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化成一隻飛蛾 劉立雲 97875511645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花山文藝
NT$3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化蝶化成一隻飛蛾
ISBN:9787551164504
出版社:花山文藝
著編譯者:劉立雲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92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詩人散文”,是區別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個專有概念,因詩人獨特的觀照方式和特有的表達方式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
世界上許多著名詩人,在散文創作中亦享有盛譽,展示了”詩人散文”的獨特藝術魅力。
本套叢書作者皆為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在詩歌創作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們的散文作品亦代表了中國”詩人散文”的最高水平,展示了中國”詩人散文”的藝術風采。
《化蝶化成一隻飛蛾(精)/詩人散文叢書》收錄《父親是個農民》《此情可待成追憶》《小河淌水》等作品。

內容簡介
談及自己的新作,作者表示,這是一本自傳性的散文,書中真實記錄了自己的成長經歷。”我今年70歲了,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走過的路,感慨良多。這本書是我對時代變遷、個人成長和心靈史的真誠回顧,我想用文字修補人生路上的種種遺憾和缺口。”

目錄

2009年的第一場雪
南昌會合
父親是個農民
小小寧岡縣
在一張紙上虛構雷鳴
年滿十六歲
農業糧,商品糧
丟了一隻鞋
此情可待成追憶
縣中宣傳隊
走進暴風雨
說服力
父親,不哭
上海女知青
小河淌水
在一根竹子上挖掘戰壕
我本將心向明月
童莉(一)
童莉(二)
童莉(三)
入伍通知書
高傲之心
“火車!火車”
生命中第一班崗
鐘長鳴
連長發火了
在梅嶺
政委的女兒
第一次高考
第二次高考
准岳母
跟父親徹夜長談
次生林
杭州樓外樓
長途班車
山上一棵樹
阿爾茨海默病
孝子賢孫
父親在彌留之際
痛心疾首
三十八年塵與土
命留不住,神也留不住
老同學
穿過田野到墓地
一顆土豆的命運
大地不負春光

作者簡介
劉立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1954年12月生於江西省井岡山市。1972年12月參軍,1985年調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工作,歷任《解放軍文藝》編輯部編輯、編輯部主任、主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第一圖書編輯部主任 解放軍出版社文藝圖書編輯部主任。編輯和主編上百部軍事文學作品,其中多部作品榮獲國家圖書獎、魯迅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先後到過德國、法國、荷蘭、盧森堡、美國、越南、泰國等國訪問或參加國際圖書節 。2011年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出席以色列”尼桑”詩歌節 。出版詩集《紅杜鵑,紫杜鵑》《紅色沼澤》《黑罌粟》《沿火焰上升》《向天堂的蝴蝶》《烤藍》:長篇紀實小說《瞳人》(正改編長篇電視連續劇《為你飄零》),長篇紀實文學《1949:淨化大上海》(被改編為長篇電視連續劇《1949:北上海》)《血滿弓-刀》《莫斯科落日》等十餘部,撰寫電視專題片《巾幗英雄》《洗禮》等多部。報告文學《生死簰洲灣》選入大學”新時期文學作品選讀”。幾十首詩作選入《中華詩歌百年精華》等選本。勵志圖書《胸中有個天》(合著)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詩集《沿火焰上升》獲全軍新作品一等獎;組詩《生命中最美的部分》獲2003年《詩刊》優秀作品獎;組詩《生如夏花》獲2010年《人民文學》優秀作品獎;2008年被《詩刊》評為十大年度優秀詩人;詩集《烤藍》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圖書獎、全軍新作品特別獎。

