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 9787300323428 (美)瑪莎.C. 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
ISBN:9787300323428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美)瑪莎.C. 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
頁數:2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400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 787300323428 (美)瑪莎.C. 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

內容簡介
如果GDP每年都在增長,卻始終有相當比例的民眾無法接受基礎教育,沒有醫療保險,我們能否認為這個國家正在進步?努斯鮑姆教授在《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中批判了以GDP為指揮棒的發展路徑,認為當下主流的發展理論忽視了非常根本的對尊嚴和體面的人性需求。
《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陳述了能力發展模式的結構和政策意義,勾勒出一種有別於羅爾斯正義論的新政治理論,並且討論了它的哲學淵源和脈絡,在承認文化差異的前提下,論證了能力理論路徑的普遍價值。努斯鮑姆同阿瑪蒂亞-森教授以及其他同道一起,從非常基本的問題出發,通過關切個體人的故事,追蹤政策對日常生活的效應,尋求推動民眾活出豐滿且有活力的人生。

作者簡介
瑪莎·C 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美國哲學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當前美國非常傑出、非常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現為芝加哥大學法學、倫理學佛羅因德(ErnstFreund)傑出貢獻教授,同時受聘於該校7個院(系)。2003年榮列英國《新政治家》雜誌評出的「我們時代的十二位偉大思想家」之一;20,12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被稱為當代哲學界非常具有創新力和非常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她已經出版的17部專著涉及古典學、政治哲學、法學、博雅教育、女性與人類發展等眾多領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善的脆弱性》《詩性正義》。
田雷,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立法與法治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法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系、耶魯大學法學院,2008年于香港中文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近期出版專著《繼往以為序章:中國憲法的制度展開》《美國摺疊:置身事外的反思與批判》,譯著《我們的孩子》《嬌慣的心靈》《寒門子弟上大學》。「雅理」出版策劃與主理人。

精彩書評
★努斯鮑姆教授是人類發展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本書中,她從自己的視野出發,提供了對此理論方法的一種簡練透徹、生動活潑的敘述,讀來令人印象深刻。
——阿瑪蒂亞·森,哈佛大學校級教授,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項非凡的成就:文筆優美,通俗易懂。同阿瑪蒂亞·森教授一道,努斯鮑姆是正義的「能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這是自約翰羅爾斯的作品以來,政治哲學領域內非常具有原創性和影響力的發展。這本書對努斯鮑姆理論的首次全盤展示,不僅包括了其核心元素,也追溯了其理論根源並探討了相關的政策意義。
——喬納森·沃爾夫,倫敦大學學院
★在發展能力理論的歷程中,努斯鮑姆教授做出了他人無法比肩的貢獻,她在這本書內做出了一種關鍵的重述。對於那些有志於以經濟發展真正提升民眾生活的讀者,這是一本必讀之書。
——亨利·理查德森,喬治城大學

目錄
第一章 一位追求正義的婦女
第二章 核心能力
第三章 一種必要的對立理論
GDP的方法
效用主義的方法
以資源為基礎的理論
能力和測量問題
人權理論
第四章 根本權益
自由及其內容
政治的證成
知情-慾望福利主義
社會契約論
政治自由主義與交疊共識
結果主義和道義論
政治情感和穩定性問題
實施問題
第五章 文化多元性
第六章 國家與全球正義
第七章 哲學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學派
17世紀與18世紀:自然法,人性脆弱
19世紀與20世紀:能力理論反對效用主義和自由放任主義
第八章 能力與當代議題
劣勢
性別
殘疾、老齡與關愛的意義
教育
動物權益
環境質量
憲法與政治結構
能力與人類心理學
結論
附記
附錄A:赫克曼論能力
附錄B:阿瑪蒂亞·森論福利和行動
註釋
參考文獻
致謝
索引

