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概論 張鈺 商豔雲 李莎莎 97875680926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設計概論
ISBN:978756809262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張鈺 商豔雲 李莎莎
頁數:1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30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全面推進「數字化、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屆時課件、教案、試卷、二維碼鏈接、在線課程建設、相關課程的慕課、微課等內容也將同步推進,與課程建設配套,做到與時俱進,打造有影響的品牌精品系列教材,促進學校學科發展,促進新時期人才培養。

內容簡介
以現代設計的基本內容 為研究對象,在概括中外設計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理 清了現代設計的內涵、範疇等要素,基於人類社會文 化和生活及生產方式。對作為綜合性、跨學科、多領 域的現代設計進行了分解式的探究。內容涵蓋設計的 程序與方法、設計師與設計教育、設計的哲學問題、 現代設計批評以及未來設計發展趨向等。本書既包含 了設計學基本理論問題,又結合了大量國內外設計作品,寓理論內涵于設計案例之中,幫助讀者透徹和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知識,建立較為完整和全面的學科架構。

作者簡介
張鈺:(1)《美學視角下探索梵高名畫的藝術魅力》,《短篇小說:原創版》,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2013,獨撰(2)藝術設計規劃教材《中國民間美術》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參与(3)「十二五」規劃教材《世界美術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主持(4)「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美術史》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7,主持(5)《對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啟示》,《電影文學》,北大2015版核心期刊,2015,獨撰(6)「十二五」規劃教材《現代設計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主持(7)「十二五」規劃教材《設計概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主持(8)「十二五」規劃教材《動畫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主持商艷雲: 近五年來主持(或作為主要參研人員)科研項目十余項,其中參与省級課題1項(已結題),主持市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已結題)。校級在線課程建設1項。以第一作者在*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4篇,設計作品8篇。1 主持武漢市屬高校科研一般項目《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新模式探索》。個人省級獲獎多項。2 主持武漢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項目《3C語言下「問題導向式」的景觀設計教學改革與創新》。3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研究》,項目成員排名第二。4 湖北省高校第八屆美術與設計大展,專業組設計作品銅獎。5 湖北省高校第五屆、第六屆美術與設計大展,專業組設計作品銅獎和論文銀獎。6、湖北省第五屆第六屆大學生藝術節藝術教育科研論文,專業組一等獎和二等獎,三等獎。李莎莎:2006年9月-2010年6月,就讀於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2010年9月-2013年6月,就讀於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獲碩士學位,2013年9月-2018年6月,就職于廣州華聯大學,2018年9月-至今,就職于武昌首義學院。

目錄
Contents
導論 設計現狀及產業發展 / 1第一節 設計研究範圍及思潮 / 2
第二節 設計產業的基本問題 / 16
第一章 設計理論 / 28第一節 設計的定義與功能 / 29
第二節 設計的流程 / 41
第二章 設計史 / 46第一節 中國設計史 / 47
第二節 外國設計史 / 57
第三章 設計師 / 68第一節 設計師的含義 / 69
第二節 設計師的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 / 77
第三節 設計師的社會職責 / 79
第四章 設計思維 / 84第一節 認識設計思維 / 85
第二節 設計思維的方法 / 89
第五章 設計批評 / 99第一節 設計批評的定義與標準 / 100
第二節 設計批評的功能與價值 / 110
第六章 設計實踐 / 114第一節 中國文化元素分析 / 115
第二節 廣告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表達 / 116
第三節 總結與展望 / 142
參考套題 / 145參考套題(第一套) / 145
參考套題(第二套) / 147
參考答案 / 149參考套題(第一套)參考答案 / 149
參考套題(第二套)參考答案 / 150
參考書目 / 152

