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山宗水源 ISBN:978752282688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趙豔著 頁數:2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72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河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和上游匯水區,有著「山之宗,水之源」「中華水塔」之美譽,是我國乃至亞洲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本書系統梳理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生態倫理文化,並將崑崙文化、大禹神話與青藏高原河源文化聯繫起來,分析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的資源觀、環境觀,指出了河源文化的內核就是生態文化,這對繼承和保護好傳統的文化精神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簡介 趙艷,博士,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希臘與拉丁語系訪問學者,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方向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宗教神話學研究。先後在核心苦幹發表《古希臘思想在加繆作品中的延伸》《原欲與理性:希臘文化精神的雙重維度》《西西弗斯——超越荒誕的精神隱喻》《青藏高原藏族民間宗教信仰生態意識的思考》《滲透與浸染:犍陀羅藝術中的希臘因素》《關於神話與原始宗教信仰的學術反思》等學術論文多篇。主持高層次人才(博士)項目「印度佛教神話在絲路的流變研究」,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目錄 緒論第一章 河源 第一節 河源地區生態系統價值 一 河源地區地質地貌價值 二 河源地區生物多樣性價值 三 河源地區遊牧文化價值 第二節 河源之「山宗水源」的自然稟賦 一 巴顏喀拉山脈與黃河等水系及湖泊 二 唐古拉山脈與長江等水系 三 阿尼瑪卿山脈與大渡河水系 四 可可西里山脈與楚瑪爾水系 五 西傾山與洮河等水系 第三節 歷史視野中的「河源」與「江源」 一 關於「河源」 二 關於「江源」 三 河源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源頭 第二章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與中華文明 第一節 河源地區與上古文明 一 河源地區早期人類活動 二 河源地區的原始文化遺存 第二節 羌人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形成 一 關於「文明」的界定 二 西羌的繁衍及其遷徙 三 藏族先民與西羌部落 四 西羌與古代族群文明互動 第三節 河源崑崙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 一 神話崑崙 二 地望崑崙 三 河源崑崙與華夏民族 第四節 「同心方」的宇宙空間模式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 《山海經》的宇宙空間模式 二 「禹域」與九州 三 五方、九州與華夏文明 第五節 河源文化與人類古代文明的互動 一 絲綢之路青海道 二 唐蕃古道與南亞廊道 三 茶馬古道與文明古道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態倫理思想:人與自然 第一節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一 關於「自然」 二 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之上 三 人類與自然密不可分 四 人類受到自然的懲罰 第二節 人與自然生命同源意識 一 青藏高原及其山水形成 二 宇宙萬物起源 三 人類誕生與起源 第三節 自然崇拜中的敬畏意識 一 山水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 二 黃河「瑪曲」與長江「治曲」的傳說 三 高原物種起源 第四章 青藏高原生態倫理思想:「山川神主」 第一節 生態平衡,持續發展 一 生命之網 二 生命共同體意識 第二節 山為萬物之本 一 中國古代封禪制度 二 以黃琮禮崑崙 三 神山祭祀體系 四 祭祀阿尼瑪稠 五 神聖祁連山脈 第三節 水為生命之源 一 青海湖的歷史 二 青海湖的傳說 三 青海湖祭祀儀式 四 山水一體的自然萬物崇拜 第四節 祭河源神廟與「山川神主」 一 河源神廟的興修與祭祀 二 禹:從「山川神主」到「夏宗人王」 三 祭禹祀典的肇始與發展 四 哈拉庫圖古城禹王廟 五 積石關禹王廟之興廢建制 第五章 青藏高原生態倫理思想:自然崇拜 第一節 節制慾望,適度索取 一 生命的棲息地 二 與自然共生之道 三 「人在情境」中的系統思考 第二節 動物崇拜 一 氂牛崇拜 二 探羝崇拜 三 瓊鳥崇拜 第三節 自然與神靈崇拜 一 龍神(Klu) 二 年神(Gnyan) 三 「勒如欽姆」 四 祭祀儀式 第六章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與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 現代生態危機與生態文化 一 現代生態危機與生存險境 二 人與自然關係的三個階段 三 生態危機實為文化之危機 第二節 生態倫理思想與生態文明 一 交叉路口上的人類: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二 「人類紀」與生態文明新時代 三 生態倫理思想:生態文明的理論基礎及精神動力 第三節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就是生態文化 一 「文化」之定義與文化學理論 二 文化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與張力 三 和諧共享的青藏高原河源生態文化體系 第四節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 一 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脈絡 二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內容譜系 三 青藏高原河源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的東方範式 四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係之實踐案例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