精彩書摘
《尋求有尊嚴的生活:正義的能力理論》:
在對比能力和運作時,我們不應忘記,能力意味著選擇的機會。因此,選擇自由的觀念乃是內置於能力概念之中的。在此借用阿瑪蒂亞·森的例子,一個正在挨餓的人和一個正在節食的人,這兩個人在營養問題上有著相同形式的運作,但他們並不具有相同的能力,因為節食的那個人可以選擇不去節食,但挨餓的人卻沒得選擇。
能力之所以重要,一定意義上是因為它們可以以種種方式轉換成運作。如果一個社會只是賦予民眾以充分的能力,但民眾卻從未將能力轉化為運作,我們尚不能說這是一個好的社會。假如民眾從未運用其能力,民眾終生都在沉睡,那麼能力就是無意義的、被閑置的。在這一意義上,能力的培育就是為了能力的運作。但能力作為自由和選擇的領域,其本身具有價值。能力的推進就是要擴展自由的領域,而這不同於規定民眾以既定方式進行能力運作。因此,能力理論不同於經濟學中的一種傳統,後者根據一組選擇可能得到的最佳的運用,來度量該組選擇的真正價值。選擇是自由,而自由具有其內在價值。
有些政治理念否定上述觀點,它們主張,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是讓民眾過上健康的生活,從事有意義的活動,自由信教等等。我們否認這種論調,我們認為,政治的恰當目標在於能力,而非運作,因為這樣就可以為人類自由的行使留下空間。在一種促進健康和一種促進健康能力的政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道德鴻溝——後者尊重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但前者卻非如此。
以能力為導向事關尊重不同宗教和世俗人生觀的多元性的議題,因此也關係到政治自由主義的理念(詳見第四章)。
當然,兒童是不同的,要求兒童實踐某些類型的運作(比如義務教育)是其獲得成人能力的一種必要前提,由此是可以得到正當性證成的。
能力理論陣營內還有些研究者主張,在一些特殊領域,政府有權去推進能力的運作,而不只是能力本身。例如,理查德·阿尼森(Richard Arneson)就論證了在健康領域內以運作為導向的家長主義政策:政府應當運用其權力,要求民眾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阿瑪蒂亞·森和我都不同意這一立場,因為我們賦予選擇以很高的價值。這裡有一種例外,我認為,在事關尊重和平等對待時,政府不應該放任民眾進行選擇。例如,假定美國政府分給每位公民一個美分,他們下一步可以選擇將該美分支付給國家,用以「購買」有尊嚴的對待;但是如果有人選擇保留那個美分,政府就無須尊重這些人。這是不可接受的。政府必須有尊嚴地對待所有人,不應當去羞辱他們。我之所以指出這一例外,是因為尊嚴和尊重觀念在形成完備能力目錄時的核心地位。同樣道理,幾乎所有的能力理論研究者都會認為,即便多數人表示同意,即便是通過自願的契約,奴隸制也必須被禁止。
還有一個領域存在著合理的不同意見,這關係到一個人能否去做那些有可能摧毀一些或全部能力的活動。是否應允許民眾出售他們的身體器官?允許民眾使用會上癮的麻醉品?允許民眾參与各種高風險的運動?通常來說,我們在諸如此類的領域內要做出妥協,而這些妥協並不總是能講通。因此,大麻在大多數情形下是非法的,但作為一種摧毀性的麻醉品,酒精仍是合法的。我們為了安全的目的而去監管大多數運動,但是我們並沒有一種有組織的公共辯論,討論我們可以基於安全理由合理地限制哪些自由的領域。我們想必可以同意,兒童的能力破壞是一種尤其嚴重的問題,因此應該構成絕對的禁區。在其他的情形中,有理據的安全規制看起來有其合理性——除非是辯論已經顯示,一種選擇的禁止(比如說,禁止不戴拳擊手套的拳擊運動)確實構成了一種對自由的嚴重侵犯,其程度已經致使民眾生活不符合人性尊嚴的要求。通常而言,情形都並不是如此嚴重,因此在這種常規的情形中,能力理論並不會給出結論,只是讓問題通過政治過程得到解決。
如果我們轉向一種相關的關鍵問題,上述議題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闡釋: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理論使這一價值性的問題處於核心地位,而不是遮蔽問題。這是本理論所具有的吸引力之一。其他的理論總是在價值問題上站定某種立場,卻經常含糊其詞或疏於論證。阿瑪蒂亞·森和我認為,有必要直面這一問題,並以相關的規範性論證來處理這一問題。

前言/序言
長期以來,經濟學家、政策制定者和執行官員在解決世界上貧窮國家的問題時,總是在向人們講述一個有悖人類經驗的故事。他們的主導模式告訴我們,當且僅當一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得以增長時,該國人民的生活品質才能得到提升。那些存在著驚人不平等的國家,那些大部分人口無法分享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果實的國家,在這一粗糙的評估尺度上都拿到了高分。由於國家會對影響其國際聲譽的公共排名加以回應,這一粗糙的評估方法鼓動許多國家僅僅追求經濟增長,而不去關照國內貧困居民的生活水準,也不去著手解決諸如醫療和教育之類的問題,但此類問題通常不會隨著經濟增長而得到改善。
這一模式在當下很有市場。雖然它最常見於對「發展中國家」成就的標準分析——例如在發展經濟學或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此類的發展機構的實踐中——但在考察富裕國家並且理解這些國家的「發展」或生活品質的改進時,這一模式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雖然發展中國家的概念通常用於指稱較為貧困的國家,但所有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為全體人民提供充裕品質的生活方面,每一個國家都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因為富裕國家同樣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所以此模式也會在這些國家製造出同樣的扭曲。
今天,在發展和政策的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論範式,我們稱之為「人類發展(Human Development)理論」,或者是「能力理論」(Capability Approach)或「多元能力理論」(Capabilities Approach),此理論範式起始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人在現實中能做到什麼,又能成為什麼?他們可以得到哪些真實的機會?這一問題可以說既簡單又複雜,原因是人的生活品質包含多種要素,它們彼此間的關係需要仔細研究。事實上,這一新理論方法的吸引力就在於它的複雜性:它看起來有能力應對人類生活和奮鬥的複雜性。歸根到底,它所提出的問題也正是人們在其日常生活中經常向自己提出的問題。
從世界銀行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這一新範式已經對研討福利問題的國際機構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自1990年起,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辦公室每年都會發布該年度的《人類發展報告》,能力理論的範式也由此影響到當今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這些國家得到啟發,運用能力理論的方法去研究本國社會內不同地區和群體的福利。現如今,只有屈指可數的國家尚未定期發布此類報告(即便是美國也在2008年加入這一陣營)。我們還能看到區域性的報告,諸如《阿拉伯世界人類發展報告》。除此之外,人類發展與能力協會(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y Association)已有來自全球80個國家的約700名成員,該協會在多個領域內的議題上推進了高質量的研究,由此可見人類發展與能力的理論已經並且能夠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就在不久前,這一新範式還催生了《薩科齊委員會報告》(Sarkozy Commission Report),以評估經濟表現和社會進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