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與明清世情小說敘事 王? 978756766193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園林與明清世情小說敘事
ISBN:9787567661936
出版社:安徽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王?
頁數:2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9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代表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凝聚著古人異乎尋常的智慧,體現了人們對詩意人生和理想境界的嚮往。園林作為自然和人文的結合體,時常出現在歷代文學作品中,其幽思縹緲的意境和自由美好的形態常為歷代文人傳唱。
明清兩代正是世情小說和園林藝術的盛行之時。兩者雖隸屬於不同藝術領域,卻共同存在於同一個文化背景當中。兩者在歷史的發展上齊頭並進,最終互補交融,迸發出新的藝術品格和美學價值。
園林是世情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敘事環境。對園林藝術全方面展開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世情小說的藝術特點和敘事思維,從而探究園林在小說敘事、情節設置、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功能意義。
《園林與明清世情小說敘事》共設四章。
明清小說尤其是明清世情小說,魚龍混雜,筆者以園林為視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旨在深入發掘我國古代優秀的園林藝術。

作者簡介
王?,1985年生,河北石家莊人,北京語言大學文學博士畢業,河北師範大學博士后,現任職于石家莊學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學與審美文化。參与或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2項,主持市廳級項目6項,指導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多項,發表專業相關研究論文2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信有桃源在文中——從歷代小說中尋找園林之源
第一節 小說中的山水清音
第二節 仙鄉樂島的追尋
第三節 現實園林文化的影響效應
第二章 長篇世情小說園林風貌概述
第一節 世情小說文體探源——以話本小說為雛形
第二節 長篇世情小說園林風貌覽勝
第三節 世情小說園林類型概括
第三章 園林視域下的世情長篇敘事
第一節 園林文化下的小說主題與人物
第二節 園林空間下的敘事美學與敘事節奏
第三節 園林意象下的敘事功能模式
第四節 世情小說中的花園形態與情節結構
第四章 園林視域下世情作品敘事研究
第一節 《金瓶梅》——世情小說園林的首次登場
第二節 《醒世姻緣傳》——村野景象下的園林形態
第三節 《林蘭香》——園林參与敘事的進一步深入
第四節 《紅樓夢》——園來取景文來借
第五節 《歧路燈》——以碧草軒為代表的書房情節
第六節 《蜃樓志》——別樣的嶺南風情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園林剪影

精彩書摘
《園林與明清世情小說敘事》:
世情小說涉及的背景極為廣闊,涉及的人物階層眾多,其所擁有的園林形態也各不相同。現實中的園林多由人為參与而成,具有一定的所屬者。根據所屬者的身份,傳統園林可以分為皇親國戚所擁有的皇家園林、貴族文士所擁有的私家園林、僧侶道人所擁有的寺廟園林等類型。
由於園林背後的文化形態和社會功能的不同,這3類園林在美學風格上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來:皇家園林的大氣磅?,私家園林的幽婉靜逸,寺廟園林的古穆滄桑。世情小說中也會存在這三種類型的園林,其中以私家園林為主,以寺廟園林為輔。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園林,在作品中所呈現出的美學風格都是多樣的,特別是私家園林,隨著作品人物性格特點和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其姿態和樣貌各有特色。
皇家園林,顧名思義,為歷代皇室或與皇室相關人員所擁有,其擁有者的特殊身份決定著皇家園林的氣勢與風格,表現出的是皇權的顯赫和輝煌。
早在公元前11世紀,就有周文王所建造的靈囿。靈囿可以說就是皇家園林的雛形。最初的皇家園林是為了便於帝王打獵游賞,因而多被稱為「苑」或「苑囿」。隨著封建社會帝王集權統治的不斷加深,皇家園林從最早的狩獵跑馬之所,逐漸地向典雅化、精緻化的景緻之園邁進。無論是哪一時期的皇家園林,無論是存於現實中的還是文學作品虛構出來的,都呈現出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萬千氣象。《金瓶梅》中曾數次提到的喬王府後花園,《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筆者認為,實際上就是原著作者心目中皇家園林的典範。
皇家園林的第一個特點為氣象宏大。無論是在布局構造上還是在符號象徵上都有著體現天地的宏大氣魄和統攝萬物的姿態,在建築結構上多以建築數量多、形態高大壯觀、用地面積廣闊著稱,因而在皇家園林中經常會有一系列具有壓倒氣勢的建築群,也會有一些精妙的元素令人驚嘆。皇家園林講究布局的層次和條理性,因地相形、造妙天然這些理論被溶解在一系列的等級主次關係之中。在世情小說之中對於皇家園林的塑造和描寫並不十分多見。
皇家園林的第二個特點為多元特徵的融合。融北方園林之廣袤與南方園林的精巧為一體,到了清末甚至融東西方造園藝術為一體。皇家園林是多重技藝、多重智慧雜糅下的精品,在無上崇高的皇家氣勢籠罩下,皇家園林呈現出其他類型園林所無法具備的恢宏氣象。對皇家園林的塑造體現了創作者對皇家權勢的一種尊崇和思考。世情小說將之前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家花園挪移到了人們日常可以接觸的視野中,這是一種將宮廷高閣挪移到人間市井的氣魄和理想。
儘管世情小說涉及的社會階層較廣,然而其主要階層仍集中在貴族官僚商賈之中。因而在世情小說中的園林擁有者多為這些階層,而這些園林可稱為私家園林,如《金瓶梅》中的西門府花園、《林蘭香》中的耿府花園、《歧路燈》中的碧草軒和《蜃樓志》中帶有西洋風格的粵商花園。這些園林附屬於官宦紳僚的宅園庭院,融居住和觀賞為一體,因而兼備實用性和觀賞性。在現實中的私家園林更是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主流,在外觀和結構上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系統模式。在作品中所描繪的園林色彩淡雅、空間尺度適宜,整體的形態是婉曲流暢的。外圍多為粉牆灰瓦,形狀矮小精緻,色彩恬淡寧靜,猶如一襲素色紙,襯托周圍的景物,與周圍景物的顏色相協調。園林內部的建築也同現實中的園林建築保持一致,常有隔扇、屏風、花窗等將空間分隔,其內部擺設常常成為創作者們關注的焦點,多呈現清幽雅緻或富麗堂皇兩個特點。創作者們尤其善於在園林的構園要素中下功夫,其怪石、假山、流水、花樹都被賦予了別緻的造型。這些元素彼此之間相互協調相互比襯,其精妙的設計和婉曲的空間構造往往營造出無限美好的生活氣息。創作者善於運用粉牆、花窗或長廊來對有限的園林空間進行分割,給人的視覺效果是隔而不斷,如同流動畫廊一般,變幻無窮。總之,在世情小說作品中,私家園林的形態更是精彩紛呈,不僅表現出作者的精妙構思,更襯托出作品的無盡美感。這一層次的花園是創作者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花園類型,是他們最為熟知的形態。園林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文人階層的心性之中,體現著這一藝術的價值。

