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天氣與氣候觀測網 9787502979294 美國國家學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地球與生命研究部大氣科學和氣候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氣象
NT$50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美國國家天氣與氣候觀測網
ISBN:9787502979294
出版社:氣象
著編譯者:美國國家學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地球與生命研究部大氣科學和氣候
頁數:1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32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美國國家天氣與氣候觀測網 787502979294 美國國家學院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地球與生命研究部大氣科學和氣候

內容簡介

本書對美國國家中尺度天氣與氣候觀測網的建設需求、採用的技術、網路構建的原則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介紹。書中從國家中尺度天氣和氣侯觀測在監測預報、科學研究、防災減災、能源安全、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糧食生產等需求出發,首先對美國氣象觀測的發展歷史進行了梳理,對國家中尺度天氣與氣候觀測網的當前政策和技術背景進行了總結;在此基礎上,從美國經濟中密切依賴觀測網的能源安全、公共安全、交通、水資源和糧食生產等代表行業進行分析,突出了國家中尺度天氣與氣候觀測網對觀測需求的多樣性。然後,從地面觀測系統、天基觀測系統等方面對美國當時觀測能力和新型儀器技術進行了綜述,並在觀測面臨挑戰分析基礎上,分析了全球背景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全球觀測系統陸基子系統和天基子系統,從測量網路、國家中尺度觀測系統及網路標準、協議、全球觀測系統等方面對美國國家天氣觀測網的架構進行了具體介紹。在翔實介紹現狀的基礎上,從未來發展規劃、基本核心服務、基礎設施擴建、統一管理機構等方面對美國國家中尺度天氣與氣候觀測網發展進行了展望。從現有中尺度觀測網路模式分析、理想觀測網特徵分析、地方網路與國家網路統一構建等方面提出了滿足國家多種需求的完全一體化觀測網的組織模式,根據預期目標和模式需求類別,給出了若干個組織模式方案及首選方案。最後從保護多樣性、滿足人類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源於共同需求的天氣與氣候觀測網優先事項和面臨挑戰。

作者簡介

厲運周,山東莒縣人。2008年本科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1年碩士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2011年至今在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錶研究所工作,2018年獲副研究員專業技術職務資格,2022年博士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大氣科學專業。現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環境智能監測技術院士創新中心院士辦公室主任,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錶研究所泰山學者攀登計劃辦公室學術秘書,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錶研究所總工程師辦公室秘書。 主要從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和戰略研究。參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諮詢項目4項、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山東省泰山學者項目2項等國家、省部級項目。擔任中國儀器儀錶學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會第十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理事,中國儀器儀錶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學科編委會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支編纂工作組成員。2014年至今,作為主要成員參与中國儀器儀錶學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會年度學術交流會、《氣象水文海洋觀測技術與儀器發展報告》編委會議、《中國大百科全書》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支編委會議及相關技術交流會等系列學術活動的組織籌備工作。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譯者前言
原版前言
致謝
摘要
主要結論
基礎設施需求
地理和人口
觀測網發展步驟建議
測量和基礎設施建議
人的因素建議
未來挑戰
第1章 引言
1 1 研究方法和報告組織機構
1 2 歷史背景
1 3 現行政策和技術背景
第2章 中尺度監測和預報的基礎設施
2 1 天氣現象的觀測要求
2 2 數據同化:觀測和預報模式之間的協同作用
2 3 氣候監測的特殊要求
2 4 用於研究的中尺度觀測
第3章 國家五大經濟領域對中尺度觀測的需求
3 1 能源安全
3 1 1 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3 1 2 中尺度觀測的現有條件和業務化要求
3 1 3 未來需求
3 2 公共衛生和安全
3 2 1 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3 2 2 中尺度觀測的現有條件和業務化要求
3 2 3 未來需求
3 3 交通運輸
3 3 1 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3 3 2 中尺度觀測的現有條件和業務化要求
3 3 3 未來需求
3 4 水資源
3 4 1 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3 4 2 中尺度觀測的現有條件和業務化要求
3 4 3 未來需求
3 5 糧食生產
3 5 1 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
3 5 2 中尺度觀測的現有條件和業務化要求
3 5 3 未來需求
第4章 觀測系統和技術:成功與挑戰
4 1 地面觀測系統
4 1 1 地面觀測網路:陸基
4 1 2 沿海海洋網路
4 1 3 垂直維度:地基現場探測技術
4 1 4 垂直維度:地基遙感探測技術
4 1 5 地面運輸式和移動式觀測系統
4 1 6 目標天氣觀測
4 1 7 地面網路協作
4 2 天基觀測
天基探測
4 3 觀測挑戰
4 3 1 地面觀測挑戰
4 3 2 地形和城市化挑戰
4 3 3 大氣邊界層挑戰
4 3 4 天基觀測挑戰
4 4 全球環境觀測和基礎設施
4 4 1 GOS陸基子系統
4 4 2 GOS天基子系統
第5章 觀測網的架構
5 1 觀測網路
5 2 國家中尺度觀測系統的概念架構
5 3 不同網路、標準和協議的集成
5 4 全球環境觀測: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
第6章 如何實現工作的銜接:確保取得進展的步驟
6 1 未來規劃:召集利益相關方
6 2 提高現有條件的使用和價值:基本核心服務
6 2 1 元數據的重要性
6 2 2 儀器站位和露置標準
6 2 3 觀測數據質量控制
6 2 4 滾動需求審查
6 3 擴大既有基礎設施
6 3 1 觀測試驗平台的作用
6 3 2 診斷性研究
6 3 3 通信
6 3 4 用戶界面
6 4 確定集中統一的權威機構
第7章 滿足國家多重需求的完全一體化觀測網組織屬性和選擇
7 1 現有中尺度觀測網的組織模式
當今中尺度觀測網的組織優勢
7 2 理想化觀測網的關鍵特徵
7 3 地方問題與國家觀測網機遇
7 3 1 元數據的激勵措施
7 3 2 填補空白和避免冗餘
7 3 3 一致的數據獲取和存檔
7 3 4 核心與合作夥伴組織的背景
7 3 5 知識產權和數據所有權
7 3 6 多種資金來源和創新解決方案
7 3 7 合作夥伴的建議角色
7 4 組織模式選擇
7 4 1 預期特徵
7 4 2 模式類別
7 4 3 組織方案取消
7 4 4 值得充分考慮的方案
7 4 5 首選方案
7 5 推薦的組織模式
第8章 總結與思考
8 1 保護和加強投資的多樣性
8 2 不斷發展的人的因素
8 3 源於共同點的最高優先事項
8 3 1 國家需求
8 3 2 垂直維度
8 3 3 元數據和選址
8 3 4 地理和人口統計
8 4 未來挑戰
參考文獻
附錄A 不同天氣現象觀測空間密度和時間頻率選擇的基本原則
A 1 大尺度風暴洪水
A 2 東北風暴
A 3 暴風雪和冰暴
A 4 登陸颶風和熱帶風暴
A 5 空氣污染
A 6 霧和低雲
A 7 雷暴
A 7 1 閃電
A 7 2 暴洪
A 7 3 雹暴
A 7 4 破壞性直線風
A 7 5 龍捲
A 8 無降水風暴
A 8 1 下坡風暴
A 8 2 氣壓梯度風暴
A 9 火險天氣
A 10 對飛機的危害
A 10 1 雲中積冰
A 10 2 下擊暴流
A 10 3 飛機湍流
附錄B 地面觀測系統表
附錄C 縮略詞和簡稱
附錄D 任務說明
附錄E 委員會成員和工作人員簡歷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