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轉身之際 黃禮孩 978755116443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花山文藝
NT$26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美在轉身之際
ISBN:9787551164436
出版社:花山文藝
著編譯者:黃禮孩
叢書名:詩人散文叢書
頁數:1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92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黃禮孩的詩在澄明的語境中進行複雜的意象轉換,深入到物質對心靈擠壓的生存現場。《美在轉身之際》分詩哥與人、人文與地理兩個模塊。內容包括《世界跟我來到這裡》《有一天會閃耀》《澳門的幾個瞬間》《我們在此相遇》等作品。

內容簡介
“詩人散文”,是區別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個專有概念,因詩人獨特的觀照方式和特有的表達方式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
世界上許多著名詩人,在散文創作中亦享有盛譽,展示了”詩人散文”的獨特藝術魅力。
本書為詩人散文叢書之一,作者黃禮孩為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在詩歌創作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的散文作品亦代表了中國”詩人散文”的最高水平,展示了中國”詩人散文”的藝術風采。

目錄

◎詩歌與人
?世界跟我來到這裡
?一首詩是我讓它醒著的夢
?從殘缺的世界裡辨認出菩和光明
?紮加耶夫斯基:詩是隱藏絕望的歡樂
?他的榮耀,與自然聯繫在一起
?我所知道的恩岑斯貝格
?每個真正的詩人都是野獸
?有一天會閃耀
?朋友要用一生才能回來
?去增城看東蕩子
?詩歌是絕望底下的微光
?向略大於整個宇宙的心靈致意
?達維什:詩歌塑造民族文化身份
◎人文與地理
?轉身之際,而美卻停留
?澳門的幾個瞬間
?在澳門與美相遇
?佩索阿:懷有”心靈分身術”的踱步者
?”翡”想者和他的”睹石”之旅
?了不起的文學行當
?我們在此相遇
?一條異質混成的文藝之街
?大陸南端的紅藍之境
?隴南之行

作者簡介
黃禮孩,”70後”。祖籍廣東徐聞。作品入選《大學語文》(教材)、《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等上百種選本。出版詩集《我對命運所知甚少》、《一個人的好天氣》、《熱情的瑪祖卡》、》給飛鳥餵食彩虹》 (英文版)、《誰跑得比閃電還快》(波蘭文版),舞蹈隨筆集Ⅸ起舞》,藝術隨筆集《憂傷的美意》,電影隨筆集《目遇》,詩歌評論集《午夜的孩子》等多部。1999年創辦《詩歌與人》,被譽為”中國第一民刊”。2005年設立”詩歌與人 國際詩人獎”,被譽為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際詩歌獎。曾獲2014年度鳳凰衛視”美動華人 年度藝術家獎”、2013年度黎巴嫩文學獎、第一屆70後詩人獎、第八屆廣東魯迅文學獎等。現為《中西詩歌》主編、廣東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

精彩文摘
世界跟我來到這裡
詩歌沒有性別之分,如果有,也是關乎命名和闡述。美國,一個盛產女詩人的國度,女性寫作佔據美國半壁江山,從美國現代詩的先驅艾米莉 狄金森到詩歌形式的變革者瑪麗安 穆爾、伊麗莎白 畢肖普、西爾維婭 普拉斯,再到安妮 塞克斯頓等詩人,她們的詩歌想像力非凡、語言精準、意象詭異,寫出人的全部夢想。她們之後,美國又出現了很多異常傑出的女詩人,比如露絲 斯通、莎朗 奧茲、露易絲。格麗克、麗塔 達夫等,她們彼此並不相似,精緻繁複之間又各不同。就像我所知道的麗塔 達夫,她在世界的景象上思考,把個人的、種族的、民族的經歷放在人類經驗的整體語境下來書寫,立體而含蓄,樸素而深刻,多元又回味無窮,一個個眼前的形象或內心的隱喻,經過她的創作技巧,就顯山就露水,具有清晰的辨別性,又邁向自由的起跳之處。
麗塔 達夫是一個在自己年輕時就看到自己的傳奇的詩人。早在1987年,麗塔 達夫就獲得普利策詩歌獎,是有史以來兩次榮獲”美國桂冠詩人”稱號的女詩人。她曾經於1996年和2012年分別從克林頓和奧巴馬兩位總統手中兩次接過”美國人文基金會獎章 “,她還擁有二十六個博士學位,現為弗吉尼亞大學教授。這些閃爍的榮譽,沒有給她造成困擾,因為在過往的歲月裡,她一直在寫作裡探索自我,源源不斷地寫出了眾多優秀的詩篇。
沉溺于文學,傾盡全力寫好詩歌,這就是抱負遠大的麗塔 達夫,她要寫出能力所及的好詩,比如,在《華盛頓郵報》,她寫專欄《詩人的選擇》,兩年下來積累了大量詩篇。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她像前輩詩人威廉斯一樣,”很難/從詩中讀到新聞/但每天總有人死得可憐兮兮/因為缺少了/詩裡可尋獲的東西”(《春天及一切》)。知性和感性讓麗塔 達夫獲得了巨大的孕育能力,她切身的感受總是長出一雙翅膀,當它穿越現實之境,從語言之境出來的是靈魂的狀態擺脫了材料的限制。麗塔 達夫把詩歌安置在世俗的新聞裡,又躍出新聞的門檻,彌補了詩人威廉斯的缺憾,洶湧的藝術之光閃爍在世界的門外。
1952年,麗塔 達夫出生于俄亥俄州阿克倫一個黑人中產家庭,父親是美國輪胎行業第一位非裔化學家,母親為家庭主婦,她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哥哥。對文字的好奇和敏感,最初來自麗塔 達夫的閱讀。父親書房架子上的書隱藏著人類的夢想和欲望,麗塔 達夫對此充滿好奇,想到緊夾在那些封面與封面之問的世界,就像她往返於莎士比亞不同戲劇之間的迷失。我十分驚訝,她的童年具有這樣的內心狀態,並且一直保持到今天。這幾乎是她成為一個重要詩人的秘密之一吧。另一個幸運是,她生長的年代,黑人已經開始民權運動,她聽過馬丁 路德 金的演講。她與她的黑人朋友開始以自己的血統為傲,每一個人都留起誇張的髮型,穿醒目的衣服,感到世界終於向他們敞開。她已經不像自己的祖輩那樣遭受歧視與偏見,她的寫作不為廢奴主義思想所束縛,也就沒有聲嘶力竭的控訴;她的文化意識與性別意識轉向多元意識,向從容和自由轉移,如同恒星之光,照亮美國文學的一角。
麗塔 達夫的詩歌來自社會留存的記憶和生活之上的思索,貼切又敏捷,饒有風致卻又不斷在添加魅力,內容涉及多種話題,成詩能力異常強大。”詩人努力地嘗試,嘗試形容一些無法形容的東西。”(《答謝詞》)麗塔 達夫懂得區別與轉換,在不知不覺之間,讓我們看見種族、身份、貧窮、死亡、憂傷、絕望、愛情、記憶、神話、紀念、召喚、生存、時間這些詞語的背後,隱藏著倫理生活和豐盈的心靈,藏著她無限的渴求和勇氣、反思與質疑,就像她在《貝琳達的請願》寫到的一樣信手拈來:”所見的遠行人僅為死者/每夜從山嶺歸來。我怎麼可能/知道面如月亮一樣的男人/十二年如一日奔向我而來?”詩歌像死亡的月亮,有著冰涼的臉龐,在不同的空間裡,思想從有限轉向無限,她的憐憫之心在生命的開放之處,使人獲得慰藉和生命的溫暖。P3-5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