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未完的五四-歷史現場和思想對話 ISBN:9787301343913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陳平原 著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41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陳平原教授是當代最主要的五四講述者之一,他將自己的人生際遇和學術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僅將五四視為中國20世紀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將其看作一個重要的思想資源和學術話題。作為「五四研究」三書之一,本書偏向陳平原教授的「有我之學」,它並非立論謹嚴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夠「具有某種內在精神力量」。本書文章長短及體例不一,有論文,有隨筆,也有答問,只是在將五四作為思想的磨刀石這一點上,取共同立場。答問部分夾雜個人閱歷與感受,明顯帶有主觀性。可即便是專業論文,也都是歷史研究與現實關懷相互纏繞。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想象都市》《記憶北京》《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4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洒脫與性情的溫潤。目錄 北大增訂版序港中大增訂版序 初版序言 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 為何不斷與五四對話 走不出的五四? 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 多元並存的五四時代 危機時刻的閱讀、思考與表述 ——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 新文化運動中「偏師」的作用及價值 ——以林琴南、劉師培、張競生為例 直面核心文本 ——《五四讀本》前言 兩代人的合力 「新文化」如何「運動」 ——關於「兩代人的合力」 何為/何謂「成功」的文化斷裂 ——重新審讀五四新文化運動 互相包孕的「五四」與「新文化」 五四的闡釋和傳播史 波詭雲譎的追憶、闡釋與重構 ——解讀五四言說史 「少年意氣」與「家國情懷」 ——北大學生之「五四記憶」 兼及「思想」「文采」與「行動」 我的五四之路 從「觸摸歷史」到「思想操練」 ——我看五四及五四研究 我的五四百年 附錄 與五四對話 ——答《光華雜誌》張靜茹問 年長一輩應為後來者搭建舞台 ——答新華社記者任沁沁問 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播種的時代 ——答《鳳凰周刊》記者徐偉問 整個20世紀都是五四的時代 答《東方歷史評論》許知遠、庄秋水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