前言/序言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門綜合藝術,代表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凝聚著古人異乎尋常的智慧,體現了人們對詩意人生和理想境界的嚮往。園林作為自然和人文的結合體,時常出現在歷代文學作品中,其幽思縹緲的意境和自由美好的形態常為歷代文人傳唱。
明清兩代正是世情小說和園林藝術的盛行之時。兩者雖隸屬於不同藝術領域,卻共同存在於同一個文化背景當中。兩者在歷史的發展上齊頭並進,最終互補交融,迸發出新的藝術品格和美學價值。
園林是世情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敘事環境。對園林藝術全方面展開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世情小說的藝術特點和敘事思維,從而探究園林在小說敘事、情節設置、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功能意義。
本書共設四章。
第一章為世情小說園林探源。立足於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思維觀念和文化特質,總結歸納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一系列園林形態及其審美特質,勾勒中國古代小說中園林之起源與發展的脈絡。本章以古典小說文獻為基礎材料,以中國古代的山水意識為核心,洞察古人的自然情懷,從而對小說園林文化的形成進行觀照,由山水觀照進而生髮出各個類型的理想聖境,高山之上、海中之渚、洞穴廟宇都成為理想境地的載體,這些境地在人間最終以園林的形式表現出來。受明清時期的造園風尚和小說創作者們的園林實踐以及時代文風的影響,世情小說中的園林呈現出鼎盛之勢。
第二章為世情小說園林的形態風貌概覽。世情小說是根據內容題材來命名的一種小說體式,其內容和形式與產生於宋代市井的話本小說有相似之處,因而可以推斷世情小說的雛形就是話本小說,世情小說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題材特點與話本小說的本質相同。由於明清造園、興園之風氣興盛,園林成為普通民眾特別是文人階層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園林的普遍性使其成為世情小說的主要敘事環境。世情小說中,無論長篇短篇、白話文言,都有園林的出現,所不同的是佔據文章的篇幅和出現的頻數,這些在本章中有所顯示。每部世情小說內容和風格的不同,以及園林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的差異,使得園林形態和美學意蘊有較大的差異。世情小說中的園林是風光無限、姿態萬千的。
第三章為園林視域下的明清世情小說敘事研究。明清時期世情小說和園林藝術同時出現在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小說創作者不由得將園林文化用到世情小說的創作當中,使園林充當小說的敘事背景,完成故事環境從奇幻向現實的一種回歸,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小說的敘事風貌。園林藝術對世情小說敘事的影響表現在園林文化、園林空間和園林意象三個方面。明清時期,世情小說與園林藝術都呈現出繁盛的氣象,二者並駕齊驅,在相互滲透和影響中走向融合。
第四章為園林視域下世情作品分析。園林是一個具有鮮活的生命律動的有機體,它與小說情節、人物命運和作品的整體思維走向密切相關。《金瓶梅》作為明清世情作品的開篇,成就了園林敘事的藝術,在花園中表現出了傳統的審美訴求以及新思潮下的象徵意義。這一敘事空間的成熟標志著世情文體的成熟。《醒世姻緣傳》中的園林形態零碎,卻從側面展現了山東一帶鄉村風情。明水鎮作為一個郊外林園,具有分割敘事的功能,同時寄託了作者的理想情懷。《林蘭香》中的園林則表現出了濃郁的文人氣息,這裏的環境與人物品性結合緊密。《紅樓夢》化用園林的「借景」技法,將深情綿邈的情思和解之無窮的意蘊傾注在這一微縮的空間當中,從而賦予大觀園以及整部作品獨特的審美特徵和意義。《歧路燈》是首部以教育為目標的世情小說,著墨較多的園林景緻,一個為碧草軒,另一個為南園,這是一文雅一樸實兩種風格的林園風貌。作為貫穿小說始終的書房——碧草軒與譚家命運密切相關,其中包含著作者「用心讀書,親近正人」的創作主旨。《蜃樓志》作為明清世情小說的收尾之作,向世人展現了在世紀之交,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浮華官商世界。其中所出現的私家園林皆有嶺南園林的風格特色。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系列小說,其中的園林形態顯示齣戲曲舞台的程式化特性和幻美的寫意式手法。
明清小說尤其是明清世情小說,魚龍混雜,筆者以園林為視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旨在深入發掘我國古代優秀的園林藝術。筆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