前言/序言
作為設計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設計概論」基於設計的內涵、形態、界面、文化、創新、表達等基本問題及其發展態勢,結合中外優秀設計藝術作品,講授關於設計的系統理論。現代設計是一種世界語言,是人類交流的藝術信息符號。作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智力活動,現代設計是文化的一種展現。設計是人的一種天性,是人人皆有的一種內在潛力。「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人,只要其行動是意在改變現狀,使之變得完美,其行動就是設計性的。」在這個新的時代,傳統正在不斷消失,后工業社會、跨國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信息社會等,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有計劃地、人為地廢棄商品,日益加快服裝時尚變換節奏,在生活中大量滲透廣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社會中普及電視和其他傳播媒體等。設計正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面臨著自身的革命。社會結構和技術領域的重大變革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發生變化,設計將是在後工業文明背景下高度融合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產業與文化的一種活動。設計師只有努力把握所處時代的美學特徵、文化傾向,並努力理解整個人類和社會,才能熟練駕馭蘊含著豐富文化內容的藝術化處理方法。
人生活在一種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個人的成長過程是社會文化對個人潛移默化的教化過程,它表現為客觀現實向人的意識的轉化,即內化。另外,人又在某種特定社會文化的制約下,從事新的文化創造,把觀念理想化于造物對象之中,表現為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即外化。外化和內化的反饋機制催生出了新的文化需求,並促進生活方式不斷發展。可以說,設計活動是人類通過文化對自然物進行人工組合,並且總是以一定的文化形態為中介,因此,設計必定表現為某種文化創造形態,而這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進行設計活動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質的人所決定的。如果說,文化的本質在於創造,文化發展的機制在於價值的選擇,那麼,藝術設計活動作為一種智能文化創造形態,充分地顯示了這一重要的本質特徵。
現代設計教育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從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發展極為迅猛。其中*突出的表現莫過於各類院校紛紛開辦設計專業,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原因何在?一方面,設計藝術與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能創造生產、生活之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自然對設計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我國設計藝術起步晚,且長期處於一種模仿和經驗型狀態,人才積淀薄弱。目前,我國設計藝術教育的發展是跳躍式的、超常規的。從科學的發展角度來說,這多少帶有盲目性。如果我們不及時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則所導致的弊端乃至惡果,在不久的將來會顯露出來。如何採取積極措施,固然取決於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和宏觀調控的政策與力度,但對於高等教育自身來說,當務之急是調整和把握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的方式和培養的途徑,努力使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和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在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的宗旨下,努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眾所周知,藝術修養包括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養、豐富的生活積累、超常的藝術思維活動能力、精湛的藝術技巧和表現才能。這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對於高等藝術教育來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而與時下設計藝術教育發展近乎無序、師資隊伍魚龍混雜的狀況一樣,設計藝術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令人堪憂,全國設計藝術院校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十分混亂。同樣一門課程,在某一院校被當作必修課開設,而在另一院校在選修課程中往往都見不到。即使是在開設了這門課程的院校,講授內容也大相徑庭——講授內容基本上由任課教師個人而定。具體而言,如「設計概論」,在一些院校中被作為專業基礎課在大二時開設,而在相當多院校的設計專業中沒有這門課程。又如「史論」課程,雖然基本上各院校都開設了,但有的是作為必修課,有的是作為選修課,有的名之為「中外工藝美術史」,有的稱之為「中外美術史」,有的則叫「中外藝術史」,甚至還有叫「中外繪畫史」的。單純從名稱來看,就有如此大的分歧,講授內容和開設的目的性也就難免有差異了。課程設置的目的性不明確,一方面使學生對課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不明確,造成學習時不重視,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另一方面導致設計藝術專門人才由前些年的理論基礎欠缺發展到目前的貧乏愈益加劇,使相當多的畢業生雖然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創新意識,只能停滯在模仿階段。
在包括設計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尚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進行的情況下,在高等教育尚未進行超前的大刀闊斧式的改革的情況下,通過教材建設使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去對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適,我們有理由認為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別是在當前各種教科書,甚至所謂的專著泛濫的情況下,這樣做尤有必要,且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正是鑒於此,結合武昌首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一年級學生的學情,我們在本書中添加了在線慕課課程的新媒體圖文信息,做到信息化教材的升級換代。本書的編寫集合了眾多本校藝術設計學院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及智慧,這裏特別感謝以下幾位老師:張鈺老師負責「導論 設計現狀及產業發展」的編寫工作,共計49248字;尹文珊老師負責「第一章 設計理論」的編寫工作,共計32832字;張鈺老師負責「第二章 設計史」的編寫工作,共計40128字;李揚帆老師負責「第三章 設計師」的編寫工作,共計29184字;商艷雲老師負責「第四章 設計思維」的編寫工作,共計27360字;李莎莎老師負責「第五章 設計批評」的編寫工作,共計27360字;張鈺老師負責「第六章 實踐環節」的編寫工作,共計56544字。另外,還要感謝胡占梅、賀麗、舒貝南、徐夢雲、林筱萱等老師的統稿協調工作。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