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外向型經濟合作研究-以俄羅斯為例 ISBN:9787576806120 出版社:吉林大學 著編譯者:王曉光 張雨著 頁數:20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43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闡述了中俄兩國經濟合作的理論基礎。本書對區域經濟合作、外向型經濟、后金融危機時代等相關概念含義進行了界定,對博弈論、邊界一體化效應理論、邊境區位理論、國際合作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等理論進行了梳理與分析,特別是運用博弈論中的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理論分析了后金融危機時代中俄兩國加強經濟合作的必要性和現實性,並通過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的有關博弈、合作與制度、制度變遷理論的剖析,強調了中俄經濟合作中制度安排與機制構建的重要性。本書還運用國際合作理論建構主義中的合作文化理論,闡明在對外開展經濟合作時除了要考慮經濟利益等物質因素外,還要考慮非物質性因素等影響,例如文化觀念認同、社會心理等因素。實踐表明。兩國之間的和諧、互動、長期的經濟合作關係只有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關注到合作雙方的文化、歷史傳統、價值觀念的差異,加強人文交流合作,才能摒棄零和博弈,雙方經濟合作關係就能持久和深厚。總之,本書力求運用多種理論作為中俄經濟合作的分析工具,為研究中俄兩國經濟合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作者簡介 王曉光,女,1971年9月出生,長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域經濟學理論研究。主持和參与省部級教科研項目十余項,出版專著一部,發表省級以上核心論文十余篇。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對俄經濟合作的背景 一、中俄關係穩定發展為中俄經濟合作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二、中俄兩國國內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為中俄經濟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三、「一帶一盟」建設為中俄經濟合作提供平台 四、顯著的地緣政治優勢為中俄經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節 中國與俄羅斯開展經濟合作的戰略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中俄兩國各自發展的戰略利益 二、有利於提升中俄兩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三、有利於穩定和鞏固中俄兩國地區的和平環境 四、有利於中俄兩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五、有利於中俄兩國抵制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六、有利於樹立中俄兩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第二章 中俄經濟合作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中俄經濟合作的相關概念闡釋 一、區域經濟合作 二、中俄區域經濟合作 三、外向型經濟 四、國際金融危機 五、后金融危機時代 六、「一帶一路」倡議 七、認同 第二節 中俄經濟合作的理論綜述 一、博弈論理論 二、邊界地區一體化效應理論 三、邊境區位合作理論 四、國際合作理論 五、國際經濟合作理論 六、新制度經濟學理論 第三章 中俄經濟合作的歷史基礎 第一節 中俄雙邊貿易合作歷史悠久 一、沙俄、清朝統治時期中俄雙邊貿易(1689年-1917年) 二、十月革命勝利至新中國成立時期中蘇雙邊貿易(1917年-1949年) 三、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中蘇雙邊貿易(1949年-1979年) 四、改革開放后至國際金融危機前中(蘇)俄雙邊貿易(1980年-2007年) 第二節 中俄貿易通道建設歷史悠久 一、清俄陸路貿易通道的建立 二、中蒙蘇經貿互助通道的設立 第四章 中俄經濟合作的外交戰略基礎 第一節 中國外交輝煌歷史 一、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中國外交 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外交 第二節 新時代中國外交戰略 一、中國外交的新理念 二、中國外交的新布局 第三節 新時期俄羅斯外交戰略 一、俄羅斯外交戰略思想 二、俄羅斯外交戰略時代特徵 第四節 新時代中俄兩國整體外交戰略 一、西方的經濟制裁促使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鞏固 二、新的時代內涵賦予中俄外交戰略進一步深化 第五章 中俄經濟合作的現實基礎 第一節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俄經濟合作的狀況 一、中俄雙邊貿易合作逆勢上揚 二、中俄能源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中俄金融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中俄投資合作風生水起 五、中俄農業合作穩步推進 六、中俄科技合作出現新拓展 七、中俄經濟合作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 一、中國東北地區與俄遠東經濟合作成效口益凸顯 二、吉林省與俄遠東區域經濟合作異軍突起 三、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合作的特徵 第六章 中俄經濟合作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中俄經濟合作的有利因素 一、地緣因素是中俄經濟合作的便利條件 二、政治互信因素是中俄經濟合作的保障條件 三、市場需求因素是中俄區域經濟合作的基礎條件 四、經濟利益因素是中俄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力條件 第二節 中俄區域經濟合作的不利因素 一、經濟互補的局限性影響著中俄經濟合作的進程 二、經濟利益的不對稱性加大了中俄經濟合作的難度 三、文化認同的差異性影響中俄經濟合作的效果 第三節 影響中俄在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發展的綜合性因素 一、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迅速發展 二、東北亞區域內各國經濟互補性強 三、東北亞地區交通網路基本構建 四、東北亞地區地緣經濟價值逐漸凸顯 五、東北亞地區擁有的區域經濟合作平台日益成熟 六、東北亞多邊區域經濟合作態勢明顯增強 第四節 制約中俄經濟合作的深層次因素分析 一、中國與東北亞各國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不均衡 二、中俄經濟合作受到東北亞地緣安全環境的制約 三、中俄垂直型雙邊合作遭遇互信缺失弱化了互補性優勢 第七章 推進中俄經濟合作的路徑和模式構建 第一節 中俄經濟合作的路徑選擇 一、增強中俄兩國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導 二、推進中俄企業合作的市場主導 三、加強中俄雙邊合作的制度安排 四、深化中俄雙方的合作認同 第二節 中俄經濟合作的模式構建 一、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 二、中俄跨境經濟合作區 三、中俄跨境電子商務 四、中俄「飛地經濟」模式 五、中俄自由貿易區 第三節 中俄經濟合作路徑優化與模式構建的反思 一、制度安排的功能發揮需進一步提升 二、合作認同的隔閡需進一步消除 三、俄羅斯參与經濟合作的積極性需進一步激發 第八章 中俄經濟合作對策建議及前景展望 第一節 推動中俄經濟合作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