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度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於西部典型省區的數據 薛繼亮 97875096939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管理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共同富裕度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於西部典型省區的數據
ISBN:9787509693988
出版社:經濟管理
著編譯者:薛繼亮
叢書名:經濟管理學術文庫·經濟類
頁數:21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47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實現西部地區共同富裕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還體現著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是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的必然選擇。促進西部地區共同富裕的發展,對於推動全國共同富裕的實現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共同富裕度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於西部典型省區的數據》共十章,涵蓋了西部地區共同富裕衡量體系的構建、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對西部地區共同富裕影響因素的分析。其中一至第二章系統闡述了該書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研究方法、共同富裕的內涵與特徵、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共同富裕的測度方法以及共同富裕理論。第三章利用我國西部六省區的數據,構建西部地區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測度共同富裕指數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第四至第九章對西部六省區分別進行共同富裕指數測度,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第十章對西部地區的共同富裕提升提供路徑和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
薛繼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人口與勞動經濟學研究。入選內蒙古高等學校青年科技人才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才開發基金,內蒙古自治區人口戰略研究智庫聯盟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地緣經濟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6月以來主持國家級課題4項,其他省部級課題20餘項,在《民族研究》《中國人口科學》等CSSCI期刊(源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4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一、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基礎
二、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向心力
三、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共同富裕的內涵和特徵研究
二、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研究
三、共同富裕的量化方法研究
四、推進共同富裕的措施研究
五、國外關於社會公平與社會福利的相關研究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共同富裕的相關理論
第一節 共同富裕的理論發展
一、共同富裕的理論淵源
二、共同富裕的實踐探索
第二節 共同富裕的內涵與特徵
一、共同富裕的內涵
二、共同富裕的特徵
第三節 共同富裕的測度方法
一、共同富裕指標體系(一)
二、共同富裕指標體系(二)
三、共同富裕指標體系(三)
第四節 共同富裕的理論認識與現實困境
一、全民富裕和全域富裕
二、「兩個同步」和逐步共富
三、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
四、收入和消費差距明顯
五、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六、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西部典型省區共同富裕指數的構成、測度及其影響因素
第一節 共同富裕指數測度及評價
一、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
二、共同富裕指標說明
三、測度方法
四、西部典型省區共同富裕程度的整體評價
第二節 西部典型省區共同富裕影響因素分析
一、經濟因素
二、社會因素
三、政策因素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寧夏回族自治區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共同富裕指數測度及評價
第五章 內蒙古自治區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六章 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七章 貴州省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八章 青海省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九章 雲南省共同富裕指數的測度以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十章 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路徑和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以貫之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政治宣言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消除絕對貧困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實現西部典型省區共同富裕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還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是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的必然選擇。
基於此,本書通過構建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西部典型省區的共同富裕水平進行測度,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具體章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系統闡述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文獻綜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從共同富裕的內涵標準、共同富裕的特徵、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共同富裕的量化方法、推進共同富裕的工具措施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總結了國內外共同富裕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本書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二章從多角度闡述了共同富裕的相關理論,包括共同富裕的理論發展、共同富裕的內涵與特徵、共同富裕的測度方法以及共同富裕的理論認識與現實困境。其中,共同富裕的理論認識包括全民富裕和全域富裕、「兩個同步」和逐步共富;共同富裕面臨的現實困境包括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收入和消費差距明顯、民生保障存在短板、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問題。
第三章利用我國西部典型省區的數據,構建西部典型省區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測度共同富裕指數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了使測度結果更為準確,本章從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兩個層面和物質富裕、精神富裕、共享程度三個層面分別構建共同富裕指標體系,結果顯示兩種方法測度結果差異較小,證明了所構建體系的穩健性。進一步分析共同富裕指數可以看到,西部典型省區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呈平穩上升的趨勢,且波動幅度較小,然而,區域內共同富裕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西部典型省區內部位於東部的省份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優於西部地區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從不同時間跨度下的發展趨勢來看,包括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貴州省在內省區的共同富裕指數總體呈穩步提升的態勢,波動幅度較小,這主要與各省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以及民生事業的發展等因素息息相關;從第一種指標體系下的分項指數結果評價來看,以2020年為例,西部典型省區的富裕指數的取值範圍在69 42~80 77,共享指數的取值範圍在43 58~80 59,共享程度層面的短板問題凸顯。部分共同富裕程度較高的地區共享程度反而較低,可能原因是城鄉差距的拉大導致共享指數的下降,表明了當前形勢下保障社會總財富及收入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第四章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共同富裕指數進行測度,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從整體來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整體呈平穩發展的趨勢,僅有小幅度變動,然而,五個城市的共同富裕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在兩種不同的指標下得出了相同的結果。在第一種指標體系下,以2020年為例,共同富裕程度最高的城市為銀川市,共同富裕程度最低的城市為吳忠市。由於資源稟賦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不一,不同城市的共同富裕發展進程不同。只有銀川市和固原市能達到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體共同富裕水平,其餘城市的共同富裕程度並未達到總體水平。從不同時間跨度下的發展趨勢來看,銀川市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在2011~2020年始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位,遠遠高於其他城市的共同富裕指數,而吳忠市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一直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末尾,且共同富裕指數整體呈下降態勢。其他三個城市的共同富裕指數在2011~2020年沒有大幅度的變動。根據兩種指標下得出的結論可以發現,教育、城鎮化水平、衛生健康以及基礎性民生建設四方面可以為紮實推動寧夏回族自治區共同富裕取得有效性進展注入新動力。
第五章對內蒙古自治區的共同富裕指數進行測度,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從整體來看,內蒙古自治區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呈平穩上升的趨勢,且波動幅度較小,然而,內蒙古自治區內各城市間共同富裕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內蒙古自治區內部位於中部的城市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優於西部地區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從不同時間跨度下的發展趨勢來看,包括呼和浩特市、包頭市以及烏海市在內的大多數城市的共同富裕指數總體呈穩步提升的態勢,波動幅度較小,這主要與各城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對教育事業的持續投入、對完善收入分配結構以及民生事業的發展等因素息息相關;包頭市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在2016~2020年呈穩步增長的態勢,且一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領先地位;巴彥淖爾市的共同富裕發展水平在2011~2020年呈下降的趨勢,這主要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收入分配製度不合理、基礎物質條件匱乏、教育與醫療資源相對集中於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高以及財政支出結構失衡等因素的制約。從第一種指標體系下的分項指數結果評價來看,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的富裕指數的取值範圍在52 65~86 90,共享指數的取值範圍在48 85~97 56,共享程度層面的短板問題凸顯,各城市間的共享差距較大。部分共同富裕程度較高的地區共享程度反而較低,可能原因是民生性財政支出差距大,表明了當前形勢下保障社會總財富及收入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