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 巴曙松 978752232622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
NT$95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2023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
ISBN:9787522326221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
著編譯者:巴曙松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6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金融學家巴曙松教授帶領團隊精心打造,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研究連續18年專業發布。跟蹤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年度晴雨表,洞察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演進的軌跡。
特別邀請興業銀行原行長陶以平先生,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羅春風董事長,長江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高占軍董事長,申萬宏源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李琦總經理,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劉國威董事長,招商期貨有限公司嚴福德總經理,清科研究中心符星華總經理,香港金融發展局區景麟行政總監、董一岳研究主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邊江澤教
授,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趙蔭人董事總經理,富盈交易鄭輝總監,招商銀行新加坡分行蔣燕總經理擔任顧問提供專業意見。

內容簡介
2023年全面凈值化改革后,波浪式、曲折式的經濟復甦過程將直接傳導到資管行業的資產價格上來,間接影響到投資者對資管體系的信任和風險偏好。儘管短期內需要面對經濟轉型期帶來的挑戰,但資管行業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資管行業可實現跨時間、跨區域、跨品種的資源配置,國內經濟增速換擋並不意味著資管行業的發展會長期陷入低谷;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特徵,資管行業在科創、綠色、養老等新增長領域持續發力;圍繞更好地服務投資者這一主題,資管行業自身的發展重心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逐步從「贖回潮」影響中走出的中國資管行業,適逢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時點,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考驗中砥礪前行,未來發展路徑需要各類機構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來積ji探索。作為行業發展的記錄者,我們對此充滿期待,並將持續跟蹤這一宏大而又不斷演進、持續革新的行業故事。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 一部分行業格局篇之中,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就資管行業的新特徵、金融監管改革、中國資管行業與新經濟的良性互動、國內養老金融、國內ESG資管產品、家族辦公室等領域展開了研究。第 二部分機構專題篇關注了各類資管機構的未來發展路徑。第 三部分海外及中國香港地區資管篇著重對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香港地區和新興市場的資產管理行業做了記錄和觀察,並對邁入成長期的金融數據共享和碳金融市場做了分析,力求從中探尋出可以為中國資管行業所參考的經驗與心得。

作者簡介
巴曙松
北京大學?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
曾擔任中國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 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 心基礎研究領域「國際經濟金融結構」首/席專家、原中國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證監會併購重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評審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評審專家、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 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香港金融發展局內地機遇小組成員等職務,曾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 心從事博士后研究,以及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擔任高 級訪問學者。
多次以金融專家身份參加中國金融領域的決策者主持召開的政策決策諮詢會議,曾擔任中共中 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先後在交易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公募基金、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擔任管理職務,參与推動「債券通」等互聯互通相關項目,是同時熟悉中國金融市場實際業務運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論研究的金融專家,也是2006—2015年中文文獻經濟學領域被引用頻次蕞高的中國學者(《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
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與風險管理、資產管理(迄今已出版年度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18年)、銀行業發展與銀行家調查(迄今已主持研究併發布年度銀行家調查報告中英文版14年)、現代交易所運行[在商務印書館(香港)以中英雙語出版了一系列系統介紹現代交易所業務新趨勢的著作]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主要著作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金融危機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挑戰與改進》、《巴塞爾資本協議III研究》、《巴塞爾III與金融監管大變革》、年度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債券通: 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的新戰略》等。

