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想要發財也無可厚非 ISBN:9787500175100 出版社:中譯 著編譯者:傑森.布倫南 叢書名:無可厚非生活倫理與美學 頁數:24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74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越是富有,越應該主動幫助他人,但致富與享受財富都無可厚非。 在為什麼想要變得富有是可以的,傑森·布倫南認為:你賺的錢越多,你為他人做的就越多,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也只是通過做他的工作來富有成效地「回饋」社會。此外,財富讓我們有機會過上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布倫南還展示了基於金錢的社會如何創造更好、更值得信賴和更拮于合作的公民。布倫南認為富裕國家變得富有是因為它們健全的制度,而不是因為它們可怕的奴隸制或殖民主義歷史。一個人擁有的錢越多,就越應該幫助他人,但我們並不是天生就對社會負有永久債務。致富是可以的,享受財富是可以的。內容簡介 愛指手畫腳的說教者聲稱愛財是萬惡之源。他們認為賺大錢的人就要剝削他人,而把錢捐出去就能維護好自己的形象。 在本書中,傑森·布倫南(Jason Brennan)表明了與道德說教者對立的一面。他認為,通常情況下,你賺的錢越多,為別人做的就越多。即便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人,只要忠於職守就能「回饋」社會很多。另外,財富能解放我們,讓我們過上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布倫南還說明了金錢對於塑造更友好、更值得信賴和更有合作精神的公民的作用。在講述資本主義的新歷史學家這部分內容時,布倫南論述了富有的國家富在他們健全的制度,而不是其可怕的奴隸制或殖民主義歷史。 布倫南認為,一個人越有錢,就越應該幫助別人。他還認為,我們並不是生來就對社會永久負債的。去變得有錢,去享受有錢,這無可厚非。作者簡介 傑森·布倫南(Jason Brennan),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喬治敦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倫理學和公共政策,代表作有《投票倫理學》《自由至上主義》《為什麼不是資本主義》等。目錄 想要發財也無可厚非第一章 萬惡之源 仇富 盈利不道德 金錢代表骯髒 你已經是有錢人了 第二章 金錢之愛 制定購物清單 充分展示自己/結交朋友 去適應,去享樂 伊斯特林悖論的終結 金錢即自由 休閑 生命與健康 燈光和書籍 安全與和平 文化一以及獲得文化的途徑 金錢可以買到愛情嗎? 金錢如何做到讓數百萬陌生人協同合作? 慾望與貪婪 結語 第三章 金錢是骯髒的嗎?金錢會腐蝕人嗎? 海法日托所實驗 市場會讓我們變善良嗎? 金錢的本質 事物的價格和價值 結語 第四章 賺錢無可厚非 僵死世界里的道德沉澱 近來逝去的道德意識 利潤的啟示 一隻看不見的手 市場競爭一隻有合作才有競爭 利潤是衡量附加值的指標 資本主義是增加財富和破壞利潤的機器 有利可圖,利潤不良: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 第五章 富國與窮國 三個具有誤導性的思維實驗 大富裕與大分流 經濟學家的想法:制度理論 反資源論 反帝國主義理論 反奴隸制思想 過去的罪惡無法成就現在的繁榮 第六章 要把錢捐出去嗎 對社會負債 自己奢靡生活而不顧他人死活 彼得·辛格的基本觀點 「溺水孩子」思想實驗 辛格可能的反應 當你購買奢侈品或投資時會做什麼 投資和慈善機構/侶 不要關停世界經濟 為何我們還沒有拯救世界?r 維持現狀 第七章 貪婪、嫉妒和懷疑 我們為何會購買奢侈品? 追求地位天生令人反感嗎? 追求地位有用嗎? 關於花錢塑造形象的總體想法 財富永遠不夠 結語 註釋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