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老天津名人軼事 ISBN:9787201195483 出版社:天津人民 著編譯者:由國慶著 叢書名:天津舊事叢書 頁數:17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59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老天津」這三個字不僅是時間、地域的概念,更是浸潤著情感的歷史敘事和文化認知,一座富有影響力的名城,往往與眾多歷史文化名人相依存。城為人建,由人管理,津沽為人提供生活空間和命運舞台。一代代人以求生存、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推進城市前行,也為名城之名描繪著色彩。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默默無聞的人們撐起城市時空,同時也托舉起、映襯出那些因卓然優秀,因開創建樹,因造福一方,因威望影響,因特立獨行,而獲得身前身後有名氣的人。名人與名城互動,他們的城市故事,是這本《老天津名人軼事》要講給廣大讀者的。 內容簡介蹤跡舊人留,該書作者由國慶並沒有「循規蹈矩」為這些人物立傳,書中少有生平概述,通常選取人物的側面,以原始資料或個人藏品為支撐,以不同尋常的視角,用圖文並茂的形式,通過城市進步、文化教育、文藝生活、消閑娛樂、工商驕子等不同章節,將老天津名人的新鮮故事娓娓道來。如梁啟超妙題菊花詩、梅蘭芳嘗美食、梁實秋說津菜、張中行批語「斯文掃地」、張愛玲的少年時光、劉雲若的「花語」、徐來被歌迷「環請」等,給人五光十色之感。這些故事是軼聞也是珍聞,雅俗共賞,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契合新時代文化閱讀新發展的需求。 目錄文教興邦 張伯苓:創辦南開女中 李叔同:心系母校寫校歌 凌福彭:傾心工藝學堂 盧木齋:刻刊《天演論》啟發民智 徐肅靜:賢母教育家 宋棐卿:開設毛織編織班 陳祝齡:創辦旅津廣東中學 夏景如:殫精竭慮為「聖功」 凌叔華:天津的少年記憶 郭堯庭:在書局獨當一面 張中行:執教南開中學 丹青雅事 錢慧安:海派畫家北天津上成大名 張大千:在津多次辦畫展 張兆祥:以《百花詩箋譜》傳世 王垿:為謙祥益題匾 潘齡皋:商家最愛「北潘」書法 華世奎:津門榜書第一家 邵芳:師從陳少梅的女畫家 楊昱昆:倡導尊古書畫學風 竇宗洛:漫畫繪天津 陸辛農:為娘娘宮畫寫真 張譽聞:印書法名帖做廣告 陳其華:商業美術畫稿炙手可熱 文藝氣象 徐世昌:在小站作《練兵歌》 梁啟超:觀菊展賦詩 尹紹耕:偷拍慈禧奉安大典 呂碧城:風華絕代的才女 馮武越:運籌北洋攝影會 譚林北:經營同生照相館 劉文斌:在電台播廣告「賣葯」 張伯駒:與天津文化界多有往來 劉雲若:與廣告社結緣 劉髯公:辦平民化的報紙 胡蝶:「聖功學堂」的往事 張愛玲:津門六年好時光 美食味道 林墨青:真素樓倡導新民風 黎元洪:鍾情西餐 丁伯鈺:大少爺賣糖堆兒 榮慶:日記中說美食 張志潭:交通總長傳授醋椒魚廚藝 孫傳芳:喜歡吃「果仁張」 馬連良:在會芳樓吃扒海羊 梁實秋:趣說天津滋味 趙道生:大華飯店號稱「第一西餐」 唐魯孫:喜歡肉鹵鍋巴菜 侯寶林:難忘天津飯食 汪曾祺:愛吃天津青蘿蔔 穆祥珍:水火相容炸冰核 消閑娛樂 奕□:醇親王1886年巡檢天津看電燈 溥儀:享受時尚生活 婉容:皇後生活喜憂參半 文?:敢與皇上打離婚 鄭筠榮:「小豆腐」建起大宅院 李春城:打造榮園 雍劍秋:以別墅遮人耳目 高星橋:天華景熱鬧喧天 黎錦暉:率「明月」明星走紅津城 徐來:被粉絲「環請」 趙一荻:因舞結緣張學良 袁迪新:與外公段祺瑞的舊時光 梅蘭芳:多次獻藝津門 黃裳:在老天津淘舊書 馬三立:細說早年廣播往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