精彩書摘
放慢的規模增速與加劇的結構調整
巴曙松
北大?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
2023年,中國經濟在疫后復甦中前行,金融監管改革深化推進,全面凈值化的資產管理(以下簡稱「資管」)行業直面各類資產劇烈波動所帶來的挑戰。
2022 年末,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轉向打開了經濟快速修復的想象空間,但中國經濟仍處於增速換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存在諸多紛繁複雜的不確定性。例如,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行業風險持續釋放,民營房企中的「優等生」也開始直面債務風險挑戰;在一攬子化解債務方案的政策部署下,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化解進入攻堅階段;中美新格局下,資本市場重新定價產業鏈中的各個業態。在全面凈值化改革后,波浪式、曲折式的經濟復甦過程將直接傳導到資管行業的資產價格上來,間接影響投資者對資管體系的信任和風險偏好。
與此同時,第九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推動金融監管領域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在「一行一局一會」的新監管框架下,優化監管職責、提高監管效率、踐行行為監管與功能監管等方面的改革將對資管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資管行業的組織運作模式、投資管理能力、產品設計能力都將面臨新的挑戰。
2022 年,在銀行理財「贖回潮」的影響下,資管行業規模增速從以往的年均 10% 以上大幅回落至 1% 附近。2023 年上半年,銀行理財逐步走出「贖回潮」的影響,但規模較前期峰值仍有較大差距。儘管公募基金實現了規模增長,但增量部分主要來自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信心仍待修復。
儘管短期內需要面對經濟轉型期帶來的挑戰,但資管行業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首先,資管行業可實現跨時間、跨區域、跨品種的資源配置,國內經濟增速換擋並不意味著資管行業的發展會長期陷入低谷。2009 年以來,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增長率從次貸危機前的2 2%下行至1 8%,但資管規模增速卻從4 6%上行至 7 6%。以主動管理性質較強的開放式基金為例,2022年末,美國和歐洲開放式基金佔GDP的比例分別為112%和84%,而我國僅為 19%。其次,在「房住不炒」和無風險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大量財富管理需求被釋放出來。在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下,未來仍有較大發展潛力。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新特徵,資管行業在科創、綠色、養老等新增長領域持續發力。目前,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為美國的40%、德國的44%、日本的61%、韓國的66%,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的新經濟仍需要資管行業重點支持。一方面,需聚焦「卡脖子」問題和國產替代機會,支持科創企業發展。2023年第一季度末,科創板公司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戶數已超過 5 7 萬戶,持倉佔比約為40%,推動基金公司深入參与以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硬科技」產業鏈公司發展,科創 50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科創 50ETF 期權等科創板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另一方面,在「雙碳目標」戰略背景下,資管行業持續踐行綠色投資理念,公
募基金在開展綠色投資研究、搭建綠色評價方法等領域的實踐較為豐富,監管標準與政策鼓勵等頂層設計與指引持續推進。此外,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資管行業積ji為養老金保值增值提供服務,把握承接「長錢」的發展機遇。2022 年是我國個人養老金髮展「元年」,從頂層設計到業務細則,制度框架得到初步完善,資管行業已在服務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養老金管理經驗,尤其是公募基金,管理的各類養老金規模已達4 4 萬億元,超過養老金委託規模的 50% 以上,為支持第三支柱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保險公司、信託公司、養老金公司、券商資管等機構作為受託人或投資管理人也在服務養老金投資上發揮著積ji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更好地服務投資者這一主題,資管行業自身的發展重心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這些新變化可以從四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度大幅提高。相較此前資金池的運作模式,凈值化背景下,投資者對產品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訴求大幅提升,這使得資管機構更加重視風險識別能力和凈值管理能力的提升,並結合投資者風險偏好以及負債資金屬性,加強資產負債有效匹配。二是穩步降低行業綜合費率水平,讓利投資者。主動權益類基金率下調費率,令指數基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等類型產品更具性價比,有利於完善並健全多元化的基金風險收益曲線與產品譜系。三是深度挖掘投資者需求,展業模式不斷擴寬。例如,為增強客戶黏性,渠道端加速從賣方代銷向買方投顧轉型,為管顧結合、協同發展的展業模式帶來機會;在高凈值客群中,深度定製、私密性和安全性較好的家族辦公室作為一種全新的財富管理模式,受到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股權投資領域,以 S 交易 A 為代表的多元化退出渠道發展迅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廣泛的退出方式選擇。四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正確認識凈值化影響,打破「剛性兌付」(以下簡稱「剛兌」)預期,並在投資者陪伴中有效識別投資者真實風險偏好,持續培育客戶的長期投資思維。
2023 年,逐步從「贖回潮」的影響中走出的中國資管行業,又適逢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時點,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考驗中砥礪前行,未來發展路徑需要各類機構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進行積ji探索。作為行業發展的記錄者,我們對此充滿期待,並將持續跟蹤這一宏大而又不斷演進、持續革新的行業故事。
是為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