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飛渡-工程圖景與鄉村渡槽-1958-1983 9787576507614 朱曉明 王霞飛 趙潁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同濟大學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天水飛渡-工程圖景與鄉村渡槽-1958-1983
ISBN:9787576507614
出版社:同濟大學
著編譯者:朱曉明 王霞飛 趙潁
頁數:2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08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渡槽又叫「人工天渠」或者「天水飛渡」。它翻山越嶺,湧現在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大興農田水利設施的年代,是人民公社時期的標誌性產物。
《天水飛渡:工程圖景與鄉村渡槽(1958-1983)》圖文並茂,合計近7萬字,140餘幅圖片。筆者通過實地勘察、口述訪談、文獻整理,掌握了中國12省區市70餘座渡槽的一手資料,並通過「91衛圖」軟體對長距離、跨區域的水利設施進行了圖解分析,其中一些渡槽在建築學領域是從未有過繪圖的,因此某種程度上,《天水飛渡:工程圖景與鄉村渡槽(1958-1983)》試圖彌補鄉土建築研究既有成果的些許短板,將分析的重點努力放在跨越時空的經緯線上,闡釋影響鄉村渡槽榮衰的工程因素和社會原因,以期為我國鄉土工業遺產的利用和鄉村文化的保護提供借鑒。管中窺豹,對鄉村水利工程這一現象的剖析儘管才開始,但並未也不會終止。

目錄
寫在前面
1 文獻見證
1 1 人民公社的制度背景
1 2 有關水利建設的史源
1 3 域外探索
1 4 工程與社會
2 不盡江水滾滾來
2 1 近代工程師的職志拓展
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水利的30年
2 3 從「大興水利保豐收」到「要致富,先修路」
3 灌區與風貌
3 1 灌區
3 2 長藤結瓜
3 3 公社園林化
3 4 火車駛過田野
4 天水飛渡
4 1 在失敗中探路的江漢平原渡槽群
4 2 福建省雲霄縣向東渠引水工程
4 3 水資源分配的「空間正義」與蒼洱澤國的電力抽水站
4 4 獨木不林的鄉村渡槽
5 農業生產組織「變身」施工單位
5 1 鄉村動員的階段性
5 2 生產組織的內部層次劃分
5 3 民兵:生產建設即「戰鬥」
5 4 主體工程:系統分工與充分協作
5 5 施工調度:以合作方式邁向更大的共同體
5 6 後續管理:關於權益與分配的制度設計
6 工程角色
6 1 節約「三材」是重中之重
6 2 渡槽的結構選型
6 3 一位「老浙大」的經歷
6 4 石料在宗祠、渡槽、宅院間轉移
7 回聲
7 1 工程體系的「湧現」現象
7 2 科學還是技術?
7 3 有意為之的「紀念碑」
7 4 鄉土工業遺產
7 5 水利風景
圖片來源
後記

前言/序言
渡槽又叫「人工天渠」或者「天水飛渡」。它翻山越嶺,湧現在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大興農田水利設施的年代,是人民公社時期的標誌性產物,其獨特性體現在三點:
一、工程體系。自上而下的「技術下鄉」與自下而上的傳統營造技藝結合,採用了適合廣大社員共同參与的施工組織形式。渡槽在形態的千變萬化中保持了可以統計的工程技術穩定性,包含了當下或未來仍有科學意義的價值元素。
二、有意為之的紀念碑。渡槽是高架輸水渠,從功能上看並沒有紀念意義。但很多渡槽從誕生之日起,槽身上所鐫刻的標語、圖案和日期即使其具有了紀念碑的含義。如今佇立於蒼茫田野之間,它更被視為特定年代的專屬符號,凝結了無盡的集體記憶並帶來了精神方面的聯想。
三、鄉土工業遺產。人民公社時期的鄉土工業建築是在我國廣大鄉村基於節約「三材」政策設計建造的農用設施,包括與生產系統關聯的各類環境要素。其遺存經過價值甄別,上升為該段時期的遺產,是我國工業遺產譜系中的獨特類型。作為人民公社時期的鄉土工業遺產,很多渡槽不僅用於農業生產、防汛、發電,而且構成了基於農田水利格局的大地景觀,反映著人與自然、人與制度的互動,可視為工業遺產在鄉村社會的延伸。人民公社制度創立於1958年,1983年宣告結束,歷時25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1983年後的農村更成為制度改革的重點,鄉土環境和社會關係具備了天生的歷史感。遺憾的是,人民公社制度的退出導致大量渡槽被迅速棄用。白駒過隙、歲月消蝕,山鄉的巨大變化被記錄在渡槽這一水工構築物上。當年的事件往往已經沉入了歷史的水底,但激起的漣漪在時間中擴散,可能會超越個體的生命周期,因此對鄉村渡槽的延續使用有其必要。
本書圖文並茂,合計近7萬字,140餘幅圖片。筆者通過實地勘察、口述訪談、文獻整理,掌握了中國12省區市70餘座渡槽的一手資料,並通過「91衛圖」軟體對長距離、跨區域的水利設施進行了圖解分析,其中一些渡槽在建築學領域是從未有過繪圖的,因此某種程度上,本書試圖彌補鄉土建築研究既有成果的些許短板,將分析的重點努力放在跨越時空的經緯線上,闡釋影響鄉村渡槽榮衰的工程因素和社會原因,以期為我國鄉土工業遺產的利用和鄉村文化的保護提供借鑒。管中窺豹,對鄉村水利工程這一現象的剖析儘管才開始,但並未也不會終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