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實物.人類學習與博物館學 ISBN:9787309169850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周婧景 叢書名:博物館研究書系 頁數:4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85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專題研究博物館理論和方法語境下實物之於人類學習諸多相關性的精心力作。其學術視野寬闊又不失多元、資源分析系統又不失凝練、成果轉呈思辨又不失務實,為圍繞「實物」這一愈久彌新的博物館學話題、「學習」這一調整中的博物館立場等熱點難點更加深入的探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作者簡介 周婧景,歷史學博土,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博導、博物館學教研室主任。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是以觀眾研究為基礎的博物館闡釋與傳播?究、博物館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專項)、上海市哲社一般課題、上海市哲社青年課題、上海市哲社系列課題等各類項目11項。主持或聯合主持觀眾評估、展覽內容策劃等橫向課題8項。出版專著《博物館兒童教育》《文獻類展品展覽研究》、譯著《博物館策展》、合著1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80多篇。學術論文獲獎三次,研究報告獲獎兩次。專著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獎著作類二等獎。國家社科青年項目結項鑒定優秀。目錄 序言/陸建松緒論 從博物館學理論談人類實物學習的日常化模式 第一部分 立論之基:實物學習的轉向與考辨 第一章 實物學習的需求與轉向 第一節 「物質轉向」原因溯源 第二節 轉向加劇「兩大改變」 第二章 習以為常並非理所當然:符號學習能代替實物學習嗎? 第一節 信息特點:顯性信息與隱性信息 第二節 載體屬性:能承載信息與僅用作載體 第三節 實現手段:雙項任務與單項任務 第三章 人類實物學習的優劣之辨 第一節 實物學習的優勢 第二節 實物學習的局限 第二部分 認識論:實物學習的要素與構成 第四章 實物媒介化的客體——實物 第一節 實物構成及差異化闡釋需求 第二節 實物作為媒介的信息及其分層 第三節 開放學科邊界,交叉滲透認識實物 第五章 實物媒介化的主體——受眾 第一節 價值取向轉變之「痛」 第二節 受眾的碎片化構成與動態化發展 第三節 學習過程的自由選擇 第四節 受眾認知的底層機制 第六章 實物媒介化的中介——闡釋 第一節 「闡釋」的辨析及其理論依據 第二節 實物闡釋的類型歸屬 第三節 闡釋的目標:「視域融合」 第四節 實物闡釋和博物館闡釋的差異 第五節 博物館闡釋及其對實物闡釋的啟示 第三部分 方法論:博物館學對日常實物學習模式的啟發與構建 第七章 博物館功能泛化帶來實物學習的日常化與規模化 第一節 社會教育的蘇醒和家庭教育的回歸 第二節 博物館泛化引起實物學習的規模化 第八章 博物館學理論在構建實物學習新模式上的貢獻 第一節 從普通物到作為學習媒介的物:「博物館化」過程及啟示 第二節 與符號學習并行的實物學習新模式:博物館物的闡釋類型及啟示 第三節 討論與思考 第四部分 本體論:被低估的博物館學遠比你想象的重要 第九章 人「痴迷」實物的內在根源 第一節 表層因素:人類的經驗式收藏與「痴迷」行為 第二節 深層因素:被大腦系統喚起的「興趣」 第十章 再思實物與人類學習 第一節 對象與釐清:物擁有完整的生命史,並非只有與人交叉或共時的部分 第二節 誤區與突破:人類的實物學習與大腦的潛能開發 第十一章 博物館學——一門探究實物學習的獨特科學 第一節 實物學習的雙重困境:「語言的囚牢」與「學科的廓清」 第二節 博物館專業化發展與第二重困境的破解 第三節 博物館學範式構建:基於實物傳播信息的四階段模型 第十二章 回望百余年的博物館學:探索與超越 第一節 重新出發:對博物館定義的再理解 第二節 博物館學:在回望中超越、在探索中前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