精彩書摘
2009年的第一場雪
深夜,大雪蒼茫。我開車送妻子和兒子進入北京平安大道我工作的那家軍隊出版社。大弟的電話就在這時打了進來。我踩一腳?車問有什麼事。大弟說,哥,父親出事了,你們在外面的幾個兄弟快回來。我說出了多大的事?他說天快亮的時候,父親起來上廁所,撐在彈簧床邊的手不慎一滑,從床上摔到床下。母親請人把他弄回床上,當時還能說話,但快到中午時病情惡化,立刻送縣醫院。一拍片,醫生說顱內大出血,救不回來了。我說知道了,北京下大雪,我正在開車,到站後馬上回電話。
我開著的車拖著兩道深深的轍印,停在單位後院被積雪覆蓋的停車場。此時大地寂靜,在刺穿黑夜的遠光燈中,我看見雪中的世界像一幅巨大的卡通畫,所有的車覆蓋著厚厚的蓬蓬松松的雪,如同一條條正在做夢的胖頭魚。學醫出身的妻子沒下車,探過身子拍拍我的肩膀說,我聽見了,是你家裡的電話,你父親怎麼啦?腦出血?
南昌會合
第三天,1月6日清晨,料峭寒風中,我們在省電視臺附近的一個粥棚會合了。我們是:我、在石家莊建設銀行工作的二弟立華和在寧波鄞州日報社工作的三弟立中——我們在不同年代,通過不同途徑從故鄉”突圍”的三個親兄弟。
1月5日大半天加一夜,我和二弟立華乘特快列車從北京直奔南昌。
石家莊離北京近,我在詢問到航班的確切信息後,讓二弟1月5日上午從石家莊火速趕到北京,下午一起飛井岡山。當時我想,父親命懸一線,醫院肯定覺得無力回天,才會告訴親屬準備後事,把兒女們都召回去見最後一面。如果不出意外,我們1月5日天黑前就能回到縣裡,父親需要等我們約三十個小時。我想到過去交通不便時遇上老人病危,老家人說,只要老人的心裡還有願望放不下,這種願望主要是兒女在遠方趕不回來,是不會咽氣的。我希望父親也能堅持住,等待在外地工作的三個兒子趕回去。
父親是個農民
父親是一個農民,一個標準的農民,完全徹底的農民。即使1969年在他36歲時被招工進了縣建築公司,成了一名建築工人,也還是一個理論意義上的農民。雖然按今天風行的說法,可以歸於農民工,是早年吃商品糧的那種還不叫農民工的農民工。他勤勞、善良、厚道、膽小怕事,勉強認識自己的名字,還不會寫。他的生存之道,是中國所有農民循規蹈矩的生存之道:小富即安,相信”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遇事能忍則忍,能讓則讓,能躲則躲;沒有明確的信仰,也不可能有雄心壯志,更沒有野心。一生的追求,就是在村裡蓋一棟房子,在這座房子裡生兒育女,終老一生。
2009年9月,守在東上鄉橋頭屋場前門村那棟老屋裡的父親和母親,讓在縣裡幾度與人合夥開廠幾度失敗的大弟立新,給我們四個分別在北京、石家莊、寧波和惠州工作的四兄 弟打電話,說想我們了,希望趁著他剛剛大病初愈,帶上妻子兒女,回老家一起歡度國慶佳節,照個全家福。話說得鄭重其事,情真意切,有幾分溫馨,也有幾分淒涼。該是一種難得的心理默契,我們四兄弟,還有四個人的配偶、四家的孩子,竟然齊齊地響應,沒有一個因故缺席。在國慶長假的前一天,我們四兄弟各自帶上夫人和孩子,幾乎同一時刻踏上了回鄉的路。到了家裡才發現,父母像有先見之明,為以後再也不可能聚齊的這次團聚,做了精心準備。當天晚上,關住敞開的大門,像進行一場儀式,父親和母親把在縣城礱市鎮打好的三個金戒指,每個媳婦一個,鄭重地交到她們手上(四弟因為在老家結婚,提前給了);給孩子每人一個兩千元的紅包,鼓勵他們好好讀書,努力上進。
父親剛患的那次大病,其實是他的無知造成的,是他的一場病中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