12 提升密度的措施
12 1 新建地區高密度模式的社會效益
12 2 邊緣用地利用
12 3 新建區採用更高密度
12 4 使公共交通出行更加可行
12 5 現有的美國居住密度因地理因素呈現差異化
12 6 低密度居住區是”社會次優”嗎?
12 7 如何提高居住密度
13 改善職住平衡
13 1 職住失衡的特點
13 2 職住失衡的負面影響
13 3 職住失衡的原因
13 4 改變現有職住失衡的六種策略
13 5 改變平衡策略的可行性
13 6 政治不對稱問題
13 7 職住平衡與交通擁堵
13 8 總結
14 大型集群化聚集辦公
14 1 背景分析
14 2 工作崗位集聚的策略
14 3 聚集辦公的可行性
14 4 行政問題
14 5 工作崗位集聚的合理位置
14 6 實現有效的工作崗位集聚策略
15 地區增長管理政策
15 1 基本定義
15 2 為什麼地方政府採取增長管理或控制策略來緩解交通擁堵
15 3 地方增長控制措施能否影響交通擁堵?
15 4 智慧增長政策在交通擁堵方面會產生更正面的影響嗎?
16 世界各地的交通擁堵
16 1 為什麼不斷增長的大都市地區,其交通擁堵會日益惡化?
16 2 “出行時間預算”的概念
16 3 公共和私營部門對汽車的行為
16 4 全球的汽車數量
16 5 全球道路網絡
16 6 全球汽車生產
16 7 對未來汽車生產和使用的影響
16 8 美國和具有經濟競爭力國家的地區流動性
16 9 世界各地的交通擁堵
16 10 其他國家應對交通擁堵的策略
16 11 全球應對交通擁堵對美國政策的影響
17 應對區域交通擁堵的政策
17 1 為什麼需要採取區域性措施來減少高峰時段的擁堵
17 2 區域策略的基本悖論
17 3 MPO 及其對擁堵的影響
17 4 其他可能的機構設置
17 5 區域治堵機構可能遭遇的反對
17 6 政治支持條件
17 7 總結:永不放棄
18 總結和結論
18 1 交通擁堵:也不全是壞事
18 2 造成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直接原因
18 3 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
18 4 應對高峰時段交通擁堵的對策
18 5 交通的四個基本原則
18 6 全球範圍內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
18 7 一個重要的行為政策目標
18 8 治堵措施評價體系
18 9 按照評價標準得出的結論
18 10 *全面和有效的策略
18 11 問題的核心
18 12 其他相對有效的措施
18 13 較為有效的低成本策略
18 14 效果不佳但成本低的一些策略
18 15 社會成本高昂但較為有效的策略
18 16 無效的策略
18 17 需要區域行動的策略
18 19 政治支持條件
18 20 結論
附 錄
附錄A 交通擁堵動力學
附錄B 高峰時段道路收費的圖形分析
附錄C 將住宅總密度轉換為淨密度
附錄D 模擬變化的空間模型
附錄E 公交車站附近聚集高密度住宅

精彩書摘
緩解擁堵的策略可以分為供給側策略和需求側策略。供給側策略旨在擴展出行者用於通勤和其他目的的出行方式,比如修建更多的道路以增加運輸能力;需求側策略旨在減少高峰時段的人員或車輛數量,比如對汽油徵收高額的稅,這使得駕駛成本更高(後面幾章 分別詳細分析了這兩種策略)。
看待反擁堵策略的另一種方式是考慮它們主要是管控主導型還是主要是市場主導型。管控主導型的策略要求人們按照一定的強制性規則行事,這些規則以同樣的方式適用於所有人。以市場為導向的策略則使用某種定價機制來影響人們的行為,讓每個人在不同的行動過程中作出自願選擇。
本書討論的緩解擁堵的策略可以同時按照這兩種方式進行分類,如表6-1 所示。表中同時具有供給側和需求側因素的策略,則以黑體字顯示。例如,將一些現有的高速公路車道改造成HOV 車道。這一策略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拼車,從而減少高峰時段的車輛數量。但同樣的策略也改變了供單人駕駛車輛使用的道路空間。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反擁堵策略主要是管控性的,並且有許多兼具供給側和需求側因素的管控策略。相比之下,市場主導型的策略較少,且供給側的只有一種,其餘都是需求側的。然而,如何對每一種策略進行分類並不是完全明確的。表中的分組代表了筆者的觀點;讀者可能希望對某些策略進行不同的分類。
基於市場的策略將貨幣價值分配給不同的出行行為,然後由出行者進行選擇。這種策略能夠使不同出行方式的價格更貼近其社會成本,使邊際效益等於或超過邊際成本,從而實現有限資源的更高效利用。這些策略提高了他們試圖阻止的行為的價格,而不是他們試圖鼓勵的行為的價格。
在高峰時段對擁擠的道路收費就是這樣一種策略,它把對路線和出行時間的選擇權留給司機。例如,讓雇主每月向每個工人支付75 美元的交通補貼,但曾經免費的停車位現在每月要收取75 美元。那些願意採用拼車方式或公共交通工具的員工可以通過在通勤上的花費少於交通補貼的費用來獲利。那些仍然想獨自開車的人則可以支付停車費。
市場主導型策略的基本原則是,特定設施的使用者在使用這些設施時,應至少直接支付他們強加給他人的部分費用。在高峰時段,只要有一輛車駛入擁擠的高速公路,就會給其他通勤者的總出行時間增加幾分鐘的延遲。市場主導型策略通過強制性收費來減少這種出行,同時利用獲得的費用來補償受到影響的人群。例如,使用擁堵費來改善同一交通廊道上的交通設施。同時,市場主導型策略允許出行者繼續進行代價高昂的社會行為,只要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

前言/序言
如今,交通擁堵已經超過惡劣天氣,成為一種被大眾普遍討論的弊病,但極少能通過公共政策來進行改善。交通擁堵幾乎減緩了美國所有大都市地區的出行速度,它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對交通網絡的影響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這種不斷加劇的交通擁堵,使每天深陷其中的數百萬市民極為沮喪。
交通擁堵是一個複雜的、需要持續面對的問題,這對於那些不滿的通勤者、家庭和企業來說,*是一則壞消息。為應對各種各樣的交通擁堵危機,美國社會往往會增加對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即通過建設更多、更寬的道路來提升交通產能,尤其是在郊區或遠郊地區。然而,*初採用這些措施就沒有認識到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是什麼。
交通擁堵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性很大。像紐約和舊金山這種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的交通擁堵是由大量機動車在有限的城區內行駛造成的。而其他大都市地區的交通擁堵,特別是美國郊區,則是由低密度居住模式、分散就業、消費模式轉變和市場結構調整等因素造成的。在農村地區,季節 性的旅遊交通也會讓風景優美的鄉村道路擁堵不堪。
但普遍來看,交通擁堵加劇的根源在於現代都市經濟和社會的組織形式。美國人造成擁堵的原因是他們把其他目標放在了交通問題的前面,如讓大多數人能夠在同一時間工作,以便有效地與他人互動;讓人們自由地選擇工作地和居住地;讓大多數學生在老師提供教學服務的時間裡來上課;讓人們擁有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利,包括汽車、公共汽車或火車(但現實中,很少有人真正擁有除了汽車以外的選擇)。
安東尼 唐斯在本書中揭示了高峰時段大都市地區(不只是美國)交通擁堵的本質,並對其原因展開研究;總結了當下所有應對交通擁堵問題的政策,並對其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進行了評估。
本書是1992年版的更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