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辨-傳統文論的內在理路 ISBN:9787307238879 出版社:武漢大學 著編譯者:孫盼盼 叢書名:中華字文化大系 頁數:22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89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融合「文體學研究」與「關鍵詞研究」論題,運用「歷史語義學」與「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圍繞文論關鍵詞「體」的文字譜系和文化傳統,將其原生、次生、再生的語義梳理與思想史、觀念史、文化史的具體語用以及文論史、文體史上一些關鍵性節點的鑄刻相結合,闡釋由「求得」「避失」而「趨辨」的微妙關係和內涵特徵,可供相關方面參考。本書為「中華字文化大系」第二輯之一,主要以「辨」為研究對象,圍繞傳統文論之論「辨」觀念,深究「求得」「避失」交織的觀念淵源,辨析得失之爭,探索辨體分梳;聚焦「求得」「避失」交織的概念歷史,歸納批評範式,梳理「求得」「避失」交織的思想資源,研尋其內在理路,論證意義共享與語義關聯;詮釋「求得」「避失」交織的價值取向,探討其理論視野和思維取徑。作者簡介 孫盼盼,男,漢族,1990年9月生,安徽宿州人,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后。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專任教師,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文化及文論的研究工作。在《中國美學研究》《學術研究》《江西師範大學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論壇》《武陵學刊》《長安學術》等國內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數字版)、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出版個人專著《神:中華文化的幽情壯采》。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神』與中國文論的生命精神研究」;主持並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創新項目1項,參与重量、省部級科研項目共4項。目錄 緒論一、研究對象及意義 二、研究現狀及特徵 三、研究重點及難點 第一章 辨:中國文學批評的固有特點 一、辨物居方 二、辨禮識義 三、辨體明性 第二章 「辨物居方」與「神」觀念之源流 一、辨物:「神」的隱喻性生成 二、觀史:「神」觀念的展開路徑 三、居方:「神」的劃界與越界 第三章 「辨禮識義」與「體」的禮學基因 一、「辨禮」與「辨體」的內在淵源 二、「制禮」與「立體」的交互發展 三、「禮體」與「文體」的關聯互動 第四章 「辨體明性」與「體」的意義生成 一、漢字構形與文化記憶 二、話語權力與觀念傳遞 三、觀念轉向與範式塑造 第五章 「辨」與「體」的雙向建構及策略 一、解體與獻體:「辨體」意識的發生 二、得體與失體:「辨體」傳統的轉換 三、從變與從義:「辨體」闡釋的原則 第六章 辨「得」:文體批評的體認與覺解 一、宗旨:心生言立,言立文明 二、情態:洞曉情變。曲昭文體 三、依據:類例既分,文體自明 第七章 辨「失」:文體省察及其實踐路徑 一、證「失」:踵事增華。變本加厲 二、辨「式」:分之雙美,合之兩傷 三、賦「法」:統緒失宗。義脈不流 第八章 辨「文」:語義嵌入與疊加賦值 一、濫觴:原始表末,釋名章義 二、取捨: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三、檢視:望今制奇,參古定法 第九章 辨「藝」:概念耦合與話語重構 一、探源:東海西海。心理攸同 二、流變:因智造藝,因藝立事 三、鍵閉:僑詞來歸,舊瓶新酒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