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詩與口頭傳統-《瑪納斯》史詩的文本形態及史詩藝人的演唱藝術 9787507767223 阿地里.居瑪吐爾地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學苑
NT$1,78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英雄史詩與口頭傳統-《瑪納斯》史詩的文本形態及史詩藝人的演唱藝術
ISBN:9787507767223
出版社:學苑
著編譯者:阿地里.居瑪吐爾地
頁數:4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94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英雄史詩與口頭傳統-《瑪納斯》史詩的文本形態及史詩藝人的演唱藝術 787507767223 阿地里.居瑪吐爾地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研究員作為首席專家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基礎類)重大招標項目「柯爾克孜族百科全書《瑪納斯》綜合研究」(批准號:13&ZD144)的最終成果形式,約40萬字。《瑪納斯》史詩與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並稱為我國三大英雄史詩。2006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經我國申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外,《瑪納斯》史詩還是「一帶一路」跨界流傳的著名史詩,在我國及中亞地區有關國家的文化交流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紐帶橋樑作用。
正文部分由六章構成,第一章為國內國際《瑪納斯》學術史的全面梳理,分六節以宏觀的國際視野對19世紀中期喬坎·瓦里汗諾夫和拉德洛夫所開創以來的世界範圍內《瑪納斯》學的肇始,各個發展階段,理論探索和主要成果進行了詳細介紹評析,並且在最後總結了世界《瑪納斯》學的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第二章從界定《瑪納斯》史詩歌手群體的特點和集體性特種入手,尤其是對19世紀以來傑出的瑪納斯奇的史詩演唱特色,文本的特點著力進行了分析。按照年代順序逐個全面而細緻地介紹了19世紀以來出現的11位大師級瑪納斯奇演唱的史詩文本內容、文本特點、文本結構以及他們各自不同的史詩學唱經歷和傳奇人生。第三章在民俗學、口頭詩學、語言學、文化學的視野中運用「口頭程式理論」、表演理論、民族志詩學多學科理論的視角上對作為柯爾克孜族口頭傳統文化代表作《瑪納斯》史詩的創造者、傳承者、演唱者、發展者、保存者主體的瑪納斯奇的以口頭形式學習掌握《瑪納斯》史詩的經歷,他們的傳奇般的成長過程和口頭史詩演藝生涯,每一位瑪納斯奇獨特的史詩演唱風格及其形式,他們對於《瑪納斯》史詩的「演唱中創編」的口頭史詩演唱與即興創編,他們的史詩演唱活動的及其語境的關聯,語境對說史詩演唱創編所產生的影響。第四章主要是借鑒民俗學、傳播學的相關理論從口頭說史詩《瑪納斯》的傳承方式、傳承路徑入手,深入細緻地分析了作為「在演唱當中創編」的史詩及其口頭形式產生、口頭形式演述、口頭形式傳播、口頭形式傳承的獨特傳播方式,在大量的第一手田野資料為基礎,對《瑪納斯》史詩的家族傳承方式,不同年齡段的瑪納斯奇之間的師徒傳承,由師徒關係和歌手生活區域的不同而產生的《瑪納斯》史詩演唱流派的形成原因,不同流派之間的關聯與彼此文本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性。第五章以《瑪納斯》史詩文本的口頭程式句法以及口頭史詩演唱中的修辭手法,口頭史詩藝人在演唱中史詩文本層面所呈現出的藝術創作技法為著眼點,對《瑪納斯》的程式化語言特徵,程式句法特徵,作為以程式化的演唱創編中不可或缺的特性形容詞、平行式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和闡釋,揭示了《瑪納斯》作為一部口頭史詩的語言特徵以及瑪納斯奇在「演唱中創編」的即興創作狀態中如何運用現成的程式化語詞工具和手段。與此同時,探討和分析了瑪納斯奇在演唱中所創造出的史詩文本中所體現出的特殊的修辭句法及其功能,尤其是對瑪納斯奇在《瑪納斯》演唱中大量運用的各種比喻隱喻、誇張、人物之間的對話等。第六章在以上各章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對英雄史詩的概念,英雄史詩類型、英雄神聖的主題、英雄史詩的內涵等不同層面逐步深入討論深入探索和研究闡釋了《瑪納斯》作為英雄史詩的本質特徵和悲劇性審美特質。附錄部分對國內外已知的所有《瑪納斯》史詩歌手及其史詩唱本變體異文進行了匯總、梳理和介紹。

作者簡介
阿地里·居瑪吐爾地,柯爾克孜族,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先後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外語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學士,博士學位,並曾在中央民族大學做博士后研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二級研究員,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長期但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北方室主任。主攻口頭傳統,史詩以及我國和中亞「一帶一路」文學比較研究。在《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文藝報》《中國政協報》《民族文學研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化論壇》《西北民族研究》《西域研究》《民族藝術》《內蒙古社會科學》《美國民俗學》《名古屋學院大學》等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瑪納斯史詩歌手研究》《口頭傳統與英雄史詩》《中亞民間文學》《瑪納斯演唱大師居素普·瑪瑪依評傳》(合作)《東方民間文學概論》(合作,4卷)《中國瑪納斯學辭典》(合作)等十余種。主編有《世界瑪納斯學讀本》《中國瑪納斯學讀本》等若干種。譯有《突厥語民族口頭史詩》《文學與藝術》《吉爾吉斯斯坦詩歌選集》(兩卷)《柯爾克孜文學史》等。為我國三大史詩之一英雄史詩《瑪納斯》漢文譯者。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民協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曾獲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駿馬獎」翻譯獎,首屆天山文藝獎優秀作品獎,曾兩次獲得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以及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主持或參与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十余種。

目錄
緒 論 001
第一章 中國《瑪納斯》學概述 013
第一節 《瑪納斯》學在中國的肇始:文本的搜集刊布 015
第二節 中國《瑪納斯》學的揚帆起航及迅猛發展 028
第三節 中國《瑪納斯》學的標誌性成果概覽 047
第四節 中國《瑪納斯》學的現狀與反思 061
第二章 《瑪納斯》學在國外的肇始與發展 072
第一節 19 世紀的《瑪納斯》學 072
第二節 蘇聯時期的《瑪納斯》學 080
第三節 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學 091
第四節 哈薩克的《瑪納斯》學 108
第五節 土耳其的《瑪納斯》學 116
第六節 日本的《瑪納斯》學 119
第七節 《瑪納斯》學在西方 125
第三章 文本的多樣性與史詩歌手 136
第一節 史詩的創作者——瑪納斯奇 136
第二節 誰第一個演唱了史詩 148
第三節 19 世紀的兩個記錄文本 162
第四節 世紀之交的《瑪納斯》演唱大師及唱本 181
第五節 口頭傳統與書面文化交集時代的瑪納斯奇 214
第六節 三大史詩演唱藝人瑪納斯奇、江格爾奇、
仲堪的共性 290
第四章 瑪納斯奇的學習與演唱 295
第一節 學習與成長 295
第二節 演唱風格及其形式 312
第三節 史詩演唱與即興創作 317
第四節 演唱技藝及其語境 334
第五節 演唱傳統的傳承與創新 349
第五章 史詩的傳承 367
第一節 史詩的主要傳承方式和途徑 367
第二節 家族傳承 371
第三節 師徒傳承 377
第四節 瑪納斯奇的演唱流派 393
第六章 口頭史詩的創作傳統 400
第一節 口頭史詩的語言 400
第二節 程 式 410
第三節 特性形容詞 415
第四節 平行式 419
第五節 修辭手法及其功能 422
結 語 444
參考文獻 458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