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疑案-爭議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 張大可 978751991560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研究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史記疑案-爭議千年的十大疑案研究
ISBN:9787519915605
出版社:研究
著編譯者:張大可
頁數:42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98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面系統地研討《史記》相關疑案的論著,在學術界尚屬首次。 《史記》的相關疑案歸納起來有十個方面:其一,司馬遷生年與卒年;其二,司馬談作史;其三,「太史公釋名」與《史記》書名;其四,《史記》斷限與附記;其五,《史記》殘缺;其六,《史記》補竄;其七,《史記》倒書;其八,《史記》中的抵牾與疏漏;其九,《史記》取材與司馬遷所見書;其十,《史記》體制義例考論。 學術界對《史記》疑案的研討,歷來均是作個案研究。本書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起,在蘭州大學任教,開設《史記》專修課,從那時起也是一一作個案研究。作者從1982年首發《司馬遷生卒年考辨辨析》以來,到2018年發表《解讀「虛妄論」提出的一些問題》止,積淀近四十年,發表專題論文十四篇,涉及了《史記》全部疑案。其中關於「司馬遷生年疑案」的專論有六篇,約佔半數,可見生年疑案是重中之重,故在本書中專設為一編,即上編,其他九大疑案總列為下編。 司馬遷生年兩說,且有十年之差,影響《史記》成書至為巨大,也是學術界研討最為激烈的話題,尤其是近一百年來呈現出三次全國性學術大討論。本書作者回顧一百年來學術界對司馬遷生年兩說的論爭,以不可辯駁的事實為依據,以及堅強的邏輯論證,司馬遷生年兩說只存在於唐代三家注,而百年論爭的總結,則呈現王國維說真實可靠,郭沫若說偽證不實,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可以為定論。這一結論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慶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歷任蘭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任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在中國歷史文獻學、秦漢三國史兩個學術領域發表學術論文近兩百篇,尤長於三國史與《史記》的研究,在學術界獨樹一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出版《三國史研究》與《史記研究》個人論文專集的學者。主要學術論著有《三國史》《司馬遷評傳》《史記全本新注》《〈史記〉文獻研究》《中國文獻學》等十余部,其中有六種獲省部級優秀圖書獎。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十卷。

目錄

上編 司馬遷生年疑案
引言
第一章 王國維考證司馬遷生年的貢獻與疏失
第一節 王國維考證司馬遷生年為公元前145年,論點堅實,方法正確,邏輯嚴密
第二節 「前135年說」論者對王國維立論基石的駁難均不成立
第三節 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的疏失
第二章 考證司馬遷行年的文獻資料
第一節 《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留下了最直接的司馬遷行年資料
第二節 司馬遷記述交遊涵蓋的行年資料
第三節 「太史公曰」皆為「司馬遷說」
第四節 由司馬遷交遊與文史考察的內容給予生年考證的重大啟迪
第三章 司馬遷生年「前145年說」之證據
第一節 幾個重要行年關節點之考證
第二節 司馬遷問故孔安國、師事董仲舒之考證
第三節 司馬遷交遊提供的旁證
第四章 「前135年說」之源,郭沫若、李長之的舉證無一考據
第一節 郭文駁難王說,舉證三條,皆有辨無考,不能成立
第二節 李文十證,亦無一考據
第五章 「前135年說」後繼論者的「新證」無一實證
第一節 王達津、趙光賢的「新證」
第二節 李伯勛、蘇誠鑒、吳汝煜的「新證」
第三節 評近年來「前135年說」後繼論者的用偽命題立說
第四節 一條被視為「鐵證」的偽證
第六章 「前135年說」論者袁傳璋在考證煙幕下精製偽證偽考
第一節 編織理論為「前135年說」彌罅補漏
第二節 費心費力,誤讀史文
第三節 袁傳璋的五步推演,乃精心編織偽證偽考
第四節 餘論三題
第七章 百年論爭回顧,定案司馬遷生年
第一節 司馬遷生年十年之差論爭的意義
第二節 司馬遷生年兩說,只並存於三家注,王、郭兩說王真郭偽不並存,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可以為定論
第三節 司馬遷的卒年
第四節 《報任安書》的作年
附錄 關於《報任安書》寫作年代之補證
第八章 司馬遷創作系年(附司馬談)
第一節 家世、童年(前145—前127,前後十九年)
第二節 修史助手(前126—前110年,前後十六年)
第三節 發憤著書(前110—前93年,前後十八年)
第四節 晚年修訂(前92—前86年,約七年)
附錄 「司馬遷生年疑案研討」論文六篇
說明
論文一 司馬遷生年十年之差百年論爭梳理學術研討會綜述
論文二:司馬遷生年十年之差百年論爭回顧
論文三:一樁百年論爭學術公案的終結梳理
論文四:從三晉地域文化與司馬遷的關聯看其出生時間應在前145年
論文五:《玉海》之《正義》佚文是怎樣被包裝成司馬遷生年「確證」的?
論文六:李長之關於司馬遷「生於前135年說」舉證十條無一考據
下編 《史記》疑案
第一章 司馬談作史考論
第一節 昔賢今人對司馬談作史的考論
第二節 對司馬談作史考論成果之評議
第三節 司馬談作史應如何評價
第二章 「太史公」釋名與《史記》書名考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太史公釋名之分歧及考辨
第三節 《史記》專名始於東漢桓靈之際而原題《太史公書》
第四節 司馬遷署官以名其書曰「太史公」既尊其父,亦是自題
第三章 《史記》斷限與附記考論
第一節 《史記》的兩個斷限計劃
第二節 司馬遷對《史記》上限的修正——起於黃帝
第三節 《史記》的四種下限說
第四節 《史記》斷限太初四年而大事盡武帝之末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節 餘論
第四章 《史記》殘缺考論
第一節 《史記》殘缺篇目
第二節 《日者》《龜策》兩傳非褚少孫補
第五章 《史記》補竄考論
第一節 論褚少孫續補《史記》
第二節 《史記》補竄內容數據統計
第三節 對《史記》補竄內容字數數據統計的意義
第六章 《史記》倒書考論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與破讀方法
第二節 運用對比法可證《將相表》為司馬遷所作不容置疑
第三節 《將相表》大事記之分析
第四節 倒書書法之微旨與無序之謎
第七章 《史記》中的抵牾與疏漏
第一節 《史記》存在抵牾與疏漏是客觀事實
第二節 有謬必糾,而疑古過勇,則會迷失方向
第八章 《史記》取材與司馬遷所見書考論
第一節 載於《史記》中的司馬遷所見書
第二節 司馬遷用多種途徑搜求史料
第三節 司馬遷取捨材料的標準
第九章 《史記》體制義例考論
第一節 五體題名義例
第二節 五體序目義例
附錄 《史記》疑案研究論文索引(258篇)
一、司馬遷生年疑案研究百年論爭論文索引(附卒年,142篇)
二、史記疑案專題研究論文索引(116篇)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