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文化概覽 郭朋朋 978756077927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大學
NT$1,89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陶山文化概覽
ISBN:9787560779270
出版社:山東大學
著編譯者:郭朋朋
頁數:3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581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對陶山山體洞穴及周邊五個村落(棲幽寺村、澗北村、呂仙村、關王殿村、馮庄村)的文化遺?進行調研考察,通過運用現場踏勘、實地走訪、文獻查閱與解讀、深入訪談等方法,對山體及上述五個村的文化遺存遺?、史志文獻、鄉土文獻、鄉賢名人、民間記憶等進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然後分為陶山自然景觀、人文遺?、民間傳說、陶山名士、詩文刻石等大類予以呈現和展示,圖文並茂、語句流暢、條理清晰,兼顧學術性、資料性、知識性、通俗性,為讀者打開了一扇認識陶山、走進陶山的大門,是系統介紹和研究陶山歷史和地理的集大成之作。

目錄
第一章 陶山概說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歷史文化
第三節 周邊村落
棲幽寺村
澗北村
呂仙村
關王殿村
馮庄村
第二章 自然景觀
第一節 洞窟
鴿子井
貔子井
藏兵洞
無名洞
西施洞
狼洞
石縫洞
牧羊石棚
三角洞
隱姑洞
朝陽洞
無名洞(朝陽洞東)
無名洞(竹林寺東北,兩個)
小石棚
大眼洞
棒槌洞
無名洞(棒槌洞東)
朝天洞
石縫洞(朝天洞東)
無名洞(朝天洞東)
雙洞
方洞
三仙洞
觀音洞
石縫洞(觀音洞南)
凹洞
鴿子洞
冰洞
石縫洞(冰洞東南,兩個)
牛眼洞
石棚洞
三角洞(陶山主山體西)
無名洞(陶山主山體西,兩個)
李富德洞
黃花洞
無名洞(黃花洞北)
留人洞
黑虎洞
鴿子洞(黑虎洞北)
大連洞
大連北洞
石材洞
圓洞
牛洞
第三章 人文遺?
第四章 民間傳說
第五章 陶山名士
第六章 詩文刻石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獲知陶山之名,是緣于
少時展讀唐仲冕先生的《岱
覽》鴻著,其卷末《敘覽》
,寫其葬母客寓之地,筆寓
深致,墨蘊遠情,其卷底「
冠石疊雲,方棱四削,負陰
抱陽,堂皇洞敞」的鴟夷風
光,每令我心蕩神搖,懷想
不已。1987年盛暑,由家
舅帶領,乘車以達肥城湖屯
,步行至陶麓,先訪幽棲陶
祠與岱南書院,再謁唐母神
道碑,《岱覽》風物,宛然
目底。接著便向山頂攀緣,
嶺崖崎嶇,野徑難尋,天氣
酷熱,揮汗如雨。才及山半
,只聽四周炮聲陣陣,煙塵
一片,乃附近正開山炸石,
不敢久留,於是在「陶山界
上炮聲隆」中匆匆下山。后
來十數次來登此山,記憶最
深者為2003年9月,在時任
湖屯鎮文化站站長董吉香導
引下,尋覓安子山(陶山西
北)唐仲冕墓,幾經周折,
終在山巔找到傳聞中的「唐
蠻子林」。墓雖已毀圮,但「
陶山府君」殘碣尚存。是日
載陰載嚦,登時霽光澄明,
而至林間浥絲沾袖,撫石盤
桓,默誦「華表千年鶴,蒼
崖百尺蘿」之句,似與詩靈
遙會於此雨煙晴嵐之中。
在三十年研究中,我時
時關注著陶山,在此先後尋
獲關涉「杞梁妻」、唐征高句
麗及《碧霞元,君護世宏濟
妙經》等重要資料,這裏成
為我學術領域的一塊「寶地」

陶山文化積淀豐厚,但
自《岱覽》之後,尚無一部
系統翔實的研論著作,令人
遺憾!現在這部《陶山文化
概覽》(以下簡稱《陶覽》
)的問世,填補了此一學術
空白。
《陶覽》一書的編纂,
緣于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
2021年受肥城市文化和旅
游局委託,承擔「肥城陶山
及其周圍五個村落文化遺產
」調研項目,涉及山體、洞
穴、峰巒、澗泉等考察及村
落文化遺?調研等。研究院
同人通過實地踏勘、現場訪
談、文獻查閱,對此區域的
文化遺存遺?、鄉土文獻、
鄉賢名人、民間記憶等進行
了挖掘整理,歷時年余,最
終纂成全部書稿。
這部著作有如下幾個鮮
明特色:書中所記,均出於
親自走訪,翔實準確。如世
傳之「七十二洞」,洞名洞址
,多有歧說,《岱覽》記述
雖詳,仍有方位舛違、名稱
混淆之處。此次聘請鄉民為
嚮導,遍攀各洞,逐一登錄
。其他溝壑峰嶺、廟寺寨村
均作踏勘,所記悉出於手捫
目驗。其中一些遺?,如玄
真子墓(及陶姑娘墳傳說)
,系首次記錄。石刻著錄也
是本書亮點。陶山歷代石刻
豐富,隋唐以來銘刻,不下
百方。《岱覽》採錄已富,
並未窮盡;今人《陶山石刻
》等書,錯漏較多。此次除
將現存古刻全部摹拓之外,
更將北京大學圖書館藝風堂
舊藏陶山石刻悉數複製,錄
文入書,中多珍秘之品。如
宋宣和《竹林寺摩崖碑彌勒
佛創修大殿之圖供養記》,
原刻字跡漫漶,《岱覽》錄
文亦不全,今據舊拓校補,
中稱「萬余奏改宮為寺,相
公朝罷萬民歡」;「院德名額
掛高遷,德士離苦天賜寬」
。按《宋史·徽宗本紀》載
宣和元年詔:「佛改號大覺
金仙,余為仙人、大士。僧
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
寺為宮,院為觀。」此記所
述德士之名,堪與正史互證
。金大定重修幽棲寺碑記,
出自趙?等名家,但《岱覽
》僅錄碑陽《陶山幽棲寺重
修大殿記》,今據藏拓適錄
碑陰《重修大殿並聖像碑陰
記》,足補《全金文》之佚

總之,這部《陶覽》是
繼《岱覽》之後對陶山文化
的巡禮,謹嚴詳備,足可踵
繼唐公。仲冕先生《七十二
洞小石》詩云:「今年尋躡
列仙洞,岩扃窟室何能窮。
欲寫一圖識奇幻,愧無妙筆
追鴻蒙。」若詩魄百年後猶
戀此山,見後有來者,能復
探七二之奇,纂稿以為《岱
覽》之續,亦當展卷而為之
忻然吧!
周郢庚戊年清明謹識于
岱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