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中國文學史解題 許嘯天著 江俊偉整理 97875403659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崇文書局
NT$3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中國文學史解題
ISBN:9787540365912
出版社:崇文書局
著編譯者:許嘯天著 江俊偉整理
頁數:36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53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
精選民國時期20種中國文學史代表性著作進行整理考訂
力圖揭示中國文學史著作發軔和發展過程
系統梳理中國文學史著作知識譜系
呈現中國文學史著作的整體面貌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 中國文學史解題》為”民國時期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叢刊”中的一種。《中國文學史解題》內容上分為《文學解題》《文學史解題》《中國文學史解題》三大部分,分別回答了什麼是文學、什麼是文學史、應該如何書寫中國文學史這三個問題。三大部分下又分專題,全書近50個專題。所述所議,在一定程度上又兼具文學批評的意味。該書雖順應以源自西方的文學觀念為衡量標準、以西方式的書寫範式為效仿對象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著述”主流”,但也流露出對中國文學固有之思想傳統與民族立場的關注與尊重。因此,具有一定的學術史價值。

作者簡介
陳文新,”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席、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主編《中國文學編年史》《中國古代文學》等。著有《明代詩學》《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等。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全國優秀教材獎等獎項。
余來明,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傑出青年學者,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臺灣研究所所長。兼任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出版著作《從南京到北京》《”文學”概念史》及The Discovery of Chinese Literature等十餘部。

目錄

中國文學史解題自序——再說幾句
一、文學解題
文學是情感的產物
文學的公律
文學與哲學科學的比較
文學在學術界與藝術界的地位
幾個條件
幾個方式
幾種範圍
怎樣分類
二、文學史解題
文學是時代的反映
地域關係
時代關係
個性關係
文學的五期
古典派文學
浪漫派文學
自然派文學
寫實派文學
頹廢派文學
象徵派文學
新浪漫派文學
無產階級派的文學
文學上的小派別
三、中國文學史解題
文學上的國民性
為藝術為人生的一個先決問題
為藝術同時也可以為人生
談中國文學史的三種標準
中國的國民性
中國地理歷史的大概
舊式的中國文學史觀
中國文人地理的分佈
我對於中國文學史的見解
中國文學界說的歷史
文以載道的話是不對的
文以寄情
中國人對於文學史的錯誤
文學是不能講形式的
中國文學史上的兩條線
文學復古時期
唐詩時代
宋詞
元曲
小說
十九世紀中國的散文與韻文
近代的詩人
近代的詞曲家
文學革命時代
中國文學的前途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許嘯天(1886-1948),名家恩,字澤齋,號嘯天,別署則華,浙江上虞人。早年追隨徐錫麟、秋瑾,參與民主革命。後赴上海,投身”新劇”運動及通俗小說創作,創辦《眉語》《紅葉》等刊,曾以新式標點刊行”清初五大師集”(《黃梨洲集》《顧亭林集》《王船山集》《朱舜水集》《顏習齋集》)及《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小說,以白話注解《詩經》《戰國策》《史記》等,皆由上海群學社出版。所撰《清官十三朝演義》《明宮十六朝演義》《唐宮二十朝演義》及《民國春秋演義》等小說頗受讀者歡迎。又創辦嘯天講學社,講授中國文學史,編有《國故討論集》《名言大辭典》,著有《中國文學史解題》《文學小史》《中國文史哲學講座》等。抗戰爆發後,輾轉流亡于蘇、浙、皖、湘、桂各省。1946年返滬,在私立誠明文學院任教,仍事寫作。1948年12月13日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許嘯天《中國文學史解題》,上海群學社1932年7月初版,全書約21萬字,分為《文學解題》《文學史解題》《中國文學史解題》三大部分,近50個專題。該書雖順應以源自西方的文學觀念為衡量標準、以西方式的書寫範式為效仿對象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著述”主流”,但也流露出對中國文學固有之思想傳統與民族立場的關注與尊重,具有一定的學術史價值。
一、許嘯天的個人氣質與治學旨趣
許嘯天不是一位單純意義上的學者,也並不主要以學術建樹名世。他曾說:”我算不得是一個什麼了不起的人物;但在我有生命以來所經過的四十六年,卻確確實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時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使他有機會成為近代中國革命的親歷者、現代戲劇改革的先驅者、暢銷文學市場的弄潮兒;但舊時代的印刻與家族的傳承,還是難免在他身上留下痕跡。梳理許嘯天的人生經歷,留意其個人氣質與治學旨趣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對於把握《中國文學史解題》這樣一部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及個人色彩的文學史著述是有益的。
(一)”革命青年”的現實關切
作為”鑒湖女俠”秋瑾的追隨者與戰友,許嘯天常被視為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親歷者與見證人。與早年革命經歷相呼應的,是他畢生保有的某種熱血氣質。無論是其”強健”而”魁梧壯偉”的體格,有”北方氣概”且”年事雖超過花甲,但談笑聲宏,舉步矯捷,絕無龍鍾之態”的精神面貌,還是學術撰述中念念在茲的現實關切,皆可視作這種氣質的外化。
許嘯天少年喪父,十二三歲時”依著阿兄,住在杭州地方”,親歷當地”旗營”兵卒的”驕橫”與”侮辱”,並”因為這一厭恨”,十七歲剪去髮辮,前往紹興,在大通學堂半工半讀,”跟著徐錫麟、秋瑾這班人鬧起種族革命來”。十九歲,已是光復會成員。1907年7月,秋瑾殉難,許嘯天親歷其事,僥倖逃脫,後在《(秋瑾女俠遺容及就義圖)附志》中追述曰:”當時嘯天與女俠同校任教務。值暑假,嘯天於五月三十日赴杭,臨行時,女士猶殷殷送別也”,”別僅五日,便成永訣,徒於罪案中附驥尾之姓名”。
收起全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